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茂名电白:黑棕鹅养殖助力楼阁堂村脱贫致富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575
发表于 2024-10-29 07: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刚蒙蒙亮,“嘎嘎”的声音此起彼伏,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我们吃饭吧!”两个工人直奔鹅棚,往鹅棚里装满了糙米。圈内的鹅伸出长长的脖子互相啄食。

“你看,这些长着黑嘴、棕色羽毛的大家伙,叫黑雁、棕雁,都是值钱的宝贝。”茂名电白月凤英专业合作社社长杨华珍自豪地说。养鹅不仅是杨华珍的事业,也是楼阁塘村数十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

过去,荔枝、龙眼种植是这个小山村的传统产业。由于生产粗放、管理滞后,难以发挥产业规模效应,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贫困人口众多,让楼阁塘村一度戴上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近年来,在帮扶单位带动下,楼阁塘村打造了“产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市场”的扶贫模式,引导村民发展肉鹅产业。通过“输血”和“产血”双管齐下,村里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 刘军 杨健雄 通讯员 李华斌 邓博芳

《鹅司令》引领致富之歌

在郁郁葱葱的荔枝林吉母岭上,依山而建占地200亩的黑褐鹅养殖基地,存栏鹅4万余只。一大早,杨华珍就赶到养殖基地处理当天的订单。

几年前从部队退伍后,杨华珍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创业,开始养鹅。如今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职业养鹅户,村民们戏称杨华珍为“养鹅司令”。

从培育第一批鹅苗到鼓励村民养殖,整个过程并不简单。 “我们一开始遇到的困难是不懂技术。”杨华珍坦言。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同样的饲养时间,别人养的鹅有八九斤重,而他自己的鹅只有六七斤重。他还观察到,鹅特别喜欢打架。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鹅被杀伤,直接影响了成活率。

为了提高养殖质量,杨华珍走访全国各地养殖户和高校畜牧专家,寻求技术经验。不仅如此,他还买了几十本肉鹅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挤出时间深入阅读和研究,想方设法提高知识和技能。

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后,杨华珍的肉鹅养殖逐渐有了起色。肥壮的黑雁、褐雁也打开了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市场大门。当时,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大力开展。楼阁塘村党委书记徐日光抓住机遇,发动杨化镇成立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市场”的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养鹅产业。

村委会和珠海九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驻村扶贫队经过研究协商,决定与合作社联手,采用“保定固定分红”模式,投资196万元,用于肉制品生产。鹅养殖扶贫项目。 2018年以来,楼格堂村41户有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式加入公司参与分红。通过固定分红,贫困户人均收入每年增加1600多元。

如果您看好黑棕鹅的市场前景,为何不选择参与利润分红呢?徐日光对此有长远考虑:“首先,我们要守住扶贫本源。其次,我们和合作社签订了10年的合同,在此期间,贫困户的收入不会减少。”不管盈利还是亏损,最后合同到期本金还在,我们还可以研究下一步巩固扶贫成果的方案。”



扶贫从“输血”到“造血”

初夏的楼阁堂村绿意盎然。龙眼果树上,绿豆大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再过几个月,龙眼就可以采摘了。贫穷户主齐亚田戴着遮阳帽,穿梭在果园里。当她举起和放下手中的剪刀时,多余的果穗掉到了地上。 “今年是丰收年,坐果率特别高,要加大疏果力度。”

疏果是果园管理措施之一。果树开花结果过多,养分供应不足,会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形成许多小果、次生果。齐雅田经验丰富,经常被果园主请来帮忙打理生意。他一天能挣120到150元。

虽然齐雅田的名字里有一个“甜”字,但用他的话说,他的一生大半都是“苦”的。齐雅田夫妇身体不好,女儿还在读书,家里劳动力不足。以前,我们只靠种田维持生计,家里陷入了贫困。

扶贫队到来,村里肉鹅产业蓬勃发展。根据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的供销协议,贫困户可以领养雏鹅。鹅苗和技术由合作社提供。等小鹅长大后,合作社将其回购,并扣除鹅苗费用。不过,鹅棚场地需要自己搭建。付钱。

齐亚田受到合作社红利的鼓舞,鼓起勇气申请了3万元小额贷款,用于贫困户从事生产,享受政府贴息。徐日光给了他保证。

去年,齐亚田迅速饲养黑鹅、褐鹅,共饲养十批近万只鹅。另一方面,他还承包了200棵龙眼树,还与人合伙种植了三四亩樱桃番茄,种植和养殖都兼顾。这一年忙碌,齐雅田赚了近10万元。他感慨地说:“没想到有一天我们能够摆脱贫困,不再生活在贫困之中。”

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电商服务站等项目的不断推进,楼阁塘村释放了脱贫新动能。光伏发电项目年收入近4万元,引进电白区首个下沉电商服务站,依托“互联网+产业扶贫”模式,加速农产品“线上销售”村及周边地区的副产品,让当地农民的副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旅游胜地

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环境也悄然变得更加美丽。

谈起家乡的变化,因参军两年没有回家的中国三峡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李东伟感触颇深。

原来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房子是两层的,但他们已经筹集不到装修资金了。二楼连窗户都没有。今年年初服完兵役后,李东伟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坦言“变化太大了”。



李东伟看到的变化来自两个方面:家里的地板和墙壁都铺了瓷砖,窗户也换成了铝合金;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俨然一个乡村旅游胜地。

确实,短短两年时间,楼阁塘村就完成了11条天然道路的建设,道路硬化,美化了村容村貌。安装了自来水,建设了净水站、垃圾收集站和垃圾收集点,同时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同步拆建,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篮球场、豪信公园等公共空间相继竣工,村容村貌再次升级。绕村走一圈,有古树生态公园、马鱼山好心人公园、古井郝家井公园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鲜花果树……整个村庄充满了生机。浓郁的绿色。

今年五一假期,楼阁堂村因“好看”而走红,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景点。游客悠闲地欣赏春色,体验乡村振兴成果。可喜的变化写在村民和游客的笑脸上,“没想到乡村变得如此干净、美丽!”

“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美丽乡村初现端倪。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好乡村规划,在原有基础上精益求精,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 “乡村振兴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便利。”珠海九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驻村扶贫干部龚松林说。

目前,扶贫单位投资250万元建设的亭馆九州综合市场正在建设中。一期建筑主体已封顶。村民们几代人期盼的“市场梦”即将成为现实。

亮点

楼阁塘村位于茂名市电白区丹场镇西北部。 2016年,楼阁塘村因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在依托单位珠海九洲控股集团的支持下,楼阁塘村找准产业扶贫突破口,成立“广东凤英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黑褐鹅养殖基地,打造“产业+合作社+基地” +扶贫+市场“五位一体”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激活内生动力。

楼阁塘村脱贫攻坚成绩单

◎2019年,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3元,村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31元。 8项贫困户脱贫退出指标全部达标,65户182人全部退出贫困人口机制。

◎所有自然村均完成硬化村道无缝衔接,乡村道路两侧绿化面积达到100%,安装了路灯。

◎被茂名市评为“十大美丽旅游乡村”之一,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资源目录(第一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20:40 , Processed in 0.0594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