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 模式下,品牌方的客户主体为消费者,其主要集中在零售端,属于 B2C 模式。例如京东 XX 品牌官方旗舰店,通常是品牌方在京东平台上自行开设店铺,并进行以店铺为主的运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对接,只运营自身品牌的商品。还有一类是个人专营店。这类专营店通常是零售商或代理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品牌的货物。之后在京东平台上开设专营店。这类专营店也是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并且售卖的商品种类繁多。什么品牌的商品都有。
POP 模式下,品牌方需专门组建供应链团队以及客服团队。品牌方要有自己的仓库来负责商品的管理。当消费者下单时,需要独立发快递。并且,消费者的售前售后客服由供应商自己的客服负责。个人专营店也是如此,其需自己负责供应商以及售前售后客服。
京东物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OP 品牌店以及个人专营店能够让京东物流进行配送。若要申请使用京东的物流,后续会有京东快递上门收件并派送,其模式与 N 通一达相同。然而,在京东平台上使用京东物流会增加权重,会有部分流量倾斜,并且部分消费者会专门选择京东物流配送的商品,这其中当然包含了对自营和 POP 使用京东物流的不同理解。
POP 模式日常的工作是以开快车这种营销工具为主,来提高自身商品的曝光度。接着通过售前客服等途径,引导消费者进行下单成交,之后再进行配送。这需要将运营团队的运营能力发挥到极致。同品牌的 POP 店铺的运营能力通常比自营团队更精细化且更灵活。然而,其销售额一般远远比不上自营商品,因为两者在资源和成本方面相差极大。
POP 模式下,流量主要是依靠快车这类营销工具。他们通常没有双记的情况,烧多少钱就意味着是多少钱。群可购买京东秒杀、品类秒杀、品牌秒杀、闪购资源等。在这儿,自营商家众多,京东秒杀、闪购资源多得可能用不完,这些资源价格昂贵,一个京东秒杀要 5 万块,一档京东闪购三天需 3 万块。POP 商家则是节省地购买。这就是我做 POP 的同事每天对我很不满的原因,他每天拼命找资源、买流量,而我主要负责提报采销给我的资源就行。之后,他的销售还不到我的 30%。
第五,POP模式下的运营延伸
自营模式下的商品,除了在京东 XX 品牌自营旗舰店中展示外,还有很多自营店铺可供进入。比如有京东京造自营旗舰店,有类目主题自营店,还有京东 PLUS 会员。
京东 PLUS 会员店只为京东开通 PLUS 会员店的客户提供服务。它类似于山姆旗舰店,采用会员店模式。店内产品品质高端,价格昂贵,然而用户的消费力却是最强的。
在 pop 模式下,有较多的是类目主题的 POP 店。比如家居主题的 POP 店,它会售卖各种与居家相关的产品。如果是品牌方自己开店,通常会把自己旗下的所有品牌(可能有多个品牌)中与家居相关的产品融合在同一个店铺里,以此来定位这类用户,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普通品牌旗舰店只是单纯把该品牌的所有商品放进店铺,里面的产品种类多样,有清洁类的,有家居类的,有工具类的,有建材类的,给人一种品牌杂货店的感觉。而主题 POP 店是目前很多做大的 POP 店所采用的相对高端的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