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东北的雪:从千里冰封到不再寒风刺骨,儿时记忆中的大雪去哪儿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931
发表于 2024-10-13 12: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到东北,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冷”,雪下得很厚很重,北方的景色千里冰封。许多高楼大厦都被层层积雪包裹着。如果摇动路两边的树,就会看到大雪飘落。然而,近年来,东北的雪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已经不再可见。如今的东北,已不再是你们眼中的严寒东北了。 。

东北人的童年记忆——大雪遮天盖地,让人辨不清踪迹?

在每个东北人的印象中,童年的大雪就像玉片一样,覆盖了天和地。孩子们随时会利用你,把雪球塞进你的脖子里;有时,他们甚至会用雪球给你一个惊喜。大雪把东北的每一个城市都变成了一幅水墨画,尤其是山路上,没有任何痕迹,雪又厚又厚。门外挂的衣服永远都是冰棍,比恐怖片还恐怖。

外面有一个很大的天然冰箱,这使得很多商家可以在户外卖冰棍。生活在东北,除了眼睛可以裸露外,其他部位都要捂得严严实实。小时候的冬天,我们不仅期待下雪天,还期待寒冷的气温,因为河里会结上一层厚厚的冰,非常坚固,我们可以享受冰上运动!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童年记忆中的东北,那就是“冷、冻、雪、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么冷了,就连大雪也不像几十年前那么冷了。现在很少下雨了,即使下了雪,也不像小时候那么大了。

为什么现在东北的雪越来越少,天气也不冷了? ?

很多网友不禁问道:“为什么现在东北的雪越来越少,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厉害?同样是寒潮,但今年的雪更离谱。以沉阳为例,一场大雪过后,到现在还没有下雪,道路上尘土飞扬,没有积雪流过的痕迹。”

1. 全球变暖的影响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排放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近十年来科学家们经常提及和讨论的热门话题。相信很多网友也能感受到,这几年的气候越来越反常,气温越来越高。

2018年,我们感受到了高温带来的恐怖。 2020年,气候环境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峻。例如,澳大利亚的大火持续了近三个月,北极也创下了历史最高气温记录。我国冬季东北地区降雪量有所减少。这些恶劣的生态环境最终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趋势从未停止过。东北地区以辽宁为主,降雪量逐年减少。相信大家都明白,东北是一个冬天非常寒冷的地方。之所以会这样,与东北的地理位置有关。它靠近北极的西伯利亚,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使得东北成为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如今,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东北不再像以前那么寒冷,甚至连大雪的场景也很少见到了。全球气温持续上升,东北地区气温也随之上升,与往年相比,这里的寒冷程度有所减轻。

它们都位于北半球。我们东北人过着温暖少雪的冬天,而美国人却过着极其寒冷的冬天。那么为什么它们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呢?中国东北和美国大部分城市的天气差别很大?



造成北美极冷天气的罪魁祸首就是极地涡旋。此前,芝加哥创下了负63度的纪录。极涡是出现在北极和南极的气旋。它受到低空平流层大气的影响,扭转了北半球的趋势。当时针旋转时,极地涡旋仍保留在上方的平流层中。美国最严重的极寒发生在芝加哥地区。芝加哥位于北纬41.8376度。在同纬度41.44度的辽宁省沉阳市,东北冬季气温比往年约高2-7摄氏度。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地涡旋造成的间隙出现。

图为极涡

2.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高的现象。这种现象首先发生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和秘鲁的太平洋沿岸附近,大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因此得名。厄尔尼诺现象的最大特点是太平洋沿岸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水位持续上升,形成一股向南流动的暖流。

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全球平均气温会升高。 2015年至2016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海洋温度持续上升,大气温度也有所升高。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很容易导致暖冬。这也是近年来东北冬天不冷的原因。降雪减少的主要原因。

2018年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延伸,2019年是“厄尔尼诺年”,2020年是“厄尔尼诺连续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澳大利亚创下了最高气温纪录,美国的极寒天气也再创新高。我国南方发生洪涝,北方发生干旱,特别是入冬以来。东北辽宁省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最冷气温也没有超过零下二十度。冬季东北地区降雪减少,气温较高。这些都与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

厄尔尼诺现象似乎一直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东北地区降雪量减少,是我国建国以来罕见的情况。厄尔尼诺等异常气候变化更有可能导致灾害。异常的气候给人们带来了不可预测的灾难。直观来说,东北地区冬季降雪减少,气温上升。这种气候容易引发流感和其他疾病。对于东北人来说,弊大于利,后果不堪设想。 ,

图为厄尔尼诺现象的简化图

3.

缺乏温暖潮湿的气流



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然后再次落到地面的过程。降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低温、充足的水分以及天气系统的动态升力。入冬以来,东北一直不缺冷空气,但缺少的是温暖湿润的气流,阻碍了水汽到达东北。这是“东北雪荒”的主要原因。虽然此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降雪,但这股暖湿气流被弱冷空气“拦截”,最终没有到达东北地区。

例如,如果暖湿气流是火车,那么弱冷空气就是调度。当列车准备驶向目的地时,调度指挥员临时发布路线调整信息。由于前方道路塌陷,列车如果需要改变行驶方向,但没有到达目的地,就会被调度员临时“拦路”改变方向。

我们常说,恋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看来,和东北冬天的雪姑娘约会也是要看缘分的。较低的气温只是下雪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人。我只能望着“雪”叹息。不少网友感叹:“东北的雪五行缺少水汽”。冬季虽然气候寒冷,但水蒸气含量却很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气象学上来说,降雪也是一个降水过程。现在连水蒸气都没有了。雪落在哪里?

图为降雪过程示意图

东北地区降雪较少,冬季气温不冷。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

1.

容易滋生病毒、细菌,引发流感暴发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今天东北地区的降雪逐渐减少,这使得原本缺水干旱的冬季变得更加干燥,很容易引发流感大面积爆发。在各大医院的呼吸科,病人也日益增多。很多人容易出现嘴唇干裂、鼻出血、喉咙干燥发痒等症状。长期无雪的干燥天气还容易引发肺炎、哮喘等疾病。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大量病毒和细菌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不断繁殖,空气中漂浮着更多的病毒和细菌。容易附着在人体和家具上。特别是从室外带入室内的细菌、病毒很容易吸附在桌面、沙发、地板等处,人们的抵抗力逐渐下降,患病的人越来越多。

2、冬季无雪,春季干旱,直接影响农民农作物收成。

东北冬季气温不够寒冷,此时很难下雪。如果该冷的时候不冷,该雪的时候不雪,来年开春就容易出现干旱。由于冬季降雪量少,春季土地会非常干燥。农民的庄稼依靠冬雪来滋养。如果没有雪,土地必然会干燥。对于农民来说,缺雪会对农民的农作物产生直接影响。

总体来说,今天的东北已经今非昔比了。童年时“大雪覆盖天地,辨不清踪迹”的景象将一去不复返了。对于我们来说,冬季东北降雪减少,气温上升,对地球也是不利的。向我们发出警告信号。随着工业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严重。如今,全球变暖导致冰山积聚冰雪的速度远远低于融化的速度。一些冰山甚至已经停止堆积,导致许多动物失去家园。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碳酸化并杀死大量微生物。保护地球、减少环境污染、减缓温室效应、减少碳排放,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23:12 , Processed in 0.0912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