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忻钰坤暴裂无声:从矿山记忆到阶层分析的创作之旅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550
发表于 2024-9-25 04: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辛玉坤的家乡内蒙古包头,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采矿是他从小就熟悉的行业,家里也有人从事矿业,采矿的酸甜苦辣他都听过不少。

高一军训时,一座三角形的山峰突然在他眼前坍塌,这个萦绕在男孩心头的记忆,成为了他拍摄《沉默的证人》的契机。

许多年来,辛玉坤一直在思考,这座山为何会塌陷,这座山又代表着什么。

恰巧在创作《无声的暴力》剧本的核心时间里,他读到了梁晓声的一本书《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对于中国来说,生产力正在摆脱落后,经济基础正在摆脱软弱,商业时代正在萌芽成熟,阶层分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那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我是否应该用剧本、电影去讲述真实的故事,它们能代表的量是有限的?还是应该不断尝试,由点及面?”辛育坤问自己。

辛毓坤

2014年《迷宫》成功之后,辛禹坤被随之而来的众多合作、电影合同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他觉得自己还肩负着某种责任。

《沉默的证人》原名是《追山记》,但后来觉得这么美的名字不能完全遮盖影片的生命力,所以改为《恶人》,在重写剧本的过程中,最终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名字《沉默的证人》,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沉默的证人》。

该影片于昨天上映。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剧透)

2004年的一个寒冬,在北方的一个矿业小镇,一个牧童正赶着羊群在山间行走,路过一条浅沟时,他停下来向远方望去。

两天后,矿工张宝民(宋洋饰)得知儿子失踪,赶回家。三天后,律师许文杰(袁文康饰)的女儿也失踪了。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唯一能想到的嫌疑人——黑白两道——常万年(姜武饰),一个精通商业和金融的煤老板。

于是,两起原本毫无关联的失踪案件就意外联系在了一起。

《沉默的证人》是辛禹坤对犯罪电影的全新尝试,相较于《心灵迷宫》精妙细致的多线性叙事,《沉默的证人》以线性叙事聚焦当代社会,异化的西部空间环境、人物与故事之间的互文结构,让影片趣味十足。

辛昱坤解释道:“如果你用很现实的角度去看电影,可能会觉得有些抽离,如果抓住电影里一些小的隐喻,就会更容易理解。有的电影像诗,有的像画,《无声的暴力》对我来说是一则寓言。”

《老男孩》是辛宥坤最喜欢的韩国电影

辛宥坤最喜欢的导演是朴赞郁、奉俊昊、金智云。

他说,韩国电影很早就开始尝试融合类型,通常给观众一个很熟悉的故事,但最后观众看到的却是一部意义不同的电影。

因为喜欢《老男孩》,这次他还邀请了《老男孩》的动作导演李洪彪,为宋洋设计打斗场面。

辛禹坤对于自己的作品定位很准确:“就像一条很新鲜的鱼,没必要红烧。《沉默的证人》不是《心灵迷宫2.0》,希望观众忘记《心灵迷宫》,去看一部全新的电影。”

对于一部低预算的处女作,观众非常宽容,并把你推向巅峰

如果第二部分你自己没能达到那个高点,那就是能力的问题了。

时光网:很多导演在拍处女作的时候,都是没有胆量,没有经验的,等到有了知名度,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之后,拍第二部电影,会不会有顾虑?

辛昱坤:是的,压力很大,拍《心迷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就只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这部《沉默的证人》肯定是有很大的投资,而且拍完之后也一定有机会上映,而我们也知道大家的期待是什么。

当人们认为你是一位具有很强的复杂叙事能力的导演时,你是否应该在你的新电影中做更多的设计?我做了一些选择。

Mtime:有什么样的权衡呢?

