|
一、两汉史传文学成就和影响?
汉朝在历史上分为东汉西汉。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来命名的。
在文化方面主要文学成就包括:
汉赋、散文以及诗歌。汉代的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复古之风,然而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创新之处。
代表作家:
司马迁,班固,贾谊,司马相如…
代表作:
史记,汉书,孔雀东南飞……
文学成就:
汉赋,散文,诗歌……
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治散文最为突出。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展现历史。它创立了纪传体史学的一种样式,同时也开启了传记文学的新历程,在汉代是最为辉煌的成就。
两汉诗歌中,乐府诗和五言诗的成就最为突出。两汉的乐府诗是在《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新诗体。
《孔雀东南飞》很著名,它是乐府中的叙事长篇。后人将它与北朝的《花木兰》以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一起并称为“乐府三绝”。
《古诗十九首》则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汉赋是两汉一代之学,是一种新兴文体。它处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既有韵文又有散文,是诗走向散文化,散文被消化的一种形式。
司马相如的大赋在汉赋中处于顶峰地位。其后,班固创作了《两都赋》,张衡创作了《归田赋》,这两部作品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两汉文学取得了成就,这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还有着新式的突破与创新,为中华文化文学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二、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
①
汉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盛世,其文化体现出特有的“大汉气象”。
它延续并发展了曾被秦帝国一时中断的传统礼乐文化。
形成了一种封建文化,其核心是儒家思想,并且是大统一的。统一性和综合性是这种封建文化最突出的特色。
汉代文学总的特色能够概括为具有“自觉”性的创新。汉代的史著在体例方面十分完备,并且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史学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汉代哲学可分为自然流派、道德流派、宗教流派这三大流派。在主体上,它更注重探讨社会人生以及人伦纲常方面的内容。总体而言,汉代哲学属于“伦理道德”型哲学。
这些特色得以形成,一方面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发展形态有关;另一方面,更与汉代大一统格局的变化相互联系。
华夏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尤为突出。这些文化为汉代文化特色的形成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化资源,使得汉代文化成为了华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封建大一统文化的楷模。
②
汉代再次出现了作家群体。汉在录用人才方面,采用了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这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诸多机遇。并且,两汉在选拔人才时注重学问和品行,还将以文采录士当作补充手段,此手段对两汉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文人创作也呈现出兴旺的景象。
汉代文学与经学出现了相互的互动,二者相互渗透。汉代文学具有浓厚的沿袭复古的风气,这与整个汉代以五经为祖先,以圣贤为准则,重视师法传承以及用章句来治经的学术风气是相关的。
汉代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文学样式得以孕育并产生。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含:有汉赋,还有散文以及诗歌。
三、西汉文学特点?
文学特点:
西汉文学创作与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反映现实生活,并且展现时代风貌。
2、强调文艺创作中的感情因素是西汉文学思想的鲜明特色。
辩证地总结艺术规律,以及作家的创作,这是西汉文学批评中值得注意的方面。
西汉文学观念演进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初步能够区分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
汉代是我国首个封建盛世,其文化展现出独特的“大汉气象”。它将曾被秦帝国短暂中断的传统礼乐文化予以延续并发展。构建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大统一封建文化,统一性与综合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色。汉代文学的总体特色能够概括为“自觉”进行创新,汉代史著的体例较为完备,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史学的最高水准。
③
- 司马迁《史记》的纪传也都是优美的散文,感染力强。
四、汉代文学最优秀?
《史记》、《汉书》、《孔雀东南飞》
汉朝在文学史上通常被分为东汉和西汉。以国都所在地来为其划分东西。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含:汉赋,散文,诗歌。
两汉散文中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较为突出。司马迁的《史记》是以人物为核心来对历史进行反映的,它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形式,同时也开启了传记文学的新历程,这是汉代最为灿烂的成就,东汉班固的《汉书》和它的名声一样大。
《孔雀东南飞》很著名,它是乐府诗中的长篇叙事作品。后人将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以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一同称作“乐府三绝”。《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诗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
五、两汉期间的文学成就体现了怎样的时代风貌?
