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赫尔曼·黑塞悉达多:一场不亚于心理治疗的阅读体验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267
发表于 2024-11-14 02: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以防万一,我再次强调一下,这个悉达多不是佛陀,只是黑塞小说中的男主角,他理解的也不完全是佛教教义。)

1.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次数最多的书。市面上所有的译本我都买了读一遍,每次读还是有新的收获。

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精神状态非常低落。可以说,这本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亚于一次心理治疗。我还记得这本书我读了多少遍。那一幕,我哭得无法自已。

当我后来得知这本书的作者黑塞长期患有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时,我感到无限的敬意和悲伤。

本书中的悉达多不是释迦牟尼佛,而是同样追求觉悟和解脱的婆罗门之子。他所走的修行道路与佛陀的修行道路恰恰相反。然而,这条道路通向同一个目标。它可以被视为无数通往开悟的修行。代表之一。

虽然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但读完之后我总是有同样的困惑。这就是悉达多最终意识到的。我总是说不出为什么。黑塞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写下了这本书。前面的部分写得很顺利,也写到了最后的开悟部分,其中涉及苦修,耗尽精力,甚至痛得生不如死。

弗洛伊德说:艺术家是介于普通人和精神病人之间的一种人。如果他们没有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他们就会患上精神病。通过创作,他们成功实现了自我救赎。

感谢他们拷问灵魂,为世人带来了照亮千古的伟大作品。

2.

佛教里有一个常用词,叫加持。一个人天生丰衣足食,不用为生存而烦恼,这是天大的福气。

如果你还能拥有良好的教育,舒适安全的环境,还有一颗向往真理的心,那绝对是莫大的福气。

悉达多很幸运,几乎拥有了一切,英俊挺拔的外表,受欢迎的性格,高贵的阶级出身,最好的老师和伙伴,他从小就在最好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

然而他并不高兴。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明明拥有了一切的人并不幸福,会认为他无缘无故地抱怨,虚伪。但伟大而纯洁的灵魂却总是充满不安和怀疑。对这个世界本质的追求,是灵性之人不可避免的好奇心。

他觉得一味地学习别人传授给他的知识,永远无法悟出自己的路,于是他毅然离开了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一切,成为了一名苦行僧,折磨着自己,直到成为一名苦行僧。瘦得像根棍子。徘徊。

然而苦行除了让他的意志更加强大,对肉身的欲望降低之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开悟的迹象。

这时,他听到了有关佛陀的传闻,知道佛陀是一位觉者,弟子众多,就和朋友一起去见佛陀。

到达佛陀所在的吉树阁孤独园,他们终于见到了久负盛名的释迦牟尼佛,并聆听了佛陀的说法。

年轻人悉达多见到佛陀后,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他相信长老确实是一位觉者,并且从心底里相信佛陀的教法。

他的朋友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佛陀的僧团,成为佛陀的弟子。他也建议悉达多也这样做,认为这就是解脱之道。

然而,悉达多并没有追随佛陀。

悉达多说:“佛陀亲自经历和体验到的秘密、觉悟和智慧是无法传授给任何人的,所以我将继续走自己的路,寻找自己的解脱之路。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智慧只能是传授的。”一个人必须深入自己的最深处,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本质和意义,从而获得解脱。”

于是悉达多告别了佛陀,独自踏上了修行之路。

此后,悉达多开始觉醒,认识到世间一切都是和谐统一的。要了解世界这本生命之书,我们不应该拒绝或歧视任何形式的生命或存在。

你必须走你自己的路,找到你自己的启蒙之路。

于是,他开始放飞自我。

3.

我通过我的灵魂和身体知道堕落是必要的。我必须经历贪婪,我必须追逐财富,经历恶心,陷入绝望的深渊。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把它与某种欲望和想象的世界、某种虚假而完美的幻想相比较。学会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热爱它,并为属于它而感到高兴。



——黑塞《悉达多》

原本资质极高的悉达多,从心底里鄙视世俗的一切。他本可以拥有世俗世界的一切幸福,但他却对此不屑一顾。他离开了父母,抛弃了高贵的出身,与朋友分开,独自上路,几乎与世界格格不入。

但自从他意识到世界是统一和谐的,他开始对世俗人的生活感到好奇。像个孩子一样,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渐渐地,他开始体会到普通人的愿望和幸福。

