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黑户可以出国吗-出国黑户可以出国吗-黑户出国会被送回来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880
发表于 2025-4-18 11: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润,还是不润,这是个问题。

今日推荐深燃(ID:)的一篇文章,不同的程序员在润色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作 者 ▏宛 其

编 辑▏李秋涵

来 源 ▏深 燃( ID :  )

一批不想被淘汰的大龄程序员,开始考虑出国找机会。

周岩是其中的一位。他目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算法工程师,今年刚好 32 岁。尽管公司裁员还没有波及到他,但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以及互联网公司所隐含的 35 岁求职卡位问题,促使他不得不提前对未来进行规划。

他的妻子是同事。在他的认知中,互联网公司对女性的晋升更为不友好。为了让两人拥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更长远的职业发展,他已经与妻子达成了协议,准备去国外寻找机会,并且目前已经锁定了地点。

程序员在薪资和就业前景方面超过其他岗位,然而 996 以及 35 岁危机,仍然是不少程序员的烦恼。

中国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 年中国程序员薪资和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5 岁到 29 岁的程序员在所有程序员中占比最多,达到了 42.5%。35 岁到 39 岁以上的程序员所占比例仅为 7.7%,40 岁以上的程序员所占比例更是仅有 1.7%。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大龄程序员将会面临被优化的状况。

程序员陈晓说,被裁之后就考虑去送外卖了。他今年 34 岁,马上要到那个传说中会被优化的年龄,他和程序员同事时常会有这样的调侃。然而他明白,很多人并不愿意就此转行。

随着 Web3.0 的兴起,许多科技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了区域总部和发展中心,程序员们开始将求职目的地瞄准新加坡;美国硅谷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公司的聚集地,对于大龄程序员来说,这里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地;一些北欧国家在薪资、福利待遇以及职场环境等综合条件方面具有优势,因此也吸引着国内的程序员们。

为缓解职场焦虑,一些大龄程序员正在进行一场海外迁徙。

逃离996和年龄焦虑

今年 5 月,85 后的沈玉在新加坡成功进入了一家金融公司,其岗位是开发工程师一职。

她在互联网领域工作了大概十来年。她曾是一名敲代码的程序员。之后中途有过短暂的经历,做过产品经理。接着借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势,又转而从事开发工作。

她在国内的互联网大厂工作。她已经升到了小主管这一职位。然而,她的工作变得更加“卷”了。她常常需要 996 地工作。因为她要带领小组,所以还额外增加了不少会议。

去年公司遭遇危机,她所负责的业务线被暂停了。身边的同事,有的被裁掉了,有的跳槽了,还有的离职回老家了。部门也变得分崩离析。而她一直非常信任的领导,选择了彻底离开互联网行业。在被国内互联网红利见顶的声音所包围的情况下,她开始重新思索工作给她带来的意义。

她说:“我现在更渴望‘工作生活’。年轻时,能够将工作视为全部,只要工作有需求,就随时准备响应。如今,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更希望能够留出时间去享受生活,或许更换一个环境就能解决这些让自己困扰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程序员能够顺利出国就业,原因之一是求职者不担心切换到其他国家后,自身的工作技能无法与当地的岗位需求相匹配。曾在日本工作过的技术人员谭小可介绍说:“计算机技术能够在全球通用,只要技术足够过硬,找工作就不会成为阻碍。”



一方面,国外的很多岗位不存在年龄界限。他表示,目前在东南亚、北欧、北美、日韩等地区都缺少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谭小可是 85 后。他经一位在日本工作的朋友介绍。仅学了一个月的日语后。他就义无反顾地去了日本工作。

他本科和硕士是在国内读的。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型手机公司。在这家公司从事无线研发工作。工作了四年后,他越发觉得这个岗位的技术性不是很强。他觉得干这个岗位很无聊。并且在公司晋升的天花板也比较低。

其次,他对国内一些职场中需要维护的人际关系感到厌倦。他介绍说,在国内他的老东家是一家极为看重绩效的公司。同处于一个职级的员工,由于绩效存在差异,年薪的差距能够达到十几万之多。这使得职场竞争变得十分激烈,并且因为组长能够直接给下属进行考评,从而影响绩效结果,进一步加大了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

如果你和组长的关系较为亲近,那么在他分配活计的时候,就有可能把那些有亮点且容易出绩效的活分给你。这样一来,你的年终奖会多一些,岗位提升的机会也会更大一些。他表示,当时的自己并不看重这种人际关系,所以没有去刻意维护。

他说,去了日本之后,在绩效打分方面会比较公平。人际关系会变得很平淡,也会简单很多。在工作压力方面,他表示,如果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节奏和强度是 100 分,那么日本的就是 70 分到 75 分。并且国内的老东家有明确的加班制度,通常都要加班到晚上 9 点之后。在日本,富士通这样的大公司以及小型创业公司,大部分上班时间为九个小时,并且在晚上 7 点能够准时下班。

他没有察觉到职场中存在 35 岁的年龄焦虑。他出国时 28 岁,当时一同应聘的还有一位 37 岁的中国人。他说,即便 37 岁,在日本也仍属于年轻人。他所在的团队,有不少 50 多岁的程序员。

