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短视频怎么拍-短视频拍摄八大技巧-短视频拍摄技巧有哪些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769
发表于 2025-4-22 06: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视频(划重点)笔记 ↓

00:00 - 01:20 认识AMU阿木

02:10 - 05:37 手机拍摄的3点注意事项

05:38 - 08:44 认识-X手机云台

08:45 - 11:05 -X操控按键说明

11:06 - 17:32 -X功能玩法介绍

手机拍摄的3点注意事项

众多类型的拍摄设备里,手机设备肯定是最为简单、最为方便、最容易上手并且最常被使用的拍摄设备。那么,怎样才能用好手机进行短视频拍摄呢?有 3 点值得你留意的事项。

拍摄视频的分辨率

简单来说,视频的分辨率对画面清晰度及观感有直接影响,它是重要指标。

如果你是追求视频画质的朋友,建议采用“4k 分辨率”来进行拍摄。使用 4k 分辨率能呈现出更清晰的画面,也能带来更好的品质感。即便在后期处理中把它转码输出成 1080p 视频,其清晰度依然要比直接用 1080p 拍摄出来的视频更高。

如果你对视频画质要求不高,那么使用“1080p 分辨率”拍摄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与 4k 视频相比,在后期处理方面会更简易流畅,而且储存大小会小很多。对于手机储存空间压力较大的朋友,更建议使用 1080p 分辨率。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选择 4k 分辨率还是 1080p 分辨率进行拍摄,都优先推荐设置“高帧率”来进行拍摄。目前,绝大多数手机都能够支持 1080p 60fps 或者 4k 60fps 的帧率选择。高帧率能够给我们带来更流畅的画面效果,并且在慢动作或者视频变速的后期处理中,拥有更大的调整空间。

横竖屏的选择

简单来说,横竖屏指的是横向拿着手机进行拍摄或者竖直拿着手机进行拍摄。横向拿着手机拍摄有其好处,竖直拿着手机拍摄也有其好处,同时也都存在一些弊端。

横屏拍摄的选择,在构图方面优于竖屏,能呈现更宽的画面;在平稳性上也优于竖屏,能带来更好的视野;并且具有更大的容错率等特性,同时能让观众看起来更加舒适。

竖屏拍摄需要让我们更专注于画面,它的构图局限性相对较大,需要考究对画面整体的把控,具有更强烈的视觉感受和更大的冲击力等特性,而这些是横屏拍摄难以突出的。

如果你创作的主要是短视频,那建议你选择竖屏来进行拍摄。因为短视频播放的终端大多是手机,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众都是竖直拿着手机进行浏览的,这是手机用户最舒适且最习惯的使用方式。

画面抖动的问题

毫无疑问,画面抖动会带来模糊感。这种模糊感会直接影响视频质量。在长时间大范围运镜的拍摄画面里,平稳顺滑的画面能让观众感觉更舒适。这就是如今手机厂商都在追求手机视频防抖的原因。

但手机有防抖就足够了吗?答案并非如此。目前手机厂商推出的手机防抖大多是电子防抖,其原理是通过画面裁剪或者降低画质来对抖动问题进行补偿,这对于视频本身来说是一种会使质量打折扣的手段。

或许有的朋友会认为,有一定拍摄经验后直接手持手机拍摄就可以了。然而,这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例如进行静止拍摄或者短距离的运镜。直接手持手机进行大范围的运镜,总是很难避免画面抖动的问题,对于新手朋友而言,这个问题更为严重。

如何去解决手机拍摄画面产生抖动的这个问题呢?其中最简单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拥有一台能够让画面保持平稳并且还能赋予更多拍摄玩法的手机云台。

认识-X手机云台



X 是全新推出的手机智能云台,它折叠后的机身很小。其机身大小比一部 11 Pro 手机还要小。因为具有小巧的收纳特性,所以在外出拍摄和旅行记录时,能为人们提供更方便携带的优势,这对女性朋友来说是个福音。

如何将折叠收纳状态展开至使用形态呢?操作其实并不困难。首先面向手柄上方的“X”标志,将手柄 180°转动,使其解除锁定。接着稍微拉出并提起一定角度,然后再顺时针 180°旋转竖臂。最后将手柄复原成竖直状态,这样就完成了展开操作。

值得关注的是,云台手柄与竖臂的连接处有锁定设计,手机夹位置也有锁定设计。这些锁定设计可通过旋转来实现锁定和解锁。这样的设计方便在使用模式和待机折叠之间进行切换,并且不会使手柄和手机夹位置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能更好地保护云台。

首先要将手机卡入手机夹内。有两个小贴士:一是建议先取下手机壳,然后放入手机夹,这样能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并且要确保完全卡入手机夹;二是要注意手机摄像头的方向,按照机身上的标识提醒来安装手机,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手机相对平衡。

第一次使用 -X 的朋友,要记得先去安装 APP - ZY Cami 哦。你可以在 APP Store 或者应用宝等应用商城里进行搜索并下载。接着呢,还需要对设备进行激活,这样才能正常使用。(激活教程可以回顾: )