他第一次有了性欲,看到漂亮的女人就有了冲动和欲望。

他爱上了一位著名的妓女。他洗去光彩,打扮一番,去追求名妓。

可妓女却说,虽然你很帅,我也很喜欢你,但是你太穷了。

于是悉达多开始学习如何赚钱。他非常聪明,学得很快。很快,他就精通做生意了。他受到富商们的爱戴和帮助。渐渐地,他获得了财富、名誉、地位,以及世俗中著名的妓女。

他开始学习如何享受,如何去爱,如何做爱,学习到了之前所排斥的红尘中的各种经历。

渐渐地,随着岁月的流逝,追求真理的悉达多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个年迈的富翁。他开始感到疲倦、厌倦、厌恶一切。他发现自己的灵魂正在枯萎。 ,心灵越来越被痛苦、忧郁和恐惧占据。

看看现在的自己,脑子胖,皮肤下垂,满嘴都是酒。我每天沉迷于酒、色、财,变成了一个令我讨厌的肥胖中年男人。

他再次抛弃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结束了繁华而乏味的享受,独自逃往山林,重拾最初的志向,追求觉悟和解脱。

离开这个世界后,他终于亲身体会到老师的话是真的。世间的物质享受只能带来空虚和堕落。

他再次成为修行者悉达多。

在河边,他开始审视自己之前的一切经历和经历,从心底感受到自己的无常和虚无。贵族、苦行僧、浪子、富翁,一切身份都是自己,却又不是自己。这一刻,他感觉自己重生了,又变成了一个孩子。他自然就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他又去追求追求。我自己的方式。

故事的最后,悉达多变成了一名船夫,一个让人们见到他时感到尊重和友善的老人。

他懂得了人世间的幸福与痛苦、爱与恨、亲情与友情、虚荣与执着,因此他不再有任何的孤傲与孤傲。

对待一切小、浅、愚、恶,无分别,如大江之水,包容万物。

是的,他已经开悟了,他不再感到痛苦,他的一切言行都充满了智慧、宁静、平和、慈悲的光芒。

然而,他意识到了什么?

每次读完,我都感到迷茫、困惑。

然而,今天冥想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这本书的最后一段对话。我脑海中一道白光闪过,我意识到了一件事。

简单地说,《悉达多》这本书所说的与佛陀所讲的不同。

当悉达多终于经历了种种事情之​​后,他内心的所有矛盾都消失了,他完全感受到了平静与爱。

话很简单,但细细解释起来却并不简单。

我们的大脑和意识总是生活在各种冲突之中:

过去与未来的冲突

现实与幻想的冲突



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本我与自我之间的冲突

出生与进入世界之间的冲突

生与死的冲突

以及无数的种族、性别、地位之间的冲突,也制造了无数的麻烦和纠纷。

所以我们无法享受平静,我们只是用冲突的一端取代另一端。

生活是一个不断平衡自我和整体的过程。不执着于某种方法或概念。它只是引导你保持开放的心胸,走向心灵的大自由。它引导你向存在和无限的真理敞开心扉。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极其开放,随时可以拿起来、随时可以放下。

所谓的我,就是过去一切经历的总和。

你是你接触过的人,你遇到过的事,你感受过的爱,你失去的痛苦,你家乡的老树,路灯,你吃过的烧烤摊......你拥有的所有经历,你都拥有这一刻。你的。

一切事物、灵魂都是和谐统一的。永恒存在于当下,完美存在于不完美中。

此岸亦是彼岸。

觉者也是众生。

当所有困扰你的冲突都得到调和的那一刻,生命本身就是狂喜,是恩典的礼物。

善待一切,也善待自己。

爱世界就是爱自己。

爱自己,也爱世界。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当你真正意识到这一刻时,爱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控制,没有执着,没有恐惧,没有失落。

生与死没有区别。

过去和未来没有区别。

你和一切众生没有区别。

眼前的种种境遇各不相同,无非是落叶,随风而落,一枝花开,各自安于命运。

冲突本身就是智慧之光。

别再逃避,别再沉浸在语言文字的陷阱里,体悟它,打开你狭隘的认知,迎接一切光明进入智慧的本根——隐藏的阿赖耶识。

我觉得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研究世界、解释它或蔑视它对于伟大的思想家来说可能很重要;但我认为唯一重要的是热爱这个世界,而不是蔑视它。我们不应该互相憎恨,而应该用爱、赞美和尊重善待世界、善待我们自己和所有生命——《悉达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05:47 , Processed in 0.0670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