找工作容易,融入当地难

2020 年,沈玉的丈夫被派往新加坡工作。她离职后,跟随丈夫前往新加坡生活了一年,之后两人决定都搬到新加坡。

沈玉本硕毕业于国内前 TOP2 名校,且拥有多家互联网大厂的经验。她到新加坡之后,面试进展得很顺利。然而,她并未选择高薪工作,而是依据当地薪资水准,离开了互联网行业,去到一家银行从事开发工作,所拿到的薪资比同资历的同行要低。她表示:“现在的工作状态是朝九晚五,我对此非常满意。”

不过烦恼也是有的。

沈玉表示,在新加坡租到合适的房子很困难。她搬到新加坡后,通过托朋友留意以及每天与中介保持联系,一旦有适合的房源就赶紧预定,这才抢到了目前租住的这套 50 平米的公寓。这里的租房价格并不比国内一线城市便宜,他们的月租金折合人民币 1 万多元,若想租住得更好,花费还会更高。再加上每月 1 万多元的开销,生活成本并不低。

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而言,找一份工作并非难事,然而,能让人满意的工作依然是少数。

谭小可先在国内办理了工作签证,然后前往日本。到达当地之后,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忙碌,他仅仅面试上了一家小型游戏公司。这与他以往的经验和能力是相关的。

他表示自己未曾在日本留学,之前也未曾接触过日本外包项目,自身并没有太多优势。他觉得凭借当时自己的能力,只能面试上那家公司,该公司的职位与在国内工作时相同,只是处于初级水平的测试岗。而现在看来,他认为入职那家小游戏公司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脱离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事也不少。

程序员是偏技术型的工作,由于谭小可只会一些简单的日语,在工作中使用一些限定专业名词时,她还能和同事进行基础的交流。然而,若要进行正常社交并融入当地文化,难度则不小。

他提及,在职场方面,存在一种“日本人和日本人玩”的隔阂;在生活中,也存在这种隔阂。

他说,公司下班后如果晚上有活动,通常不会叫他们。在超市买东西以及吃饭点餐时,他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日语交流。然而,要想和当地人深入交流,比如聊一些文化和历史话题,会非常困难。他还表示,自己性格还算活泼,周末会组织踢球局,但很难约到日本的同事出来。

谭小可表示,如果你未成家而来到这里,想要找一个日本的异性朋友,是比较困难的。在他看来,最终能够留下来的,一类是在日本留学的人,或者是语言交流无障碍的职场人;另一类是已经成家,全家搬迁到日本的人。

那些直接去工作的人,想要适应当地的生活,并不容易。

有人留下,有人离开



短期方面,在国外,求职者能够减轻年龄焦虑以及职场压力。然而从长期来看,在与本地人的竞争过程中,他们在职场晋升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在个人发展等方面也依旧困难重重。

程序员选择出国时,很多人选择了新加坡。这是因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比较近,而且办理工作签证也不是很困难。

知乎网友桑龙提到,他选择离开新加坡并转向美国硅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新加坡如今不适合中国码农。尽管有很多科技公司的总部在新加坡,然而很多研发岗却不在新加坡;或者很多国内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了分部,但总部才是公司的主体。新加坡的人才是有限的,无法支撑起一个大机构。

他提到,在新加坡,国内去的人最多只能做到一个区域的事情,要实现宏伟抱负是很困难的。有过与国外互联网平台交流经历的职场人表示,一些国内互联网大厂的人去到新加坡,更像是凭借在国内大平台积累的经验,进行降维打击。

如果去到一些文化差异大的国家,谭小可称,除了极少数非常出色的人之外,华人在国外晋升到管理层是比较困难的。这意味着,一些人在国外职场所能发挥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对于那些打算出国并想要追求“躺平”的程序员而言,这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然而,如果是想要追求一番事业,那就需要谨慎地做出抉择了。

刘洋已经 36 岁了,他在一家创业型公司担任“大龄码农”。近些年来,他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陆续都出国了,然而他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对此进行了解释,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还希望能够从事一些“创新性”的工作。

对人才的匹配上,国内外也存在差异。

一位知乎网友称,国内的公司倾向于将程序员视为螺丝钉,会尽力细化工作,使得每个人都在进行重复的劳作。并且,国内产品、运营、设计、程序员之间的分界线十分清晰,几乎不会出现一人兼任多个角色的情况。而国外更看重全栈工程师,最好是能够同时兼顾产品、设计和代码方面的工作。

目前,谭小可从日本回到了家乡西安。他称,在日本待了两年后,觉得自己更适合在国内生活。他在日本还去了不同城市旅游,不过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司和出租房之间往返,生活较为无聊。他表示,像程序员这类与电脑打交道的人,融入日本的程度比不上在日本开饭店或从事服务业的人。

从工作能力、职业方向以及自身长期发展等方面考虑,他认为国内更合适。他指出,原先在国内未跳槽的同事发展状况良好,像有的人在西安年薪可达一百多万,他觉得没必要前往国外。

他已经成家并且有了自己的事业。如今行业内正在倡导“专精特新”,他在职场平台上看到过一些既专业又新颖的中小企业。他想过几年稳定的生活,积攒能量,然后再重新出发,他这样说道。

周岩在为去美国做准备,他每天下班会刷算法题。周岩的妻子也在为去美国做准备,她每天下班会学习英语。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国外生活都充满了期待。

出国到底是不是中年程序员最好的出路,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

题图及文中配图的来源是。因为受访者的要求,文中的周岩、陈晓、沈玉、谭小可、刘洋都使用了化名。

END

US

过往推荐

从讲师到up主,一位程序员为何能抓住流量密码

我在德国成了“黑户”——一位程序员的坎坷移民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21:17 , Processed in 0.0710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