两汉文学的主要形式、结构与特征
1. 赋
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是赋。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并且韵散兼行。
它借鉴了楚辞,经历过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展现出铺张恣肆的文风,还吸取了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将诗歌融入其中。
赋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
它的文体来源广泛,是一种综合性文体。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形成。
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最高成就。
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创作了《两都赋》,这是东汉新体赋的一篇力作。张衡创作了《两京赋》,它也是东汉新体赋的一篇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2. 楚辞体作品
楚辞体作品在汉代未出现新的发展态势,诸多作品皆在对《离搔》《九章》进行模仿。汉代盛行解读楚辞的风气,文人对屈原怀有深厚的情感。楚辞主要侧重于咏物与抒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新体赋融合在一起,总体上被称为辞赋,而楚辞也被称作骚体赋。
3. 两汉叙事散文
两汉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较大发展。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
《汉书》继承了它的体例,并使之完善。
《吴越春秋》强化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碑文,是品核人物风气推动下的新文体。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
汉代政论文承先秦诸子散文的余绪,在形式上没有大的突破。
4. 诗歌
四言诗在汉代得以继续沿用,然而它不再处于主导地位。汉代之时,五言诗应运而生。五言诗在西汉时期多在歌谣和乐府诗中出现,到了东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大量涌现。东汉的五言诗已然成熟,其中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而五言诗抒情诗的典范则是《古诗十九首》。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七言诗,附属于汉赋的七言诗通常是每句都用韵,这反映了早期七言诗的特点。
两汉文学主要形式、风格、特征
两汉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散文、赋、楚辞体、乐府诗。
散文风格多样,包含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开辟了新的文体样式,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叙历史的。政论散文主要继承先秦散文的模式,并且有所发展,其散文结构更加严谨质实。
赋的风格包含大赋、小赋和骚体赋,它们相互配合。其特征在于处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既有韵文又有散文,对各种文体都加以吸收和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体制。
乐府诗风格承载着先秦诗歌的样式,不过它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出现了新的诗歌样式,即五言诗。楚辞体作品只是对屈原作品的模拟,在风格和特征方面几乎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渐渐走向了衰落。
两汉故事赋有的讲述鸟兽故事,有的敷演历史传说,有的再现生活场景,它真实且生动地反映了世俗民众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它的生成方式以及传播方式都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
这些赋作包含着戏曲、小说等多种文学要素。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既个性化又通俗化。这些特点在汉代文学中形成了特异的存在,并且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俗文学的发展演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六、汉代初年的文学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汉初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辞赋的发展,二是政论文的发展。汉初的文士带有战国游士的遗风,他们热衷于奔走于诸侯和权贵的门下,对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较为关注,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因素促使了政论文得以发展。
汉初政论文作者中最为著名的是贾谊和晁错。他们注重对秦王朝从弱变强以及政权得而复失这一过程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他们表达了自己对于如何巩固汉王朝统治以及完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政治见解。这些政论文在议论方面宏大开阔,说理方面通畅明达,感情方面充沛饱满,富有文采。并且对唐宋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汉初的辞赋是战国辞赋的延续。然而,汉初辞赋的作者缺乏那种强烈的情感,他们创作的大多是模拟之作,这些作品也大多已经散失。现存的《招隐士》,它的气象和格调与屈宋相近,是其中较为优秀的作品。贾谊在被贬谪到长沙时,创作了《吊屈原赋》和《鹏鸟赋》,在这两篇赋中,渗透了他个人的身世感慨,抒发了他自己的政治抱负,尤其是《鹏鸟赋》,在体制和写法上,体现出了从楚辞到汉赋过渡的迹象。
晁错在文景时期很重要,他因上书吴王并谏阻其谋反而闻名于世。他的《七发》虽不以赋命名,但从写法和格局来看,都可说是汉代新体赋即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汉赋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汉初文化,其实是以贾谊和晁错为代表的辞赋文化。这种文化是在战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前 202 年至前 141 年为汉初时期,涵盖了从高祖刘邦到景帝刘启之间的 61 年。彼时,天下战火刚刚平息,“无为而治”成为汉初统治者用以休养生息的战略,且这一战略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
