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解决家长与孩子的矛盾?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9724
发表于 2024-11-16 11: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督促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和孩子之间肯定发生过很多矛盾。有家长向我反映了这一幕:

我的孩子们在学习上落后了。我原本想让他们利用暑假在家补作业,提高成绩。不过,我经常看到他们睡觉、玩游戏、玩手机的照片。我看在眼里,心里着急。

我想催促孩子,孩子却说“好啊好”,行动却一拖再拖。他要强行断网、没收手机,引发亲子大战,愤怒又沉默。他反过来说:“你根本不了解我!”噢,真是令人心碎!如果你不用参加高考,如果你不用面对竞争和生活压力,你的父母真的不想干涉你。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快乐我也快乐。何必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我想很多家长都会同意,当学生不容易,当家长也不容易。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这确实是一个百年难题,因为实际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来看看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些原因:

我觉得学习很无聊

1、学习任务重,学习活动“枯燥”。无论是新高考还是旧高考,高中的科目比初中和小学要多。为了促进知识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每个科目都会有不同强度的习题和试卷。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听课和做作业上。这样的学习生活会显得单调,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更是无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活动会变得疲劳和无聊。相比之下,玩游戏、玩手机既有趣又经济。

力气越大,放松的时间就越长,习惯了,就不再想拿起书了。

2、学习没有意义,我也不靠学习谋生。北大毕业生不是还卖猪肉吗?网络主播一天收入几万,而且没有学历要求。我打算以后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打游戏也能赚钱(更何况,有电竞梦想的同学也不少)。

我想学好,但我学不到

3. 激励水平不适当。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指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动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比如你的孩子目前某科成绩是C,如果你要求孩子争取B级,那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就会导致孩子产生中度的学习焦虑。但是,如果一定要让孩子取得A成绩,他就会在班级里。首先,目标过高,会导致孩子高度焦虑,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父母或孩子本身过多的学习要求可能会导致不适当的动机水平。

尤其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你确定这有激励作用吗?有时它会导致孩子有更多

自责和沮丧。因为孩子听了可能很兴奋,但是努力一段时间后就达不到了(和其他孩子的孩子差距太大了),就会开始崩溃,怀疑自己,不再想设定目标。

因此,无论是对其他孩子的“比较法”,还是当领导者的“激励法”,还是对父母努力的“受苦法”,都可以,但最好不要激起孩子的积极性。责任感和自责太多。因为这往往是造成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设定目标的出发点是根据孩子目前的基础,应该以一跳就能达到什么为目标。

4、盲目自信,高眼低手。有些高一的学生认为自己很有天赋、很聪明。中考通过后,他们应该先放松一下。高一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随便学习。他们只需要在高二、高三的时候努力,更不用说中考前夕的高强度训练和中考了。成绩突飞猛进的学生,可以算是“成功的经历”,证明自己可以快速取得成果。

但这真的可能吗?高中的科目很多,有很多新知识。每个学科都需要一个理解、掌握和整合的过程。三尺非一日冻。高中学习非常重要,更何况高二就开始参加学业考试和高考。 ,有这样想法的同学,你确定你以后还有时间学习吗?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胸怀远大,但行动迟缓。高一、高二的时候,他们就很随意地学习。但当他们高三参加考试时,却发现已经晚了。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时间又不够。然后他们变得烦躁。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效率低下。为了结束烦躁的状态,我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我们学校的陈老师有句名言,“如果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能飞也没用”。那些盲目自信的同学确实需要经常提醒自己。

我们学校的陈老师有句名言,“如果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能飞也没用”。那些盲目自信的同学确实需要经常提醒自己。

5、人际关系较差,缺乏归属感。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分为低层需求和高层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只有当大部分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例如:一位来找我心理咨询的学生与同学发生了冲突。后来他整天都在想这个同学会不会说他的坏话。他还觉得别人会受到这个同学的鼓励,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后来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我坐着写作业,基本不社交,不与其他同学接触,课堂上的行为、说话、做事,都变得谨慎、冷静。我表面上很平静,但内心却陷入困境。后来我上课经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我每天最想做的就是休息一下逃回家,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也遇到过因为被同学怀疑偷窃而被孤立、成绩下降的学生。这两个例子都是缺乏归属感的表现。

