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国家广场:历史文化地标的集聚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227
发表于 2024-10-14 19: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社记者:罗海兵 石元峰

字数:2816

预计阅读时间:10 分钟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市中心的国家广场(Mall),是许多重要历史文化地标的聚集地。这个开放的国家公园包含数十个博物馆、国会大厦等联邦政府大楼,以及一些著名的纪念碑、纪念馆和雕塑群。隶属于史密森学会( )的国家博物馆系统成立于 1846 年,近年来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除了原有的美国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之外,新建的非裔美国人历史文化博物馆是最引人注目的新地标。目前,美国拉丁裔国家博物馆也在规划之中。今年上半年,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建立国家亚太裔历史文化博物馆委员会研究法案》()。当地时间6月13日,拜登签署了该法案。

“建立亚洲及太平洋美国历史文化国家博物馆,将有助于美国人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了解亚裔在美国不平凡的历史以及他们对美国社会的贡献。”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著名亚裔美国人研究学者赵小健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方问答”专访表示,亚裔社区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这个博物馆的建立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是非常有意义的。

访谈实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今美国的5大族裔中,亚裔与其他族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赵小健:在美国,亚裔是有色人种的一个群体。有色人种的定义取决于两个方面:人口起源、种族和肤色是一方面;社会建设( )是第二个方面。

与非裔美国人( )和美洲原住民( )不同,亚裔美国人的概念并不完全由种族和肤色决定。这个民族起源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拥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早期研究人种的学者将南亚人(早期被认为是印度人)归为高加索人种,而不是蒙古人种为代表的所谓黄种人种。

我们可以从社会建构的角度来理解亚洲性的概念。 1970年之前,美国政府将印度人归类为白人,后来又将其归类为亚洲人。南亚移民历来受到与东亚移民同样的歧视和排斥。因此,从有色人种的角度来看,美国对亚裔的定义更容易理解。每个有色人种在美国都有独特的历史。 19 世纪中叶,奴隶制即将结束时,亚洲人移民到美国。但他们并不是白人,后来和非裔美国人一样,都经历了极其不公平的待遇。

美国旧金山湾区圣马特奥市举行反对亚裔美国人歧视的集会。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中新社记者:美国为什么需要建立亚太美国历史文化国家博物馆?美国社会对亚洲历史了解足够吗?亚裔美国人及其后代对自己群体的历史了解足够吗?



赵小健:美国目前有国家印第安人博物馆和国家非裔历史文化博物馆。 2020年,美国总统签署了一项建立拉丁裔国家博物馆的法律。如果亚洲人作为一个主要的少数民族群体没有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那将是一个重大缺陷。

美洲原住民和非裔美国人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不容忽视,美国人从中小学就开始接触他们的历史。但对亚洲历史的介绍仍然相对较新。我读博士的时候几乎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亚裔美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在美国社会进程中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鲜为人知的是,亚洲人作为美国有色人种的经历。例如,早期的中国人在美国受到压迫。 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明确限制华人移民入境。这部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移民法后来又适用于日本人、韩国人、印度人等,直到1943年才逐渐废除。即使是现在,美国社会对亚洲人的接受度仍然有限​​。一些亚洲家庭在美国生活了几代人,但仍然被视为“永远的外国人”并且不被信任。这与来自欧洲的白人移民不同。但许多美国人,包括亚裔美国人,也不了解这段历史。

旧金山亚太裔美国人传统月期间的表演。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中新社记者:从法案通过到项目实施,中间经历了哪些流程?预计需要多长时间?

赵小健:从2015年美国众议员孟晚舟提出建立美国亚太历史文化国家博物馆的构想到拜登签署立法,历时7年。

两年前我们在加州州立博物馆建了一个中国历史展厅。资金等问题解决后,规划花了四五年时间,而且那个礼堂的规模也小得多。这座国家博物馆的建成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中新社记者:您长期从事华裔、亚裔历史研究,深谙美国种族歧视历史。它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赵小健:种族主义根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历史。在殖民时期的西方文献和文学中,非洲、亚洲和美洲的居民被视为野蛮人。英国诺贝尔奖得主吉卜林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题为《白人的负担》。诗中,殖民地人民被视为有色人种,并被描述为半魔鬼半孩子(Half Devil, Half Child)。在白人殖民者眼中,有色人种是粗俗、不文明的。这一概念渗透到殖民文学、漫画和学术中,为白人至上主义奠定了社会基础。

对殖民地人民的反复负面描述,形成了西方文化中对有色人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一直延续至今。在法律文本中实现种族平等是可能的,但困难的是消除种族偏见意识。这是像美国这样的种族多元化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

美国纽约反亚裔仇恨游行。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两年前,您为加州博物馆规划了一座中国历史博物馆。显示了什么内容?博物馆在弥合分歧和减少对抗方面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

赵小健:我们在加州首府圣克莱门特规划的中美历史博物馆是加州博物馆的一个常设展厅。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华人在美国的早期经历;第二部分是排华时期他们的处境;第三部分是二战后,特别是民权运动以来的变化。最初我负责项目的第三部分,但当另一位策划者因病辞职后,我不得不承担整个项目。

展厅内容的规划看似简单,但做好却并不容易。如何用有说服力的方式表达话题内容需要花很多功夫去思考。国立亚太裔历史文化博物馆的规划工作量很大。亚洲人有不同的群体,包括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印度人、东南亚人和太平洋岛民。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努力和谈判。

如今网络媒体的信息量巨大,但有深度的内容却很少。历史博物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这种现象。我们在加州首府的展览开幕第一天就有2000多人参观,现在每天都会接待大量的中小学生和游客。通过出版书籍或演讲很难接触到这么多人。这是教育与旅游的结合,是一种更有影响力的公共教育。

中新社记者:除了建立亚太历史文化博物馆之外,美国还有哪些举措可以帮助不同族裔之间的对话和融合?

赵小健: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暴力和冲突,说明美国种族关系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学习历史,了解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的历史根源,认识到种族仇恨和种族偏见对社会的危害,是消除种族隔阂的重要一步。美国今天的成就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所谓“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土著人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万年。他们和非裔、亚裔、拉美裔等在历史上所遭受的压迫和排斥是不能忘记的。 。只有消除对有色人种的偏见和仇恨,才能建设一个真正自由、民主、和谐的社会。

自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民权运动以来,亚裔的地位有所提高,被冠以“模范少数族裔”的称号。然而,社会上对有色人种的偏见并没有改变。对亚裔的偏见和不信任以及近期发生的针对亚裔的仇恨事件表明,个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并不能保障其权益。亚洲人必须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并为种族平等而努力。

有色人种的经历是美国历史的重要特征,回顾过去可以帮助探索白人至上的社会历史根源。所以我特别希望这个亚洲太平洋岛民历史博物馆能够尽快在华盛顿建成。

受访者简介:

赵小健:历史学博士,教授,著名亚裔美国人研究学者。毕业于复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他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亚裔美国人研究系任教,并担任副教务长。他聚焦于区分社会群体的各种无形界限,对华裔和亚裔美国人的历史、种族和移民族群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知青运动、城乡关系等提出了独特的视角。英文原版《重建家园:动荡中的美国华人社会》荣获亚美研究协会最佳历史书籍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9:14 , Processed in 0.0678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