汉初文学成就,主要延续了春秋和战国的辞赋文化,并有了发展。
汉初文士存有战国游士的遗风,他们喜爱在诸侯、权贵之门间奔走。他们比较关注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对政论文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汉初的政论文属于一类散文,其中名扬天下的有贾谊和晁错。很可惜,他们二人都过早离世,倘若他们没有离世,中国历史或许会有所改变。
贾谊出生于前 200 年,逝世于前 168 年,是洛阳人,现今在河南洛阳东。他在西汉初年很有名,既是政论家也是文学家,世人称他为贾生。贾谊年少时就有才华名声,到十八岁时,凭借擅长写文章而被郡里的人称赞。他担任梁怀王的太傅。后来梁怀王坠马身亡,贾谊深感愧疚,心情抑郁最终去世,当时他只有 33 岁。
司马迁对屈原怀有同情,也对贾谊怀有同情。他为屈原和贾谊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此常常把贾谊和屈原放在一起并称为“屈贾”。
贾谊的著作主要分为散文和辞赋这两类。其中,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政论文方面,鲁迅将其称作“西汉鸿文”。他的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它的辞赋都是骚体形式,并且趋向于散体化。它是汉赋发展的开端和前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这些文章总结了秦王朝从弱变强以及政权得而复失的经验教训。它们对于怎样巩固汉王朝的统治,以及如何完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表达了自身的政治见解。
这些政论文的议论十分宏阔,说理也很畅达,并且感情十分充沛,还富于文采,对唐宋以后的散文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
晁错出生于前 200 年,逝世于前 154 年。他是汉族人。他的故乡是颍川,也就是现今的河南禹州。他在西汉时期担任政治家和文学家的职务。
晁错的政策对诸侯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号,发动了举兵反叛的行动。景帝采纳了袁盎的计策,在东市将晁错处以腰斩之刑。
晁错的政论文特点是疏直激切,能够尽所欲言。鲁迅将其称作“西汉鸿文”,认为它对后人有很大的益处,恩泽深远。其代表作包括《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等。
汉初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和辞赋的发展上。
汉初的文士具备战国游士的余韵。他们喜爱在诸侯、权贵的门前奔走。他们比较在意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并且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行为促进了政论文的发展。
汉初政论文作者以贾谊晁错为最著名。
他们注意总结秦王朝由弱变强以及政权得而复失的经验教训。他们对如何巩固汉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思考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们也对如何完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汉初的辞赋是战国辞赋的延续。然而,汉初辞赋的作者们没有那种强烈的情感,他们创作的大多是模拟之作,并且这些作品大多已经散失了。
现存的《招 隐士》,其气象、格调逼近屈宋,为其中的佼佼者。
贾谊在被贬谪到长沙的时候创作了《吊屈原赋》和《鸟赋》。这两篇赋中渗透着他个人的身世感叹,同时也抒发了他自己的政治抱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鸟赋》,从体制和写法上来看,它显示出了从楚辞到汉赋过渡的痕迹。
晁错在文景时期很重要。他因上书吴王并谏阻其谋反而闻名于世。他的《七发》虽不以赋为名,但从写法和格局来看,都可说是汉代新体赋,即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汉赋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七、西汉文学成就中,最突出的是?
西汉文学成就中,汉赋是最突出的。
西汉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的发展上。
汉朝涌现出一种有韵的散文,这种散文是汉朝儒客文人热衷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散韵相结合且专事铺叙。
汉赋在整个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八、两汉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在历史悠久方面,只有古希腊文学和古印度文学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它和中国的大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学发展脉络,并且展现出了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以及时代性等特征。
它的主体是汉民族文学,并且还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从而构成了极为壮观的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的小说有着明显的历史,且可追寻。
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
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
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文学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都有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这些文学样式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
各种文体互相渗透、影响,互相借鉴,有交融的特点。
中国文字在文学内涵中充分体现了特殊魅力,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显示出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九、中国汉代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汉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盛世,其文化体现出特有的“大汉气象”。
它延续并发展了曾被秦帝国一时中断的传统礼乐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