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回复: 0

4月19日人机大战在中国脑血管病论坛上演,AI与医生现场比拼病例诊断治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173
发表于 昨天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19日,一场“人机大战”在“中国脑血管病论坛(CFCVD)”举行。“39AI”“豆包”和另外一个AI(人工智能)模型,与三位临床医生,围绕脑梗死、脑出血、颅内动脉瘤三大经典病例,以病例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为比拼内容,在现场展开较量。

活动主席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他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场比赛能看出,目前AI是个刚毕业的“学生”,这个“学生”非常优秀,其记忆力很好,逻辑性很好,智能程度也很好,不过它缺乏个性化的临床经验,也不了解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等背景信息。

第一位参赛选手是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主治医师田齐,他正在研究病例。邱越摄



第一个病例是动脉瘤复杂病例,该患者经历过两次手术。主持人一声令下,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田齐开始查阅患者病历,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开始给AI模型输入信息。田齐表示,“第一次跟AI比赛有点紧张。”十几分钟后,田齐与三大AI模型同时提交了诊断结果以及治疗建议。三个AI模型的分析结果十分详实,做出了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存在巨大动脉瘤的主要诊断,做出了左眼失明的主要诊断,根据提交的病历和检查结果给出了全面的进一步检查建议,给出了保守治疗的各种治疗建议,给出了介入治疗的各种治疗建议,给出了开放手术的各种治疗建议。田齐聚焦患者目前最主要的疾病问题,明确给出了搭桥手术的建议。

工作人员操作三个AI大模型分析病例。邱越摄

这一建议获得了现场点评嘉宾肯定,这位嘉宾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史怀璋 ,他表示针对这样一个复杂病例 ,机器可能很难绕过这么多“弯” ,直接抓住病人最主要、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方面 ,医生的优势就凸显了 。但AI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尤其展现出对资料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医生可能会忽略的信息方面,能为医生提供很好的补充。

有意思的情况出现在第三个病例的比拼里。这个病例是一位84岁的脑出血患者,三个AI模型都给出了治疗建议,要么是保守治疗,要么是开颅手术,参赛选手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外科的张一鸣明确表示,鉴于患者年龄较大,开颅手术风险较高,所以建议采取穿刺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吴雪海在点评里称,AI给出的开颅手术建议是依据诊疗指南,然而它没有充分考量病人年龄、恢复周期等其他风险因素 。



赛后,三位参赛医生都表明,AI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诊断的全面性,然而每位患者的病情都具有个体化特征 。田齐称 ,AI依靠其庞大的数据优势 ,能给出极为全面的诊断与建议 ,但患者需要的是医生明确的决策 。并且诊疗过程还是一个包含人文关怀的过程 ,这是冰冷的机器无法达成的 。他坚信在医疗领域 ,AI仅仅是医生的助手与工具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大会供图

张鸿祺还指出,当下AI能够充当医生小助手,协助医生完成一些程序性事务,作出一些提醒等。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医生确实迎来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时代。期望AI大模型能够迅速学习,尽快成长,为临床带来更多益处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4 22:18 , Processed in 0.0662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