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百年来戏剧艺术与人民情感紧密相连,在重大时刻起到重要作用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506
发表于 2024-11-8 04: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兰英在国剧《白毛女》中饰演“习儿”。个人资料图片

1956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培训班演出了高尔基的名剧《小公民》剧照。其中,蓝天野饰演尼尔,田华饰演博丽雅。图片由中央戏剧学院提供

话剧《风暴之子》剧照。图片由中央戏剧学院提供

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文艺工作者以崇高的理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良好的艺术功底,书写、表达、珍惜人民。其中,戏剧艺术在国家兴衰、国家兴衰的重要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始终以与人民群众的情感紧密相连,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声音、展现人民的奋斗精神、鼓舞民族精神。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戏剧工作者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塑造生动生动的人物,呈现“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郭兰英、蓝天野、田华等艺术家诠释了“走到人民去,抒情为人民”的艺术理想。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人为什么这样,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一个原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实质上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坚持人民立场,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创作的最高标准,才能谱写出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1945年,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之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作了新歌剧《白毛少女》,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国剧,也是中国国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在剧中,杨百老、习二代人的悲惨经历生动地说明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鼓舞了工农军的感情,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群众动员和思想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白毛女》的影响力并未因时间而减弱,它不断被移植和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着中国人民,也滋养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艺术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歌剧《白毛姑娘》中“习儿”的扮演者郭兰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奖章。1946年,郭兰英进入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之一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开始从事新戏曲创作。她曾说:“《白毛女》改变了我的人生,带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彻底改变了我对艺术的理解。在郭兰英的艺术生涯中,她始终为人民歌唱,为人民服务,“诚实、勤奋、多做实事,不只想自己,想人”是她的信条。今年9月,中央戏剧学院演出干部培训班学生、电影《白毛女》中“习儿”的扮演者田华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级荣誉称号。田华在仪式上敬礼两次,她说:“祖国改变了我的人生,党改变了我的人生,解放军改变了我的人生,人民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作为一个人属于这个国家。田华的艺术之路始终坚持文艺源于民、为民、属于民的根本立场,无愧于她所扮演的“党的女儿”的形象。

在共和国“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民艺术家蓝天野的艺术生活中,延安鲁逸的红色基因也无时无刻不在展现——蓝天野不仅在《雷雨》《茶馆》等经典剧中扮演重要角色,还曾是北平的一名地下交通员, 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为党传递重要信息。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这三位人民艺术家都有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他们坚定不移地践行着中央戏剧学院的方向和宗旨——走到人民去,抒情为人民服务。

“写天地之光,人耳之眼”是话剧成为时代流派的关键

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氛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能否通过独特的戏剧艺术形式展现中国社会的变化,记录中国天地变革的非凡历程,书写天地的光辉, 而知耳知識,是剧能否达到“时代风采”的关键。

如何在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演好中国字,以开阔的视野突出中国风范和风度,是戏剧工作者的现实目标和理想蓝图。讲中国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时代语境中检验和提炼人物,通过人物的“茧与蝶”来展现时代的变化和社会进步,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和生动地展现时代的新气息、新气象。换句话说,就是塑造一个不断成长的英雄,将人物置于典型的环境和时代的戏剧冲突中,让人物在他们的行为选择和因果链中展现出他们的个性、风格和时代精神。比如,中央戏剧学院创作排练的戏剧《暴风雨儿女》讲述了田汉一生的挣扎,凸显了风雨时代中国孩子的心声。虽然这看似是一部回顾历史的作品,但实际上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挑战,我们仍然需要坚守阵地,将战斗和革命融入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

今天的戏剧工作者要真正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创造出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就必须贴近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领域,贴近各行各业涌现的先进人物。比如以袁隆平、黄大年为代表的科技研究英雄,以张桂梅为代表的教育家,应该向他们学习,在舞台上、银幕上塑造这些时代新人。在舞剧《无硝战场》中,我们将“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的英俊事迹搬上舞台,以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杜富国的人物形象,呈现了年轻扫雷战士的动人故事,以激励当代人民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



话剧能有效传达中国文化的魅力,阐述中国精神

戏剧能有效传递中国文化魅力,展现中国戏剧风情,塑造中国形象,阐述中国精神。如何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新时代文学艺术,创造出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中央戏剧学院提出要构建结构连贯、过程合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风格的“中国戏剧体系”。



中国戏剧系统锚定建构中国话语和叙事系统的实践,以建立具有中国文化意识和精神内涵的戏剧美学为方向,突破西方话语和叙事系统的束缚,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以《茶馆》为代表的中国新戏剧艺术,以及以《唯此青》为代表的其他中国当代舞剧艺术,受到世界各地海外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正是因为它们将中国的历史、传统、国情、原则和观念置于以情感和形象打动人的作品中,表达了中国的历史底蕴, 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影响力。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火热的生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中国戏剧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人民。戏剧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戏剧工作者,应该不负时宜,不负时宜。要努力成为与国同呼吸、与国同亡、与人民同呼吸、接受人生的锤炼与锻造,以手中的笔、眼中的光、胸中的爱融入人民时代的人民艺术家,成为舞台上的先锋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

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必须通过主题挖掘、创作视角、叙事风格等多维度创新,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深厚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努力满足观众的情感期待和人文诉求。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多元化的现代科技手段影响了戏剧表演的方式,但戏剧特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吸引力。我们要打开剧场的大门,搞好戏剧艺术的普及和美育工作,倾听观众的声音,多创作观众喜欢看的作品。

没有人民,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就会失去它的灵魂;没有人民,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就失去了根本原则。广大戏剧工作者要立足时代、立足人民,引领社会主流文化,扛起中国梦,用人民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播知识、思想、真理、灵魂、生活、新人。

(作者:郝荣,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03:45 , Processed in 0.0594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