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运动加油口号-加油口号运动会-加油口号霸气押韵运动会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727
发表于 2025-4-24 23: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逆转战胜东道主巴西之前,大家几乎都不看好这支中国女排。面对全场发出的嘘声以及那不可一世的对手,中国队凭借一记扣杀结束了比赛,从而挺进了里约奥运会四强。

有人说,若没有郎平,就不会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确实,在中国体育的历史进程中,几乎从未有过这样一个人,能够连续 30 年深受大众喜爱。她在球员时期,凭借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带领中国女排登上了世界之巅;在担任教练之后,又再次率领中国女排重回排坛的顶峰……

钢琴曲演奏者/李爱绮,董音

所有街道都回响着她的传说

1981 年 11 月 16 日傍晚,学校停止了上课,工厂停止了生产。就连平时聒噪的乌鸦也停止了鸣叫。仿佛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全国人民守在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是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

主场球迷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一个北京女孩叫郎平。她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以 3:2 的比分艰难获胜。

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突破。

中国整个都沸腾了。人群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他们彻夜高呼着“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据说比赛颁奖典礼尚未结束,国家体委的贺电已送达球队,全国体育总会的贺电也已送达球队,全国总工会的贺电同样已送达球队,全国妇联的贺电也已送达球队。

前排左一为郎平

《人民日报》12 月 5 日报道,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以及各种纪念品达到 3 万件。在这些当中,有 3000 多件是“点名”送给郎平的。山西太原机械学院的全体师生还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上面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次日,国内的很多报纸在头版头条都对女排夺冠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的头版是:《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评论员这样写道:“以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来搞现代化建设,不用担心现代化无法实现。”

她是“世界第一主攻手”,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打球不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事情和行为,它已然成为了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能只属于自己。女排犹如一面旗帜,其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是 80 年代的象征。

女排的灵魂人物,郎平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

统计显示,在 7 场比赛里,中国队的扣球次数总计 1116 次。其中,郎平一人就扣球 407 次,并且获得了 79 分。她的扣球命中率接近 50%。球迷们十分亲切地把她称作“铁榔头”,她扣球时的英姿还被画成了漫画,并且印上了邮票。

世界第一主攻手的名号实至名归。当时的郎平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身体素质,后辈到现在都只能远远地望着她而难以企及。

她力量很大:深蹲能达到 180KG,与男子散打王柳海龙实力相当。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曾说,郎平的扣球和男子运动员没差别;她体能超强:单场比赛最多可扣杀 96 次,是别人的两倍。要知道在伦敦奥运会时,惠若琪扣了 50 次,一旁的解说惊叹道:“这是很惊人的次数。”而这样的扣杀次数只是郎平的平常水平。

她背负10亿人期许,不断书写传奇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郎平的神话彻底达到了巅峰。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女排队员在奋力拼搏

小组赛以 1:3 的比分不敌美国女排,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郎平带领着中国女排最终勇夺桂冠。

夺冠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沸腾了。

1984 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决赛里。她们以 3 比 0 的比分战胜了东道主美国队。最终夺得金牌,赢得了三连冠这一傲人成绩。

这一刻,郎平并非独自在打球。她的背后,承载着 10 亿人的目光。她的背后,承载着 10 亿人的期盼。

1985 年 11 月 17 日,中国队战胜古巴队且比分是 3 比 1 。随后,郎平激动地高高跳起。

团结起来,要去振兴中华。这句庆祝口号声响彻天空,它如同郎平一般,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了极为深刻且浓重的一笔。

然而,传说依旧在延续。在队员时代,她将三大赛的冠军 MVP 全部包揽,其中包括 1982 年的世锦赛、1984 年的奥运会以及 1985 年的世界杯。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她就带领中国女排创造了五连冠的伟大壮举。

退役后自费赴美求学,从“一无所有”重新来过

郎平顶着冠军的光环,退役之后原本是可以在系统内获得一份挺好的工作的。然而,她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前往北师大去学习英语,接着又自己出资前往美国留学。



郎平在美国留学期间生活十分节俭,为节省开销,她每天都吃同样廉价的三明治。因为签证性质的缘故,她无法在美国打工挣钱,只能在学校担任排球教练,通过这份工作来抵扣学费。之后,为了赚取学费的钱,她不得已去到意大利摩德纳队打球挣钱。

对于这段“留洋”经历,她在自传里这样写道:

1986 年,我完成了正式的退役事宜。之后,我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半年之后,迎来了一个机会,在这个机会下,我决定以公派自费的方式前往美国留学。

