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佩艳
今天A股真是惨不忍睹。
就连昨晚刚刚发布强劲半年报的平安银行也一度下跌8%。截至收盘,收跌4.52%,最新股价19.42元/股,市值3769亿元。
不过,对于自身股价,平安银行一位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回答了中国基金报记者的提问。他认为,无论从业绩还是气势来看,平安银行都不算是“三傻”之一。他表示,平安银行已进入利润释放周期的起点,持续释放利润的空间值得期待。
我先分享一下平安银行今天上午回答中国基金报记者提问的情况。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银保和保险公司被列为“三傻”之一。我想请问管理层对平安银行二级市场的估值有何看法?您认为哪些增长点被市场忽视了?
平安银行董事会秘书周强:“三傻”的这个问题让我一下子傻了。
首先,我不太同意“三傻”这个词。股票有涨有跌,热点也在不断切换。我理解你所说的“三白痴”是指今年保险、地产、银行这三个板块的股价表现可能一般,但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历史上也有很多时间窗口和阶段。这三个板块让大家都赚了很多钱。
而在板块内部,我们还需要关注个股的表现。比如我们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今年肯定会有正增长。年初以来,平安银行年内最高增速已达30%以上。如果从2019年来看,我们也做了统计,发现到目前为止增长了125%。所以这还是一个不低的涨幅,所以即使我说“三傻”,也许我也不是三傻股。
(截至8月20日收盘,2019年以来已上涨近115%)
买股票就是买有“势”的股票,“势”就是有趋势。有了“力”,股价和市值自然就有上涨的可能。至于与“潜力”相关的指标,我认为第一个是我们8.1%的收入增长率。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低数字,因为它是与去年第二季度相比的。去年第二季度是我们全年最高的收入。与去年的最高点相比,我们的营收增速似乎没有那么高,但其营收的绝对值是今年季度最高的。
第二,我们的净利润增长率是28.5%。中报出炉后,多位分析师评论称,平安银行已进入利润释放周期的起点。起点的含义是持续增长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从防守端来看,我们的整体不良率是1.08%,领先于我们的基准同行,现在应该处于第二水平。我们的企业不良率历史上首次低于1%;我们的不良率也达到了历史最低点,这意味着“生病的概率越来越小,所以资产质量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拨备覆盖率保持在年初的水平,我们就要少拨280亿左右的拨备,“穿厚衣服”和“生病”的概率就会降低。更小。因此,我们的身体实力和利润持续释放的空间值得期待。
此外,在金融方面,三大行都找到了新三年第二条增长曲线的引擎动力。我们的零售“五合一”、企业“五张名片”、金融同行的“五张名片”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的收入和生活资源始终在增长,进攻强劲,防守稳健。我们没有理由对平安银行未来的发展不充满信心。
我们傻不傻,要看结果。只要我们有同样的动力和动力,我们的股价和市值就不会表现得很差,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果。
中国基金报记者:一年前,平安银行宣布“恢复公司业务”。现在企业业务的哪些数据和指标对于管理层来说是最重要的?对企业业务的期望和目标是什么?
