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6|回复: 0

八种力量构成及作战能力决定战争胜负的五条制胜规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439
发表于 2024-9-26 12: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大力量均由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构成,也就是说,八大行动的信息能量功能属性存在于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之中,此时,我们可以简单地用作战部队的作战能力来替代和引用信息能量功能属性。

从战争实践看,作战能力取决于武器装备的作战技术性能、作战人员素质(即武器装备和作战人员的素质)以及作战力量(武器装备和作战人员)的基层组织、训练和管理水平和总体数量。

根据交战双方武器装备性能、人员素质、兵团质量、训练管理水平、人数总量等因素决定的交战双方的作战能力,可以大致判断战争胜负,并总结出五大必胜法则:武器装备先进者必胜、人员素质强者必胜、作战兵团优势者必胜、训练管理水平高者必胜、人数总量多者必胜。这些法则都是从作战能力对比的角度提出的,因此被称为作战能力优势法则。

1. 拥有最先进武器装备的一方获胜

武器装备先进性决定的作战能力主要体现在行动基础、行动范围和行动速度三个方面。

基数。所谓基数,是指单件武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释放的信息或能量的数值(包括一次释放量和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次数)。例如,在致命武器中,一颗子弹可以杀死一个人,一枚炮弹可以伤害多个人员或设备,一枚集束炸弹可以摧毁一个目标区域,一枚核弹可以摧毁一座城市;手动的三八式步枪射速不超过10发/分(弹匣容量5发),九七式突击步枪战斗射速为650发/分。

铠甲可以防刀剑攻击,铠甲可以抵御炮弹,工事可以抵御核弹攻击。一辆炊事车可以同时为大约百人提供食物,一辆油罐车可以同时为数辆坦克提供燃料。对于以信息为媒介的情报、指挥、通信、欺骗、心理战部队来说,基量就是单台装备(或人员)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容量。例如侦察装备获取的实战情报量、通讯装备的通信信息量、指挥装备的信息处理量、心理战装备和欺骗装备发布的信息量(均为单位时间)。

从现实武器搭配来看,大容量装备优势大,小容量装备优势小。但从历史发展来看,同类型大容量装备总是比小容量装备先进。当谁先拥有大容量先进武器装备,谁的战斗力强,谁就能取得压倒性的战场优势,轻松赢得战争。比如八国联军侵华时,联军装备的是热武器,清军和义和团使用的是冷武器,联军屠杀中国军队就像快刀斩青菜。二战末期,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巨型原子弹后,抵抗到最后的日本只能迅速投降。

作用距离。所谓作用距离,就是武器的定点到其释放的能量或信息能够发挥作用的位置的距离。通常用弹药的杀伤半径、枪械的杀伤范围、炮火的覆盖范围、飞机的作战半径、通信设备的通信距离、侦察设备的侦察半径等来表示。无论武器装备的基数有多大,如果能量或信息不能作用到一定距离以外的物体上,就不能形成有效的作战能力。

因此,对于同一种装备,射程远的武器装备比射程近的武器装备更先进。射程方面武器装备先进的一方,可以在战场上达到“我打你,你打不中我”的效果,从而增强自己的作战能力,削弱敌人的作战能力。弓箭被步枪取代,火箭、飞机等装备的出现,都是考虑到射程的。

运动速度。作战是在广阔空间内进行的杀伤竞赛活动。武器装备的快速运动,可以迅速改变部署位置,迅速参加作战行动,迅速释放能量和信息。因此,运动速度是判断武器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指标。拥有先进、快速运动武器装备的一方,可以先敌就位部署,先敌集中武器装备,先敌发起进攻作战或防御准备,从而先敌形成和发挥作战能力,在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展开前击败敌人。

历史上从骡马到摩托化,从摩托化到机械化,从机械化到信息化,决定因素就是速度,追求更快的对敌作战能力。冷兵器时代,人力、畜力、机械能都是作战能力的重要体现。此时武器运动速度快,也能增强武器装备的冲击动能,增加杀伤力。比如骑兵的快速冲击力就比步兵强。

传统战争中,还有很多其他参数可以用来衡量武器装备的先进性,比如射程、升限、载弹量、装甲厚度等等,但这些参数都是对基数、作用距离、移动速度三个参数的细分和细化,这里就不细说了。

2. 人员素质最优者获胜

战斗员的勇气、警惕、智慧和体力,构成战斗员的素质。

勇气。每一个作战人员都直接面对死亡。如果作战人员没有勇敢顽强的大无畏精神,遇事胆怯,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就发挥不出来,再先进的装备也是“死”物。特别是在传统的接触作战中,人员本身就是一件“武器”,勇气就是这种特殊“武器”的具体体现。所以克劳塞维茨说:“勇气是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刘伯承元帅也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武器装备是静止的物体,没有意识,很难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需要人来判断、决策,军队如果不安排人员警戒,作战能力就无法处于战备状态,很容易被敌方击溃。