当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更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因为成绩好、学习能力好而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不容易出现。没有需求,就没有动力,因为人际关系较差的孩子优先考虑满足归属感和爱的需求。

6.习得性无助。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对课堂某些内容不理解、偏科等,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有的学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并不能明显提高,导致习得无奈。比如说,如果我的记忆力不好,学习能力不好,从小学开始数学就一直不好,那么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没有用的。尤其是成绩不佳的学生和中等收入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就像大象被一根细绳拴住一样。大象小时候,被一根细绳拴着,无法挣脱。它以为以自己的能力,永远无法挣脱。

还远远没有能够挣脱出来。哪怕它长大了,变强了,也不会再试图挣脱缰绳的束缚。因为你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你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没用,我智商不好,所以我不会再努力学习了”。

7、缺乏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受到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前因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确信自己有能力执行某项活动时,他就会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执行该活动。因此,如果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他或她的学习能力就很难发展。

举个例子:有一个女生,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她做作业很慢,练习题也没有别人练得那么多。考试时她没有时间答题,经常答不上最后一题。她的速度没有其他人快,她担心自己考试考得不好。她觉得自己从出生起就不太聪明,记忆力也不好。在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时,我发现她经常在做完一道题后回去确认上一道题的答案。她做作业的时候,明明对知识点理解得很深入,却一味地羡慕别人解答的速度和数量。这个女孩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智力都不错,但对自己的能力期望值不高,学习时犹豫不决。这也会降低她的学习动力。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我们常常通过物质奖励、口头表扬等多种方式激励孩子,甚至控制孩子的手机、电脑,剥夺他们的娱乐时间,口头责骂他们,以监督学习。要么奖励,要么惩罚,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如果能够激发孩子本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就会是最主动、最乐意学习的。

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体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例如,内部动机因素,如求知欲、学习兴趣以及改善和增强个人能力的愿望。内在动机引起的学习是自主的、自发的。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因外部激励而产生的动机。例如,如果他们努力学习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家长的奖励,或者是为了避免老师或家长的惩罚,那么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就不是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学习活动之外。借助外部动机的学习是诱导性的、被动的。

我们必须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以实现学生持久、自发的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趣——学习中的乐趣。

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有趣的、有趣的。有趣的事情往往会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也更愿意花时间学习。比如,学英语的时候,我女儿现在4岁了。看英语短片比背单词更有趣,但互动英语短片比单纯看更有趣。

我女儿很喜欢英文版的《三只小猪》,而且百看不厌。虽然不知道具体单词的意思,但是接下来短片里的人物说的话我基本都能背下来。我自己玩的时候,有时能想出很长的英文台词。这就是有趣的事情,它引发的内隐学习。慢慢地,我相信女儿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也会有很好的语感。现在的儿童绘本精美又有趣。不仅孩子喜欢读,大人也喜欢读。多读它们会提高你的阅读能力,养成你的阅读习惯。以后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

有趣的东西就有魔力!高中的知识学习和生活学习难道没有有趣的事情吗?当然有。老师在课堂上有趣的环节设计,学生互动中有趣的事情,意想不到的实验,有趣的课堂活动,包括课堂上有趣的人文知识。如果父母能够顺利地与孩子交谈,就能激发他们对学校和学习的更多有趣和美好的回忆。 “再忍耐一下,三年很快就过去了。” “学习辛苦,照顾好自己”,虽然是安慰,但实际上却变相暗示着一件事情:学习是辛苦的,是痛苦的。

通过加强学习活动与快乐和乐趣之间的联系,孩子们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意义感

如果你觉得学习带来辛苦,难以摆脱,不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意义。因为“学习无用论”、“大学无用论”随时可能出现,腐蚀我们孩子的意志。比如,“看学历、文凭确实太老套了,网红、选秀明星,没有名牌大学的支持,照样可以过得很好,甚至比很多高学历的人还要富有。”成功的方法有千百种,但个别的成功故事并不能代表全局。我们来看看中国新闻网发布的2015年全国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一般来说,学历越高、毕业学校越好,平均收入就越高。更重要的是,收入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意义。

