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专家解读:滚元宵冰雹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348
发表于 2024-11-13 00: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专家顾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冲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美珏

形成过程:“元宵滚滚”

冰雹是一种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也称为冰雹云)落下的冰块或冰片。它通常被称为冰雹。多见于夏季或春夏之际。小如绿豆、黄豆,大如栗子、鸡蛋冰块。直径一般为5~50毫米,最大可达10厘米以上。形状也是不规则的。大多数是椭圆形或球形,但也出现了圆锥形和扁圆形冰雹。

只有特别发达的积雨云才有可能产生冰雹。积雨云是冰雹的“加工厂”,一般可分为三层。 0℃以下的云层由水滴组成。 0℃至-20℃之间的云层由过冷水滴、冰晶和雪花的混合物组成。 -20℃的云层由过冷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上面只有雪花和冰晶。

过冷的水滴在这三层之间“上下跳跃”,可能形成冰雹。在上升气流的影响下,过冷的水滴与固体“伙伴”冰晶结合形成冰雹的核心。然后冰雹核由于重力作用下降到0℃以下,并在这个高度与液体“小伙伴”“挂钩”。如果此时上升气流加强,冰雹核就会被带回到0℃层以上的低温区,地表水就会被冻成冰。在这样的条件下,冰雹在云中上下滚动,就像滚滚的元宵一样。 “尺寸”越来越大。当重量超过上升气流所能承受的重量时,冰雹就会落到地面上。因此,上升气流越强,最终形成的冰雹“块”就越大。

冰雹内部的凹凸结构与其形成过程密不可分。如果把冰雹切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中间的冰核主要由霰粒或软冰雹组成,或者是大水滴缓慢冻结形成的透明冰核。冰雹核的外部交替包裹着数层透明和不透明的冰。有人见过十几层甚至三十层冰雹,冰层中混杂着大小不一的气泡。



夏天为什么会下冰雹?

很多人往往从“冰”字来理解冰雹,这就产生了一个误区:“冰雹的形成应该需要低温,而夏天明显是高温,冰雹怎么还能下呢?”

事实上,夏季高温与冰雹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成为冰雹发生的触发条件。夏季和春夏之际,由于强对流天气,最容易出现冰雹。

冰雹主要发生在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下。夏天天气炎热,太阳炙烤着大地。靠近地面很容易形成不稳定的湿热空气。当高空有弱冷空气时,“上冷下暖”就会导致空气膨胀。强对流和湿热空气迅速上升,为冰雹的形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冬季,近地面温度很低,无法产生强烈的快速上升气流,因此冬季很难形成冰雹。

我国冰雹多发生在4月至10月,但不同地区冰雹集中的时间也不同。平均来看,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月冰雹最多,西南地区4月冰雹最多,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冰雹多集中在5月至9月。

应对冰雹:预报+冰雹预防



“雷雨成堆,冰雹一堆”、“风卷云卷,冰雹翻身”等俗语,是古人对冰雹预兆的经验总结。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冰雹预报不再依赖于类似的主观判断。相反,可靠的预报方法主要基于气象地面数据、探空数据和雷达云图。

目前,冰雹预报分为三个时期,短期预报、短时预报和临近预报。短期预报主要利用动力、热力、水汽条件进行判断;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主要依靠中尺度数值模式和天气雷达。

从技术上讲,预测冰雹仍然很困难。由于冰雹云并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其周围往往存在多个雷暴云,而且冰雹的特征很容易被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其他天气情况所掩盖。

在我国,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精细化预警仍处于实时监测和潜在预报阶段。今年8月11日北京城区冰雹期间,我国首次实现了千米级冰雹预警,提前30分钟识别冰雹信号和即将发生的区域。

准确的冰雹预报对于在冰雹发生前主动采取防护措施也非常重要。通常,人工防雹是利用高射炮或火箭弹,直接将碘化银、干冰等催化剂投送到冰雹云的适当部位,以增加冰雹胚胎的数量,使冰雹变小,或破坏水汽输送到冰雹云的适当部位。云。然而,防雹行动一般针对的是大规模冰雹灾害。对于突发性、局部性冰雹灾害,可能无法及时开展作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08:29 , Processed in 0.0737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