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新技术新工具带来欢喜与恐惧,人工智能将走向欢喜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369
发表于 2024-11-14 02: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技术、新工具不断涌现,伴随着人类的“喜”与“惧”;对于解放“心灵”的人工智能来说,当下的“恐惧”将越来越“欣喜”。

文字|伟航*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断解放生产力的过程。生产力是人们用来生产物质材料的自然物体与自然力之间的关系。它展示了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功能,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工人、劳动材料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即动物进行生产劳动行为所使用的一切特定装置,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人类在不断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中,不断面临着新技术、新工具的出现,它们不断伴随着人类的“喜”与“惧”。

“喜悦”与“恐惧”

人类的发展过程,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劳动者“手脚”的过程。从早期简单的工具,到使用机器,再到使用半自动、全自动工具,是一个不断解放人类“手脚”的过程。

在这个解放的过程中,人类也伴随着不断的“喜悦”和“恐惧”。

“喜悦”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是一种由内而外感受到的非常舒服的感觉。比喻人的幸福快乐的状态。

“恐惧”是人类和生物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它是指当人们面临某种危险情境并试图逃离但又无法逃脱时,出现的一种强烈的恐惧、害怕的抑郁情绪体验。

例如,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郊区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试验铁路,轰动全城。然而这条被当时世界列强视为发展必需的铁路,却被慈禧和满清大臣视为怪物,下令拆除。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也随之夭折。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到站》在巴黎一家咖啡馆上映。这部时长 50 秒的无声电影展示了一列由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驶入法国沿海小镇拉西约塔的故事。火车站场景。然而,观众们以为真正的火车即将冲出幕布,纷纷惊恐而逃。

早期汽车的出现也让人们充满了“恐惧”。汽车的出现对传统的马车行业造成了强烈冲击,马车经销商面临生存危机。

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辆法》,后来被嘲笑为“红旗法”。规定每辆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由三人驾驶,其中一人必须在车前50米处引导车辆,并必须不断挥舞红旗为机动车让道,并且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4辆。英里。

这些工具的出现无一例外都伴随着人类的“恐惧”。但当这些工具被人类掌握后,几乎不再有“恐惧”,反而变成了巨大的“喜悦”。

“颠覆性创新”无可替代

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也是不断解放劳动者“大脑”的过程。比如,从算盘到计算器,再到计算机,再到人工智能,是一个不断解放人类“大脑”的过程。

“喜”与“惧”并存的情绪一直都在,尤其是对于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让人工智能辅助和增强人们的工作?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人工智能会奴役人类吗?

近来,解放作为一种新“思想”持续走红,引起巨大关注。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甚至表示,“这项技术的诞生与互联网或个人电脑的诞生一样重要”。马斯克使用后的感觉“好到让人害怕”,甚至表示“我们距离强大到危险的AI已经不远了”。

与此同时,疫情爆发的两个月里,整个教育系统似乎面临着巨大的“喜悦”和“恐惧”。

学生们用得很开心,但老师们却只能纷纷反击。在美国,许多大学教授、系主任和管理人员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课堂调整,以应对教学活动受到的巨大影响。许多大学已经开始起草学术诚信政策的修订案,将“使用生成人工智能”纳入抄袭的定义中。

另一方面,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想法持更为开放的态度,认为这可以解放很多教育任务,让他们专注于更多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工作。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敏静认为,“教育的出现应该是教育本身改革的重大机遇,因为如果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改变,教育就无法靠屏蔽来维持。”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吴永和表示,“虽然我们面临很多问题,但就像互联网的诞生一样,它大大降低了老百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成本。在教育领域,不会颠覆现有的教育体系,而且利大于弊。”

历史上,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喜”和“惧”。然而,在解放生产力、解放“手脚”的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解放“手脚”的生产力。有时候,“快乐”多于“恐惧”。解放这些“手脚”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举得更高、生产得更快等等。

既然“手脚”只是解放出来,人类自己就相信这些新“手脚”的“大脑”还在自己手里,人类有能力控制这些新“手脚”。

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人类发现人类的“大脑”在很多方面已经跟不上人工智能的步伐。比如人脑的“计算力”跟不上,人脑的“知识力”也可能跟不上。有了这些以解放人类“思想”为基础的技术,人类不仅感到“欣喜”,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恐惧”。

因此,我们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大脑”的哪些方面是人工智能无法实现的?

核心在于“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重复性、技术性、标准化、知识有限的脑力劳动无疑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人工智能不能取代“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

比如:人工智能从苹果推出就不可能创新“牛顿第一定理”;人工智能不可能发现或创新“狭义相对论”或“广义相对论”。至少目前来看,这样的创新用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向着星星和大海

从远古到狩猎,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无一例外都在不断解放“手脚”和“头脑”。这种解放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力。主要方向和场所。

当这样的“手脚”和“头脑”解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将何去何从?

我想答案是《星与海》。

走向星辰大海,需要进一步解放“手脚”。

人类从人类的脚出发,走遍了世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多样的人类文明。马车的出现,使人类的活动半径大大提高;随后出现了汽车、火车、飞机、宇宙飞船等,使得人类能够到达的半径越来越大。

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人类目前能到达的最远物理距离只有月球,尚无法到达太阳系中的任何其他行星(航天器除外)。因此,人类“手脚”的力量还有很大的解放空间,人类距离宇宙的“星辰大海”还很遥远。

走向星辰大海,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从人工智能出发,无论是初级人工智能,如深蓝等,还是以枚举、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或者说目前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中等人工智能,比如:、巴德等,他们还不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意识。人类自身的大脑意识、思维、逻辑、创新等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人类距离人脑的“星辰大海”还很遥远。

人类不必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思维、控制人类发展。他们就像遇到火车、汽车时一样“害怕”。这样的工具将成为人类的“生产力”,让人类产生更多的“快乐”,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快乐”。增加幸福感。

我相信,人类对于解放“心灵”的人工智能,将会从现在的“恐惧”走向“喜悦”。因为人工智能,人类将会更加幸福,更有可能走向我们的星辰大海。

*魏航,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23:00 , Processed in 0.0785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