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关键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973
发表于 2024-11-9 15: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对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并不陌生。这两种药物常用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降低中风或心肌梗塞的风险。

特别是随着现代生活物质基础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工作习惯的特点,作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欧美统计数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老年人的旧病之一,近年来呈现出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在 45 岁的人中,一半以上已经可以检测到动脉硬化。 。

一般来说,血管硬化是指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由血管壁增厚引起的,而血管壁增厚与血小板的异常聚集和脂质的沉淀密切相关。

也正是因为如此,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凝固药物,以及他汀类溶脂药物才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血管硬化无法根治只能缓解,因此使用这两类药物进行治疗或预防一般都需要长期使用。

然而,人们常说:坚持吃药,但还是感觉不舒服,甚至要住院治疗。到底是怎么回事?

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如果忽视这4点,那就白费力气了!

1.明确是否可以使用

尽管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及其联合用药被广泛用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病理基础的患者。作为预防措施。

这两种药物都有明显的适应症,这意味着这些药物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范围和标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相关情况。

以阿司匹林为例。对于男性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着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然而,对于女性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只有在女性使用者65岁以上时才能显着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双重预防作用。对于45岁至65岁的女性来说,它只会降低中风的风险。



而且,对于阿司匹林明显不耐受的患者,应改用氯吡格雷等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作为替代治疗。由此可见,即使症状相同,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医生仍然需要做出专业判断,才能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合理的用药方案。

2.谨记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可能的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如胃痛、胃溃疡、出血等。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前列腺素的分泌,从而减少炎症和疼痛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概率。

但同时,前列腺素也是一种保护胃粘膜的物质。它能促进胃壁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增加胃粘膜粘液的分泌,从而防止胃酸对胃粘膜的损害。

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削弱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容易引起胃痛、胃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

2.出血:如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脑出血等。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聚集,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然而,这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如果过量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损害血小板的功能,降低机体的凝血能力,容易引起出血。

同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已经存在脑出血风险的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时要更加谨慎。使用阿司匹林前,应将血压降至140℃,否则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以下不良反应:

1.肌肉疼痛、无力



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肌肉疼痛和无力。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合成。

但该药也会抑制肌肉细胞内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导致肌肉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影响肌肉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这可能会导致肌肉疼痛和肌肉无力等不良反应。

2.肝脏毒性

他汀类药物上市之前以及随后的动物研究中发现,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并不会影响实验动物肝脏的正常形态,导致其发生改变,但可以轻微升高水平丙氨酸转氨酶。

正常情况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整个肝脏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约为血液中总含量的100倍。因此,当肝脏发生疾病、肝细胞坏死时,肝脏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酶的数量和活性增加。

因此,谷丙转氨酶水平常作为诊断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尽管随后的临床观察发现,只有0.5%~2.0%的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会出现肝酶升高,而由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衰竭则更为罕见,但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服用类似药物时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同时,这两种药物均经肝脏和肾脏代谢,因此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会给肝脏和肾脏带来负担,导致肝肾损害,并可能引起肾小管坏死、肾小球肾炎等肾脏损害。

因此,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应时刻牢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出现时及时发现,及时应对。联系医生更换用药,或者与其他可以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联合使用,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09:41 , Processed in 0.0763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