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止呕中药-中药止呕吐吃什么药-中药止呕吐最有效的药物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613
发表于 2025-4-26 13: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说“民以食为天”,然而消化系统疾病也时常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对于那些反复发作且症状复杂的消化疾病,中医拥有许多切实有效的治疗经验。虽然经验丰富,但必定有规律可循。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文峰教授依据中药的药理作用,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中药划分成 8 类。究竟是哪 8 类中药呢?它们各自又有哪些作用呢?请看下文~

1. 制酸药

乌贼骨主要含碳酸钙,能中和胃酸,有制酸止痛的功效。煅瓦楞子主要含碳酸钙,也能中和胃酸,有制酸止痛的功效。

半夏能够抑制腺体的分泌。它可以对胃液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够降低胃液的游离酸度。

(3)补气药之党参、黄芪,可抑制胃酸分泌。

(4)活血化瘀药之元胡、赤芍、郁金,能抑制胃酸分泌。

清热药中的栀子,它对胃酸的分泌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栀子对胃蛋白酶的活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6)苍术、砂仁、吴茱萸抑制或降低胃酸的分泌。

2.抗溃疡药

(1)清热药之黄连、蒲公英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2)补气药之党参、黄芪对胃溃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活血药中的丹参对黏膜有保护作用,且对慢性胃溃疡和应激性胃溃疡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莪术与鸡内金相配后,具有活血消食的功效;五灵脂和赤芍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同时还具有抗溃疡作用。

另外,白及常与乌贼骨、三七粉一同配伍来治疗胃出血。白及具有高度黏性,能够在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疮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胶状膜,从而对溃疡穿孔的疮面起到保护和填塞的作用。

温中药中的炮姜、吴茱萸、肉桂等,对溃疡有着明显的抑制效果。经研究得知,苍术对于幽门结扎性溃疡以及应激性溃疡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厚朴、木香、白芍、砂仁也都有抑制胃酸的作用。

3.胃动力药



胃动力药大多为理气药。这些药能增强胃的蠕动,使胃运动兴奋。其中,木香、陈皮、砂仁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它们既能增强胃肠的运动,帮助排气除胀,又能起到解痉止痛的效果。特别要提及的是乌药,它的作用较为温和且持久。将乌药与百合配伍,可用于治疗各种胃痛,尤其是顽固性胃痛。另外,厚朴也有作用,小剂量时具有收缩功能,大剂量时则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具有兴奋和抑制平滑肌的双重作用。

4.胃解痉药

胃解痉药主要是指抑制胃肠运动亢进的药物,大部分为理气药。

木香具有较强的作用,能舒张平滑肌痉挛。尤其是在止痛方面,效果较为良好。

陈皮是常用的护胃药,佛手也是常用的护胃药。这些常用药可以避免苦寒药和养阴药对胃造成伤害。

白芍小剂量能够促进胃的蠕动。白芍大剂量则可以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其解痉的主要成分是芍药苷。此外,它还具有抗炎的作用、镇痛的作用、调节免疫的作用以及保肝的作用。

吴茱萸能够对抗胃发生痉挛性的收缩,还能抑制胃的运动,具备止痛以及止呕吐的作用。吴茱萸对于肠道有着双向调节的效果,当处于低浓度的时候会起到兴奋的作用,而处于高浓度的时候则会起到抑制的作用。

高良姜有抑制胃运动的作用,能使胃张力降低,收缩幅度减少。它还具备抑制溃疡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的功效。对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这些病症有着良好的疗效。

另外,该类作用的药物还有川椒、肉桂、香附等。

5.抑制腺体分泌药

该类药多以燥湿和胃药为主。

苍术有抑制胃液分泌以及降低胃酸的作用。其挥发油能够对唾液腺和肠腺的分泌起到抑制效果。

半夏能够抑制腺体分泌。半夏还具备镇吐的作用。半夏具有祛痰镇咳的功效。半夏有镇静催眠的效果。半夏能降低眼压。特别是半夏与夏枯草配伍后,具有很好的降低眼压的作用。



代赭石能够起到镇静中枢以及兴奋肠道的作用。经过研究表明,代赭石不但具备抑制分泌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吸附分泌液。

厚朴具有抑制唾液腺分泌的作用,苍术也具有抑制唾液腺分泌的作用。苍术有健脾燥湿的功效,然而它不能理气,无论是实证还是虚证都可以使用苍术。厚朴主要是以破气为主,它能燥湿但不能健脾,不能用于虚证,对于阴虚少津的人,厚朴和苍术这两种药都不可以使用。

另外吴茱萸、砂仁、白豆蔻亦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6.和胃止呕药

(1)半夏、生姜具有镇吐止呕作用。

连翘有镇吐的作用。它主要是能够抑制延髓催吐感受器。这种镇吐作用适用于饮食积滞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并且已经化热的人。

另外,藿香具有和胃止呕之功效。另外,吴茱萸具有和胃止呕之功效。另外,枇杷叶具有和胃止呕之功效。另外,竹茹具有和胃止呕之功效。另外,陈皮具有和胃止呕之功效。另外,砂仁具有和胃止呕之功效。另外,佛手具有和胃止呕之功效。

7.抗幽门螺杆菌药

清热药多具有该作用,比如黄连、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化瘀药有丹参、赤芍、丹皮、莪术、三七等也具有该作用。滋阴药如乌梅、麦冬具有该作用。益气温阳药像黄芪、肉桂、高良姜具有该作用。理气药如厚朴、槟榔具有该作用。泻下药如大黄等具有该作用。

8.抗腹泻药

抗腹泻药分为解痉止泻药、涩肠止泻药、消炎止泻药。

解痉止泻药有陈皮;有砂仁;有炮姜;有肉桂;有苍术;有白术;有党参;有黄芪;有木香;有吴茱萸;有高良姜;有白芍;有升麻;有葛根;有山楂;有乌梅等。

涩肠止泻药有诃子、五倍子、金樱子、芡实、赤石脂等。赤石脂是固涩功效较为全面的中药,在这些功效中,止泻的效果最好,止血的效果也不错,止带的效果同样良好。

消炎止泻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苦参、败酱草、金银花等。从药理研究方面来讲,黄连一方面能够消除炎症,另一方面还能解痉调节肠功能,并且抑制肠液分泌。黄连、黄芩、黄柏在使用时存在差别,其中黄芩主要用于清上焦肺部的湿热,黄连主要用于清中焦脾胃的湿热,黄柏主要用于清下焦膀胱的湿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2:25 , Processed in 0.2258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