情报。作战活动既是物质对抗,也是智力竞争。特别是指挥、欺骗、心理战三类作战的作战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量上。三类作战能力更注重“高质量”的信息战略与协调。这是装备难以实现的,只有依靠人的情报才能完成。另外,武器装备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没有情报,就不可能正确操作。

体能。作战是高强度、艰苦的对抗活动,一线战斗人员需要有强健的体能。尤其是冷兵器作战,挥舞刀枪,需要身体素质来完成。强健的体能是参加作战的基本要求。现代武器装备大多已实现机械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战斗人员的体能。但长时间操作各种装备,注意力、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对体能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其实,自古以来,大家都喜欢通过对比双方的指挥能力、情报能力、通讯能力、支援能力等来判断和预测战争的结果。本质上就是通过行动的功能对比来预测战争的结果,并提出作战的规律性说法和原则。比如《孙子兵法》中的“将帅谁能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莫请正直之人之旗”“军无辎重,则亡国也。”

3. 最佳部队编队获胜

编组对作战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编组和战术编组两个方面。所谓技术编组,就是把单件武器装备充分发挥其技术性能所需的人员和装备编组起来,共同组成一个作战单元。如古代战车由1辆车、1匹马和3个人(车长、战士、驾驶员)组成,现代火炮通常由3-9人组成。所谓战术编组,就是把这些装备编组在一起,使多件同类或不同类型的武器装备共同参与作战,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战能力。

战术配合编队。如戚继光的鸳鸯编队、炮兵与步兵的合成编队、坦克与步兵的合成编队。不同编队之间的对抗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最著名的是法国士兵拿破仑的评价:“两个马木留克可以对付三个法国士兵,但一百个法国骑兵不怕一百个马木留克,一千个法国骑兵可以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二战时,古德里安把坦克编成集群,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以坦克作为射击点,被世界军方评价为“业余战争”。

4. 培训管理水平高者获胜

由人与装备构成的作战实体需要训练,使装备与人员紧密结合,战时才能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同时,作战实体之间的战术组织也需要训练,形成1+1>2的效果。孙武就把“士兵训练得好不好”作为判断战争胜负的依据。古往今来,训练有素的部队通常被称为精兵,训练不力的部队通常被称为乌合之众。历史上精兵战胜乌合之众的例子不胜枚举。战争活动是艰苦而危险的活动,严格的军事管理是保证部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勇往直前的前提。

5. 权力更大、人数更多者获胜

武器装备的先进性、人员素质、编队质量、训练管理水平等制胜因素,从兵力质量上决定了战斗力,还需要考虑数量对胜利的影响。传统战争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缓慢,一种新武器装备可以在战场上使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例如冷兵器时代的弓箭、长矛等,统治战场长达2000多年。因此,在大多数战争中,敌我双方都是使用同一种装备(没有代差的装备)进行战斗。

所以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传统战争双方都通过扩大武器装备和人员数量来增强作战能力,力争在数量上占优势。只要兵力多于敌方,胜败便可大致分出高下。这就是孙武所说的“人多则重,重则胜。胜者在人,千尺之积水,必在地势”。克劳塞维茨说:“人数优势是取胜的最普遍因素,无论在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是如此。”毛泽东称之为“集中优势兵力”。

6. 数量取胜是冷兵器时代优势战力定律的核心

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更新速度慢,组织(队形)变化也比较慢,一般战斗人员素质(体能)大致相同,敌对双方在这三个方面的差距不会很大。因此,训练得比敌人好,兵力比敌人多,就成了指挥员需要把握的重点。有的将领喜欢训练精兵,所谓“兵贵于数量”;有的将领喜欢数量优势,所谓“多多益善”。比如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精兵,打败了刘邦等诸侯的二十万大军;秦灭楚之战,王建以六十万秦军,打败了项燕的四十万楚军。

两人都是训练取胜与人数取胜的典型。孙武强调“士兵训练有素”、“打胜仗,犹如以磅称斤”,毛泽东则提出“集中优势兵力”,这些都是训练取胜与人数取胜提出的作战原则。所以冷兵器时代更强调训练取胜与人数取胜,两者同样重要。但一般而言,人数取胜最受推崇,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即是明证。

7、质量是热武器时代优势战力法则的核心

进入热兵器时代,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武器装备更新发展速度飞快,一般战斗人员政治意识加强,情报水平越来越高,建制日新月异,训练作用更加突出,数量优势的作用下降。首先,优势武器装备在胜利法则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一些兵种中,装备装备优势甚至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数量优势的地位,比如螺旋桨战斗机根本无法与喷气式战斗机相抗衡。

其次,战斗人员素质发挥突出作用。如毛泽东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教育和提高战斗人员的政治意志和战斗意志,部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第三,与冷兵器时代一样,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而同步更新的建制和训练,依然是提升作战能力的重要措施。所以,武器、人员、组织、训练构成了热兵器时代的作战部队素质,也就是精兵。热兵器时代,精兵的优势取代数量优势,成为历史的必然。

——摘自《变革与战略:新的制胜之道》

军情网-战略谋略篇:战斗功能优势定律

军事网-新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6:59 , Processed in 0.0633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