当时的想法较为单纯,我仅仅想出去一两年的时间,去学习语言以及开拓眼界。另外一个缘由是,在中国女排度过了这些年,收获了诸多荣誉,女排队员在人们当中几乎是广为人知的。即便已经退役了,但是我却不能如同普通人那般自由自在地生活,总是会被他人所关注,身不由己,甚至就连上街去买东西,都受到拘束。

有一回,我有看电影的想法,于是买了票。之后故意迟到了几分钟,等到灯黑了,电影开始演了,我们才找到座位坐下。然而,刚坐下没多久,或许是因为我们俩个子比较高,竟然被几个观众发现了,他们开始“郎平,郎平”地叫起来。这一叫,使得整个剧场都变得不安静了。我一看这种情况不太好,便赶紧撤离了。

可是,很多人不理解我所做的“撤”这一行为。他们始终认为,“女排”代表着中国,而我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我不应该投身于这股“出国潮”之中。同时,也有人试图挽留我,他们说:“你是世界冠军,你为国家立下了功劳,国家不会亏待你的。”

我感觉自己好像被误解了。我并非害怕“亏待”,而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对我太好了。我不能一直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老本,也不能每天都坐在荣誉上。“世界冠军”仅仅表明我的过去,一旦从女排队伍中退下来,我就什么都不是了。我需要重新学习本领,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当作“一无所有”。

到美国后的“国际农民”一无所有,由于我持的是公派自费签证,所以无法工作,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因为不能工作,我只得把朋友家当作类似公家食堂的地方,我在那里填饱了肚子,却也饿了心。之前我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状态,如今一下子落到了最底层,还得依靠人家借我汽车、给我买衣服,我之前的所有优势瞬间都消失了,心里难以保持平衡。

后来,我逐渐想明白了。我来美国学习,目的是要获取自己过去未曾拥有的东西,开启新的奋斗历程。我在大学排球队担任助教这一职务。学校给予我的待遇是能够免费读书。然而,虽说我是做助教,但实际上只是在安抚一些水平较为低下的队员。起初,我内心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我曾是世界冠军队队员,如今却来到这里安抚一群几乎不会打球的大学生,这种位置的颠倒让我难以接受。但我得让自己接受:我不想颠倒,我要回中国去。你来美国,是带着“颠倒”而来的。

那时的我极为穷困。白天读书时的那顿午饭,我舍不得去学校食堂或者麦当劳享用,而是自己动手制作三明治带在身边。我会去超市购买沙拉酱、洋白菜、西红柿、火腿等食材,然后用两片面包将它们夹在一起。这样一来,仅仅花费五六美元,原本一顿快餐的价钱,我却能够吃上一个星期。然而,到了后来,只要一看到三明治,我就感到恶心想吐。

为了实现经济独立,我再次前往意大利的俱乐部打球以赚取收入。一年之后,由于这段工作经历,我的签证转变为“工作签证”,这样一来,我在美国就有资格办理绿卡了。同时,让我感到更加欣慰的是,我凭借 560 分的托福成绩顺利通过了语言方面的关卡。并且,经过严格的考试,我成功成为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这段海外生活经历持续了 8 年。这 8 年的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步一步地踩在了地上。并且踩得很踏实。

如果我未曾经历过出国后的那种生活,那时身无分文、毫无所有。如果我未曾有过这些经历,有过起起落落的遭遇,有过沉沉浮浮的过往。那么我的人生就不会有第二次开始起航。

为把中国女排拉出低谷,她心力交瘁

1995 年,中国女排的境况陷入低谷。郎平在这种危急时刻接受了任命。她毅然回国,担任起女排的主教练一职。她抛下了自己的家庭,离开了自己的女儿,独自一人回到了北京。

回国执教,薪水不高,风险巨大,压力也大,工作辛苦。多项已签订的合同被取消,丰厚待遇和优裕生活条件皆无。还要长期忍受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的痛苦。郎平称:“若只为钱、为工资,我就不会回来!”

她在自己的自传《燃情岁月》中有着更为详细的描述。

1994 年 11 月,我带领八佰伴世界明星队打完了最后一场比赛。之后,中国排协给我打来电话,让我从香港绕道北京再返回美国,称有事情需要商量。在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袁伟民(前国家女排主教练)找我交谈了女排的状况。我们都真切地不忍心看到中国女排落到世界第八的位置并且从此一蹶不振。

袁伟民表示,女排所欠缺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指的是教练的凝聚力。需要用一种人格的力量去调动运动员,然而时间十分紧迫,距离亚特兰大奥运会仅仅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不容许再慢慢开始行动了。他对我抱有信心,期望我进行考虑,看是否能够回来担任教练。我也明白,袁伟民教练通常是不会请求别人的。确实,最后让我下定决心的就是这句话。

