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安徽卫视印记:讲述新中国航天事业奋斗故事,可上九天揽月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943
发表于 2024-10-9 23: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具有时代标志的物品表达孩子的爱国情怀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安徽卫视特别策划了大型人物讲座节目《马克》,讲述安徽出生的典型人物和发生的典型事件新中国成立后安徽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故事探讨“报国”的精神品质。

10月7日播出的《印记》第七期的主题是“九天就能登月”。 “飞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初期,航天事业起步艰难。老一辈宇航员上山炼箭,荒野报国。新时代,中国航天人砥砺奋进,逐梦星空,探索苍穹。国家一级演员侯长荣深情讲述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故事!

代号603:深山铸剑,荒野报国

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M从上海南汇老港滩涂腾空而起。

三个月后,去上海参加新技术展览的毛泽东主席高兴地与T-7M火箭合影,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这也是毛主席唯一一次与中国航天器合影。

当年毛主席如此看重的火箭在今天看来显得非常小,长度只有5.34米,主体直径只有25厘米。

除了体积小之外,它的科技含量也不高:它的点火装置是把普通的小电珠玻璃打碎,取出灯丝,用硝化棉包裹而成;控制头部与身体分离的计时装置是改装的小台中,给火箭加油的设备其实是普通的自行车打气筒……

就是这样的混合火箭,居然飞到了8000米的高度,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从此开始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太空之旅!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除了钱学森之外,没有人见过火箭,更没有人造过火箭。所以在检阅T-7M火箭时,毛主席兴奋地说:“8公里,太神奇了!我们就应该做到8公里、20公里、200公里!”

五年后,毛主席重回井冈山,写下了“可上九天抱月”的豪迈诗篇,充满了浪漫的情怀。参与T-7M探空火箭研制的年轻科研团队,已在皖东南广德县人烟稀少的山林里驻扎了五年。

从1960年3月在这里选址到占地2500亩的探空火箭发射场竣工,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射场。为了保密,以选址时间命名。它被称为603。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中国速度”。然而,1959年至1962年这段时间被称为共和国历史上的“困难三年”。工农业生产陷入低谷,全国人民面临着温饱不足、饥荒的严峻考验。

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火箭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力手段,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必须艰难起步。一群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团火。

他们为了飞翔中国这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地方来到广德。

荒山里没有路。上海生产的火箭炮等设备如何运到基地?交通不方便,连修路的机械设备都进不来,怎么办?他们只是手拉着手,修了一条8公里的路来运输设备。

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简单。宿舍没有门、窗、床。地上铺了一层稻草,铺了被子当床。

夜深人静时,大山深处传来恐怖的狼嚎声。第二天我醒来,揭开稻草,发现满地都是各种虫子。

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常常忍饥挨饿,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最危险的任务之一是向火箭的油箱填充燃料和氧化剂。氧化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一旦接触到,立刻就会被烧伤,甚至烧出一个洞,而且伤口很难愈合。当时没有防护装备,顶多戴个纱布口罩和有机玻璃面罩,总比没有好。通常会生产数百公斤的推进剂,所有这些都必须人工处理。面对如此困难的环境,没有人抱怨。他们所想的只是如何将火箭送上天空,并将其推得更高。

如果要问603基地最光荣的发射任务是什么,那一定是中国航天的动物试飞实验计划。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生物试验火箭T-7A(S1)轰鸣起火。除了火箭之外,还有8只小白鼠和12个生物试管。短短几十分钟,他们就荣幸地成为第一批登上火箭的中国乘客。

在利用白鼠进行高海拔实验获得一些经验后,科学家们将目标锁定在小狗身上,以进一步扩大研究项目。为了优中选优,实验人员组建了一支由100多只小狗组成的“飞行队”。

飞天狗的筛选标准非常严格。他们不仅要性格活泼、颜值高、情商好,还要有明显的“探索反应”。有研究人员曾开玩笑说“这比为别人寻找伴侣要困难得多”。

探空飞行的环境极其恶劣,需要忍受噪声、失重、振动、旋转等不利因素。经过多轮筛选,两岁的“小豹”和三岁的“杉杉”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执行太空任务的“飞行小狗”。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小豹”担负起了首飞的使命。然而,发射当天却发生了意外!

1966年7月15日凌晨,“小豹子”被装载进生物舱,配备了各种测量生理指标的仪器,即将发射升空。但平时听话的小狗在距离地面50多米的发射塔上却变得焦躁不安,试图挣脱身上的测量设备。

为了确保发射如期进行,当时年仅21岁的全职饲养员赵秀华被紧急召回。因为她和“小豹子”关系最好,总部希望她能爬上发射塔,安抚小狗。

赵秀花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内心的恐惧,徒手爬上了52米高的发射塔顶。经过一番安抚后,不安分的小狗很快就平静下来。

最后,搭载“小豹”的生物火箭带着震动山谷的轰鸣冲上云端,飞到距地面80公里的高度。一个多小时后,距离发射场40公里处,生物脚架挂着降落伞缓缓降落。

当人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生物舱的舱门时,小豹子安然无恙地躺在托盘上,尾巴快乐地摇着,似乎在自豪地讲述着它神奇的发声经历。

经过健康测试,“小豹”各项指标均正常,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966年7月28日,小狗“杉杉”再次被装入T-7A(S2)生物火箭,送上高空。她也平安回来了。

进行这个实验时,杨利伟只有一岁。三十七年后,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向太空的千年夙愿。

短短6年时间,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王希季、钱骥、杨家奇、姚同斌7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点燃了梦想一次又一次地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

圆满完成首次电离层探测实验任务;成功发射并回收第一枚高空生物试验火箭;我国首枚液体燃料气象航空火箭成功发射...

梦见星空问天

如今,这座高达52米的龙式火箭炮依然优雅如初,雄伟地矗立在皖南群山之中。

新时代以来,我国航天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国航天员在天空筑梦,在太空书写“中国浪漫”。

从新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射基地在安徽广德启用,到我国第一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在安徽合肥启用,安徽的“问天”已经存在了60多年。

深空探测是人类太空活动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国科技博弈的未来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探索太空的步伐将迈得更大、更远!

2021年12月,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成立我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

深空探测实验室是强化安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塑造未来产业优势的先行之举。

深空探测实验室又称天都实验室。其名字来源于安徽省黄山主峰“天都峰”。中国航天再次挂上安徽标志。

“嫦娥钢”、“火星磁强计”、“高性能金属减震器”、“五星红旗照月背”,安徽多项深空探测重大工程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比如《嫦娥奔月》、《天问落火》。未来还将参与国际月球科考站、小行星防御等重大项目建设。

从首枚探空火箭升空8公里,到“嫦娥一号”登月38万公里,从“九天登月”的浪漫想象到梦想成为现实,人类最终将走向遥远的太空。的。

航天事业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正如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吴伟仁所说,“我们要热爱国家的航天事业,我们可以改变任何事情,但我们对国家的忠诚不能改变!”

山里铸剑,荒野报国

筑梦星空,问天问

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

在太空书写每一个“中国浪漫”

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

请明星《安徽卫视》

如何设置星星?

1.点击标题下的“安徽卫视”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2. 点击【设为星星】,账户名称右侧会显示黄色五角星符号,表示星星设置成功。

只需简单两步设置星标,即可及时收到最新推文。

撰写者 |王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23:38 , Processed in 0.0710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