辛育坤:印象最深的是开拍前的十几天,心里有很强烈的矛盾,是重叙事还是重风格。

因为《心灵迷宫》的预算很低,拍摄手法、进度、表达都比较快,比较独立。到了《沉默的证人》的时候,我就想着能不能在表演、视听语言上再进步一点,但有时候会跟叙事有冲突,有些矛盾,所以有点纠结。

最终我觉得还是要服务于故事,所以我弱化了一些风格化的设计,先把故事节奏明确起来。

《心灵迷宫》剧照

Mtime:如果人们用和《心灵迷宫2.0》一样的心态去看《沉默的证人》,恐怕很多人都会失望,所以您希望观众在看电影之前就忘掉《心灵迷宫》。在您看来,这两部电影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

辛禹坤:拍《心灵迷宫》的时候,对题材没有想太深,制片人跟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家乡的故事,我觉得如果改编成电影应该会很有意思。

不管是黑色幽默还是宿命论,归根结底还是比故事更轻,在故事之下,观众首先会觉得故事有趣,然后通过人物关系、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描述,总结出自己的感受。

但《无声的暴力》首先有一个主题,我在《心灵迷宫》之前就完成了初稿,想展现我成长的环境,对环境的理解和看法,以及背后一些问题的根源。

于是《无声的暴力》在一个主题的掩护下慢慢建立起来了。

时光网:《心灵迷宫》的创作为《无声的暴力》积累了哪些经验和感悟?

辛禹坤:其实《心迷宫》的成片我看过很多遍了,还是觉得有很多问题,这个问题是当时时间和成本压力所阻碍的,所以观众会宽容,认为这是一部低成本、处女作,他们会给你垫个箱子,让你站到更高的点上。

但到了第二部分,这个箱子就大家都会拿走了,如果你自己无法到达高点,那就是能力的问题了。

有一点改变是,在《心灵迷宫》之后,我修改《沉默的证人》剧本的时候,觉得原来的故事太平淡了,通过《心灵迷宫》,我觉得需要让观众快速地被带入故事,然后再去感受主题,或者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所以我对《沉默的证人》做了一些调整,希望回归到一个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也比较有吸引力的故事。

其实我们用语言和导演的技巧在另一个层面上讲述了另一个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小男孩是怎么死的?

原来辛玉坤做了这样的设计

Mtime:您如何看待影片中关于小男孩是否死亡的空白?您不是有意拍摄这个过程的吗?

辛昱坤: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呈现一个案件,如果真的拍了那个戏,就变成了讨论这件事的结果,但是这个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整个社会的现状才是我看重的。我觉得观众也很关注这个事件背后的力量。

如今,很多观众看电影都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是找凶手?还是找失踪的孩子?

如果我在一开始就做了很多伏笔,那么观众在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会知道结局——孩子要么死了,要么被发现,这就会失去很多兴趣。

所以我在想,什么样的情节能让电影出现一个小转折呢?所以在结尾前五分钟左右,我尝试让孩子从洞穴里出来。

这样观众一下子就感觉到我的命题不一样了,我一直在寻找这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出现了,而且以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观众会一下子感觉到我讲的不是这个话题,而是另外一个东西。

那么,在这个时候,观众可能就会突然从关注孩子,转变为关心孩子的父亲。他会不会因为和常万年的矛盾,在山上出现生命危险?我觉得那一瞬间的转变会很有趣。但很快你就会发现,你之前的直觉是正确的,孩子确实死了。

通过这样的反转,解释了孩子最终的归宿,或者说他是如何来到山洞的,此外,通过煤老板常万年和律师许文杰的对话,也解释了孩子最终的命运,并给出了最终的去向的描述。

相比于《心灵迷宫》,《沉默的证人》包含的信息量更多。

看《心之迷宫》的乐趣在于观众看到表面的故事,用另一条线去想象人物关系,最后导演呈现给他们,还好——哦,跟我想的一样,或者有些差别和惊喜。

其实《沉默的证人》中有很多东西是另一句台词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需要观众用很强的参与感去深入挖掘,才有可能发现更多的情节。

Mtime:所以姜武打偏了?他本来想射羊,结果却射中了小孩?