当时有美国朋友劝我:你在国家队待了那么多年,付出了很多辛苦,承受着很大压力。并且,你的家庭情况不太好,孩子还那么小,你怎么能回去呢?另外,你还有很多合同,做出这样大的牺牲值得吗?这些好处和坏处,我自己都仔细考虑过了。回国并且执教,这个举动确实很重要,也许,会再次改变我的生活和命运。

执教工作的困难数量之多,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然而我更明白,女排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女排的打球行为已经超出了排球的范畴,也超出了体育本身。尽管我已经离开国家队很多年了,但是大家依然会想起我,特别是在女排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将这副担子交给我,这体现的是一种信任和托付。

坐在回国的飞机上,我开始思考。突然,我的脑海中冒出一个大大的疑问:郎平,你真的很有胆量,回去接手这样一支队伍,你究竟是从哪里获得的勇气呢?然而,我并非盲目和冲动,而是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我的执教想法,其中有一个基本精神,那就是坚定信念,卧薪尝胆。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同时还在考虑训练计划。下飞机的时候,我有些晕乎乎的,头都没来得及梳,只是稍微整理了一下。走到机舱门口,我看到机场上有很多人,有的人扛着摄像机,有的人端着照相机,有的人举着灯,那些灯打得特别亮。我还回头看了看,心想肯定有贵宾坐在这架飞机上。还没等我想清楚,这些人就黑压压地一片全都朝我冲了过来。我还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十几个话筒伸了过来,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提问。我都不知道该听谁的好,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周围前拥后挤的,非常混乱。远远地,我只看了我妈和我爸一眼,然而他们很快就被人群挤没了。接着,我也被两个警卫“架”到了警卫室,因为还没通过海关,所以只好走“后门”了。

说实话,刚一下飞机,就被那一大团腾腾的热气给包围了。这让我心里更加焦躁,也更增添了我摩拳擦掌的激情与冲动。我深知,将女排带向更高的水平,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能够给大家带来激情与活力。当然,对于到底能够达到怎样的程度,我心中并没有确切的把握,也在心里暗暗打了个问号。

观众来看我们打球。他们来看的不只是输赢。他们更想看到一种要球不要命的状态。这种状态能让他们看得振奋。这种状态能让他们看得来劲。这种状态能给人家鼓舞。

真的开始工作后,我有时会觉得自己很单薄。毕竟我是个女人,还是一名女教练,身处一大群男教练之中,会感觉比较孤独,很多事情都得靠我一个人去承担和支撑。

我向每个队员表明了心意。我讲道,既然我已经回来了,就已经断绝了自己的后路,大家必须树立在世界大赛中获得奖牌的目标,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去冲击世界的最高峰,还要把亚洲的冠军夺回来。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要么就不做,要是做了就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你们都得想明白。要是你们觉得跟着郎导一起干的话,吃不了那样的苦,那就告诉我。我不会强求你们。每条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别把我的感情给浪费了,也别把大家的时间给浪费了。

我向她们阐明一个道理:体育的本质体现的是向极限发起挑战的精神。观众来看我们打球,他们想看的不只是输赢,更想看到一种为了球而不惜一切的状态,这种状态能让他们振奋,让他们有劲头,还能给他人鼓舞。然而,这种输球却不输人的精神,需要靠平时每天的训练来积累。平时的表现如何,比赛时就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这是基本功,是物质基础,并非像过年吃饺子那样,可以偶尔糊弄一下别人。

郎平带队的 1995 年到 1998 年期间,中国女排取得了成绩。1996 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银牌,1998 年在世锦赛上获得银牌,两次大赛都闯入了决赛。然而,遗憾的是,她们惜败于正处于白金一代时期的古巴队。对于这样的结果,没有人责怪郎平,因为实力有所不及,这是情有可原的。

郎平为了中国女排的成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她几乎一直都在工作,一刻也不停歇,甚至在半夜一点睡下之后,还会爬起来去研究比赛录像。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病痛的折磨致使“铁榔头”郎平心力交瘁。在 1999 年之前,即便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郎平也昏厥了好几次。不到四十岁的她,身体几乎已到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她的女儿已进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亲陪伴的时候。出于种种考虑,郎平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主动辞职的,郎平是第一人。

比赛结束后,主教练郎平向观众表达了致意。

医生在给郎平做手术时,发现她的膝盖已经老化到70岁的水平。

女儿向我跑来的时候,我心里有些犹豫不敢去抱她,因为我担心自己抱不动她。这是曾经的世界第一主攻手所发出的无奈感慨。

郎平怀抱年幼的女儿

辗转执教欧美,她成绩斐然

1999 年辞去中国女排主教练职务后,郎平前往意大利,在排球氛围浓厚的摩德纳担任教练。摩德纳这座城市,其面积仅为成都的一半。这座城市拥有三家豪车总部,分别是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这里是法拉利车队的“老巢”。然而,在这座城市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却是排球。小小的城市里竟然有 100 多支排球队,这个数量几乎超过了我国排球队的总数。但尴尬的是,摩德纳女排成立27年居然没有得过冠军。