-X固件更新及说明

PTZ - V1.85

1、提升安卓手机跟踪拍摄效果,优化使用体验

2、提升固件的稳定性

3、优化延时摄影功能

* 注:用户可通过电脑或APP进行固件升级。

-X操控按键说明

X 的操控较为简单,其手柄上方设置有 4 个控制按键。其中一个是云台摇杆,一个是 WT 变焦拨杆,还有一个是 M 键,另外一个是拍照录像键。

云台摇杆

云台摇杆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这四个方向控制着手机云台的“航向轴”运动方向以及“横滚轴”运动方向。对于不太清楚航向轴和横滚轴的新手朋友来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航向轴是左右进行旋转,而横滚轴是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旋转。

在拍摄期间,能够借助云台摇杆对镜头方向进行控制,这有助于你拍摄出更具创意的画面。例如,当手持手机云台向前推进时,与此同时向上或向下推动云台摇杆,便可轻松获取与三维梦境相媲美的旋转拍摄效果。

M键

M 键能够用于切换多种拍摄模式,还能进行横竖拍的切换,同时可以实现云台回中以及待机等功能控制,它是一个具备丰富功能的智能按键。

单击可以在“跟随”和“锁定”拍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这两种拍摄模式是手机云台以及稳定器中最常用的。

双击可在“横拍”与“竖拍”之间改变拍摄构图并进行切换,通过一键就能快速实现,能很好地弥补不具备竖屏功能或者需要拆装手机所添加的云台的不足。

三击可以使-X 的“云台回中”至初始位置。当推动摇杆改变角度后,若想快速回到初始正中位置,三击 M 键既省心又省力。

进入“第一视角”模式,想要拍摄旋转的镜头吗?试试它吧,它能满足你对酷炫画面和唯美画面的各种拍摄幻想。

长按 :进入或退出「待机状态」,让手机云台乖乖待命。



不仅如此,还能够在 APP 里对 M 键功能进行“自定义”,以此来满足你的更多需求。

拍照 / 录制键

M 键旁边有个红点按键,此按键为拍照 / 录制键。单击该按键,能够拍照或者开启录像。双击此按键,便可在相机模式和录像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三击此按键,能够切换前后置摄像头。

WT变焦拨杆

手柄侧面有 WT 变焦拨杆,它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能够使拍摄画面进行放大或缩小操作的按键。

-X功能玩法介绍

除了利用手机系统自带的相机功能来进行拍摄之外,凭借 -X 的设计或者与专用 APP - ZY Cami 相互配合,还能够实现更多智能的拍摄功能。

SMART模式

SMART 模式能够一键生成大片。它内置了多个拍摄模板。手机云台已经预先设定好了运动轨迹。你只需拿着云台,按照指引拍摄几段素材。这样就可以快速生成一段富有创意且酷炫的短片。

可延长设计

X 的一大特点是设计可延长。对于单独一人出去拍摄的伙伴而言,这实在是很有加分。它一方面能让拍摄的画面更广阔,视野更大;另一方面为特殊角度或特殊运镜轨迹提供了拍摄的便捷。

调整相机至后置摄像头,接着拉出延长杆,然后将手机及云台倒置,让手机镜头从朝向自己的鞋子开始进行拍摄,在环绕自己身体的同时拉高云台,保持匀速,通过左右手交接配合,最后让身体轻微顺着环绕的方向转动。只需简单几步,就能够轻松拍摄出一部吸睛的酷炫短片。

智能跟随

顾名思义,是依据你所框选的目标主体,由手机云台带动画面进行移动,使其跟随主体移动,从而让主体保持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其玩法包含以下两种:

云台保持静止,而目标主体发生移动。比如框选人物,在人物从画面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手机会跟随主体进行跟随运动。

云台进行运动,而目标主体保持不动。比如人物处在原地未动的状态下,在进行跟拍、环绕拍摄以及大范围移动延时摄影时,对其进行跟随拍摄。

拍摄模式的应用场景

如前面介绍到的,-X具有跟随、锁定和第一视角三种拍摄模式。

跟随模式,可简单地理解为跟随你进行左右运动的模式。比如:在模特行走的过程中进行跟拍,能够较为轻松地获取到平滑的跟拍环绕镜头。

锁定模式,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固定一个方向而不移动的模式。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平移的场景、向前推进的场景、向后拉远的场景或者固定拍摄的场景。通过这种模式,能够轻松地获得主体稳定在中心且不发生偏移的画面。

第一视角模式,能够简单地理解为以你的眼睛来进行全方位观看的模式。比如拍摄一个第一视角中枪的镜头,当人中枪倒下时,头部会倾向倒下的方向,画面也会随之一起倾斜倒下。这种模式给予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能够拍出更多有创意的镜头,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以上是 AMU 阿木带来的手机视频拍摄分享。如果你喜欢他的分享,有关于手机拍摄创作的疑问,或者期待他分享更多干货内容,都欢迎在文末留言区告知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7:59 , Processed in 0.0601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