辛玉坤:剧本里有描述过整个场景,人物的性格我们之前也解释过,这个小孩跟他爸爸一样,是个很偏执的人,他认为这只羊是我的,我不会卖给你,它不会让你伤害它。

但姜武却认为无所谓,我开枪打死它,钱给你就行了。在开枪打羊的时候,小孩为了保护羊,所以不小心被枪杀了。律师这时成了证人,和姜武达成了协议,他是共犯,手上沾满了鲜血。

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跟我聊起《沉默的证人》,普遍表示看完之后有些迷茫,或者说有太多东西无法想象,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再看第二遍的时候,这些东西才更加准确地浮现出来。

就像我看《玉子》的时候,其实我很欣赏奉俊昊,第一次看完之后觉得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他以前的电影都会有很深刻很黑暗的结局,但《玉子》的结局却显得很平淡。

再次观看之后,突然发现有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台词,状态,甚至结尾,感觉这是一部完全不一样的作品。

回顾《沉默的证人》,导演有何遗憾?

是为了满足很多人的期待,还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

时光网:如果说拍摄《心灵迷宫》受到时间、成本等限制的话,那么回头看第二部《沉默的证人》,您有什么遗憾吗?

辛昱坤:文字才是让我困扰的地方,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它原本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在《心灵迷宫》之后,我觉得要去填充和修改它并不是那么容易,这来自于我内心的挣扎:我应该满足很多人的期待,还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这个框架确实很好,是我一直想拍但一直没机会实现的作品,所以在这个过程里,我想继续前行,但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拉着我,我把它砍断了,彻底放弃了,好像又不能放弃。

所以原来的东西我还是要回来填补,但是在填补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创作是我目前不是特别想做的。

当我回顾《寂静爆发》中的一切时,我感觉有些脱节。在两层叙事过程中,它并没有特别好地粘合在一起。所以可能观看的快感不如《心灵迷宫》那么顺畅。

但最后我会给自己一个解释,我实现了最早的命题,虽然一路走来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最终的目标或许在下一篇。

相比《心灵迷宫》时期,辛导瘦了不少(是不是重点错了?)

时光网:第三部会以什么主题拍摄呢?

辛昱坤:我内心还是有强烈的欲望去用一种黑暗的气质去表达严肃的东西,回到电影创作上,希望能做一些跨流派的尝试,和其他的叙事方式结合起来,带来一些更新的观影感受。

第三部还没定下来,目前想写一部跟科技有关的电影,也可能是悬疑片。

时光网:您反对商业吗?

辛育坤:其实我觉得市场很重要,只是中国人对商业电影的定位很奇怪,一切都是强烈的以票房为导向。

但放眼很多电影业发达的国家,也不乏优秀的商业类型电影,尽管它们未必完全符合观众的要求。

所以我拍电影也会想把很概念化的东西去分解,除了好的市场数据,还要有观众喜欢的新东西。

时光网:您重视作品与观众的沟通吗?

辛昱坤:对,每个导演的创作角度都不一样,我真的需要通过电影跟观众沟通,《心灵迷宫》和《无声爆炸》都是如此,这包括我们设置或者埋下的很多主题,观众是否能够看出来、挖掘出来。

时光网:去年您最喜欢的中国商业电影是什么?

辛昱坤:印象最深的是《刺客信条》,它在一个类型上做了新的突破,而且故事最后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观众来说,不但能得到最基本的乐趣,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

时光网:未来还想做更大规模的商业尝试吗?

辛昱坤:其实很有意思,拍《心之迷宫》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机会不多,想象如果有一天电影公司的大老板坐在我对面,我要准备什么,要拍这拍那?

现在,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很多合作者来找我,但当你谈到你的根源和创作自主权时,他们仍然会利用你的一些成就或特点来完成你更大的商业运作,或者商业行动。

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者说没有能力靠一部电影来做到这一点,所以可能还需要多创作一些,我还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

让电影遇见生活,尽在影视生活第一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0:29 , Processed in 0.2049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