郎平终结了这一尴尬历史。她在摩德纳待了不到一年,就带领球队拿到了意大利联赛冠军。一年之后,又获得了欧洲联赛冠军。在 2002 年,她成就了联赛和杯赛的双冠王。从那时起,“Jenny”(郎平的英文名字)成为了摩德纳的英雄。



郎平在意大利取得辉煌成就,并非仅局限于摩德纳。2002 年,她开始执教意大利诺瓦腊俱乐部。2004 年,她率领诺瓦腊女排赢得超级杯和联赛冠军。

郎平在意大利待了几年。在这几年时间里,她在俱乐部培养出了一些球星。这些球星后来成为了意大利之星。

三年后的北京奥运会,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让世界震惊。

2008 年 8 月 21 日,郎平执教美国女排。美国队闯入北京奥运会女排决赛,郎平在此后庆祝胜利。24 年过去了,美国队首次获得银牌,这也平了该队的历史最好成绩。

有网友调侃说,“郎平带领的中国队”击败了“郎平执教的意大利队”,接着还要和“郎平曾经效力过的美国队”去争夺冠军。这三支球队毫无疑问都有着深深的郎平的印记,在当今女子排坛格局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毫无疑问就是郎平。

再次执教中国女排,她上演王者归来

2013 年,国际排联公布了世界排名。在这个排名中,中国仅位列第五位。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未能跻身四强,这一结果让国人感到非常惋惜。

很多人将此时的女排比作一块“烫手山芋”,并且有无数人劝说她,让她不要去接手。

接!为何不接呢?三十年前我有能力做到,三十年后依然能够做到!在女排处于最为危难的时刻,郎平再度选择挺身而出。她看上去依旧很有霸气,然而从她额头上稍微有些松弛的皮肤,以及眼眸深处偶尔显露出来的疲惫,我们能够想到,郎平,已经不再是年轻的时候了。

郎平重新出山,这条路并不好走。从她自己的感受来说,第一节训练课结束后,就仿佛跳进了一个火坑。她在接手之前,或许想到了女排今非昔比,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女排竟然可以这么差。女排没有基本功,没有心理素质,没有防守,没有移动,也没有串联。在亚锦赛上取得了三十八年的最差战绩,女排曾经的荣光仿佛在这一刻就要倾倒。

“你们现在的状态有多差,那以后的表现就会有多出色!”郎平挥动大手,朝着旁边的训练馆一指。那十八米长九米宽的场地,瞬间变成了炼狱场。郎平冷酷地将手背在身后,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没人知晓她们花费了多少时间来修炼内功,只清楚中国女排,似乎,正在慢慢回归。

是的,郎平上演了王者归来。

2014年世锦赛,亚军;

2015年亚锦赛,冠军;

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中国女排上次在雅典夺冠已经过去了 11 年。1986 年夺冠到现在过去了 19 年。过了将近 20 年,郎平再次品尝到了冠军的滋味。这是她执教生涯中获得的第一座世界冠军奖杯。

这次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战胜了巴西队。之后,郎平哭了。

这里的哽咽一言难尽。

2009 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巴西主帅吉马良斯险胜中国女排。他突然高高举起双拳,并且充满挑衅地朝着中国队的教练席大声呼喊。那一幕至今仍被很多人铭记在心中。

我们等了 7 年,目的就是要等待一个机会。我要去争一口气,这并不是想要证明我有多么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其他人,我们曾经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把它拿回来。

在“魔鬼主场”实现了对东道主巴西队的逆袭,这是命运之神给予了郎平和历经挫折、不懈努力的中国女排最好的奖赏。

郎平并未被这场胜利冲昏头脑。当所有人都在探讨“激励了一代人的女排精神是否回来了”时,她说道:“其实女排精神一直都存在着。不能只因胜利就提及女排精神,还应该看到我们为之努力的过程。仅仅依靠精神是无法赢得比赛的,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

这一刻,你真正感受到了。她已经完成了蜕变。她从“铁榔头”变成了“郎图腾”。这是一种完美的蜕变。

北京时间8月19日9:15分

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半决赛

中国VS荷兰

一起为“郎家军”加油,

把我们失去的拿回来!

微信公众号“再深一点”(ID: )以及新浪体育等发布了相关内容,其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和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6:25 , Processed in 0.0642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