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去年遵义会议上我们就决定重启银行公司业务。重启的结果刚才董事长在开场报告和银行财报分享中都提到了。
管理层最关心的指标在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优先级,但现阶段我们肯定非常关心客户的价值、负债的结构、资产的质量。这三点是管理层非常关心的。
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受到了高度关注,这些指标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刚才我提到了我们的存款和存款的增长。昨天财报出来后,很多分析师对我们的财报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他们提到,企业存款日均增长不太好,尤其是二季度,几乎没有增长。在半年报关键时刻提出质疑。
对此,我们一直在调整负债结构。今年一些主动负债,也就是一些高成本负债,今年减少了近千亿。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其实这500亿是编出来的。日均缺口,日均500亿的缺口不是几个点就能弥补的。我们日均存款超过2.03万亿,每小时存款超过2.13万亿。每小时存款与日均存款相差超千亿。这个偏差非常低。所以可以看出我们不是想增加时间点,而是调整结构,因为调整结构减少了一些高成本的负债,压力很大。所以我们的活期存款增速是非常高的,活期存款占比也提高了4个百分点。所以调整结构的过程会出现异常,但仔细分析原因,是一个过程。 。
从客户角度来看,半年时间我们新增了5万个客户,相当于去年的3.5倍增长。我们增加的人不多,但是通过增加产能,企业团队的产能增加了15%。这也和我们客户的增加带来的业绩提升有直接关系。半年时间,我们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倍。这都是通过努力取得的,这些新增客户对我们存款的贡献也占到了1/5以上。我们所说的是日均贡献。
半年时间我们的用户比去年增加了3.7倍,达到485万。我们也在针对这部分用户做一些商业计划,我们也想挖掘这部分用户的价值。有了这样的客户群,就更容易通过一些产品和服务来实现规模经济。
我们现在合作都是以提升价值为目标,所以我们不会过度追求数量。如果我们真的要追求数量,突破1000万可能不需要太长时间。所以我们现在呼吁量价齐升,目前正在筹划这方面的深度操作。
我们来看看平安银行最新的财报数据:
财富客户数量突破百万
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仍有很大空间
从半年报来看,平安银行此次的业绩确实十分亮眼。
2021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46.80亿元,同比增长8.1%,净利润175.83亿元,同比增长28.5%。
其中,零售业务仍占多数,营业收入492.13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行营业收入的58.1%;零售业务净利润117.22亿元,同比增长46.3%,占全行营业收入的58.1%,占比66.7%。公司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4.48亿元,同比增长9.8%。
据悉,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管理资产(AUM)为29820.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6%;
财富客户数量突破百万户,达到102.3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6%;私人银行达标客户6.4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3.1%。
达标私人银行客户管理资产余额13,432.9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0%。
6月末,该行零售客户11388.4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3%;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2,360.6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2%。
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
首先,中国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空间巨大。虽然目前的增长速度不错,但我们相信未来仍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通过平安内部的数据挖掘,在我们的池子里,我们基本上可以识别出很多客户是私人银行或者理财客户,但是我们还没有全部挖出来。
第三,对于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服务而言,仅有金融服务是不够的。这些人特别关心财富的传承、身体健康、孩子的教育。在健康、养老等服务方面,这就是平安正在打造的。未来我们一定会把护城河这样的东西放到我们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上,这意味着综合金融的优势和生态优势将在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的业务领域得到充分赋能。
基金销售、保险、理财收入快速增长
财富管理子净利润8.2亿
对此,上半年平安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20.4%,实现理财手续费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12%,占比总费用收入的22%。
其中,代理基金、保险、理财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3%、44%、33%。
代销方面,1H21复杂私募产品销售同比增长91.5%,非货币公募基金持仓较上年增长42.9%至1296亿元,持有客户数量增加比上年末增长40.3%。
中信金控预计,平安银行将根据市场形势,主动收缩非标资管产品代销业务。然而,标准资管产品的代销收入却增长十分强劲。我们认为其后续理财费收入增长将明显加速。 ,其对营收的贡献将日益凸显。
财务管理子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管理规模快速增长。该行全资子公司平安理财于2020年8月正式开业。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理财总资产63.69亿元,净资产59.89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69亿元,净利润8.2亿元。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平安理财稳步有序推进老产品减持,在理财销售管理、客户运营服务、产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6月末,平安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7,561.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6%,其中净值产品规模达到资管新规要求6,172.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2%。
平安私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综合金融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表示,私人银行获取客户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综合金融。集团无论是做寿险还是产险,因为有场景,也有续保和新客户,多方推荐给银行。二是平安银行内部客户升级。通过精准识别和数据完善,为他们配备更好的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更强的人员、更好的服务。三是与公众、生态的联动。比如,对于公众,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客户来说,平安银行是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在生态部分,公私联动、个人资金与团体资金联动也是增长源泉。 。
在他看来,私人银行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平安的综合金融,因为他们有客户来源、有场景,可以和客户接触,接触后可以推荐他们的服务。这是考虑到综合金融客户和渠道的优势,这种优势应该是长期可持续的。第二是技术。三是在队伍建设方面。转型前,私人银行服务团队不足100人,现在整个私人银行团队已超过1000人。包括VIP财务经理在内,有4000至5000人。
谢智宇疯狂增持超2300万股
Wind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受到明星基金经理谢志宇和北商资本的青睐。截至二季度末,谢志宇领衔的兴全和润增持股份由1836万股增至逾8700万股,位居平安银行第七大流通股东。 ,也是兴全和润的第二大持股;其带领下的兴全合一增购近500万股新股,成为第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新增股份超过2300万股。
北上资本增持至超1亿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