学习很有意义,学习知识很有意义。学习并不代表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无处不在。身家数亿的人气主播天佑也天天学习。只有学习,直播才有话可说,有内涵,才能吸引粉丝。电竞选手也需要高强度、枯燥的训练才能晋级。

只有学好数理化,才能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编码,才能拥有孩子们爱玩、家长们讨厌的手游——《王者荣耀》。

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的黄磊被称为“魔法计算器”。他非常善于寻找线索并完成任务。他是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大师。那些年,他数学考了99分,化学考了100分。如果你数学、物理、化学都好,或许就能轻松辨别护肤品中是否添加了荧光剂和防腐剂。

通过查看产品成分表就能辨别哪些是添加剂,哪些是虚假广告,是不是很酷?公众号“一小时爸爸”解释了为什么“QQ星”、“未来星”等儿童奶不如纯牛奶。文章有理有据,知识正确,逻辑清晰。这些都是学习的成果。

当你去国外旅行时,当你能成功看懂路标和指示牌,并能顺利地与外国人交流时,当你了解第一手外文资料和新闻时,当你能成功通过海购买到正品时,你就不会被采购代理夸大。当价格低的时候,你会觉得学英语真的很实用;即使一群同学去电影院看一部进口大片,不用看字幕也能听懂,你也会觉得学英语真的很酷。

学习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严谨的思维、更广阔的视野、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等等。

3. Need——考入理想大学和专业的需要

找到孩子的学习需求,让他们明白自己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目标的差距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2017年新高考结束后,有学生下课后问我:“老师,如果我想考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我应该考多少分?”因为他曾经去过厦门,觉得厦门大学非常漂亮。我跟他查了厦门大学2017年推荐录取排名,鼓励报告排在5000-6000。根据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成绩表,全省第5059名的成绩为649分,这意味着他只有在649分左右才能进入厦门大学。不过,经济学类是热门类别。根据推荐录取排名,你必须在全省排名2000-3000才有希望被录取。那么全省排名第2115位的,分数就是664分。也就是说,这个学生只能以664分左右的成绩才能及格。按照金华市高一学期期末的分数线,这个学生能考到640分左右,非常有前途。但还是有20多分的差距,如果全省都给分,差距会更大。本来他在班上能够排名第一第二,还是有比较大的优越感的。不过,推算出目标大学和目标专业后,他立刻就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也有了更明确的学习动机。

家长还可以查看浙江省教育考试网,与孩子讨论学习目标和努力。

前段时间有一个热门话题,“我高三的女儿暗恋班长,她父亲的举动火爆了网络”。这位父亲通过分析女儿与品学兼优的班长之间的差距,建议他应该从外表和内涵方面开始改变,锻炼减肥,努力学习,展现才华,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帮助女儿实现胖女孩的逆袭。

这位父亲没有直接谈论学习,但他抓住了最能刺激女儿的需求——让心爱的人喜欢他。这样,个人的成长需求、爱情需求、学习需求统一起来,成绩就会慢慢提高。使用这一招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是给孩子泼冷水,而是激发动力。

4、有希望——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如果孩子出现习得性无助,我们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

识别失败并将其归因于可控的、内在的和稳定的因素,例如努力不足、方法不正确和投入的时间不足。

心理学中韦纳的归因理论指出,一个人对先前成就的归因会影响他对下一个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人们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六个因素: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

如果一个人将考试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那么他或她在未来的考试中就会失败,因为能力是一个稳定的原因;如果一个人将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那么他或她就不太可能在未来的考试中失败。失败是因为运气是不稳定的根源。

要让孩子有希望感,最好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努力、方法等可控因素,而不是懒惰、能力差等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如果孩子确实学科知识不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落后,家长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帮助。比如找课外辅导、辅导。这些“硬件”会让孩子学习更有信心(前提是学习的动机被激发了),更有动力。

5. 有信心——我相信我能在学习中有所成就

让孩子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能力。

(1)帮助孩子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短期目标应一蹴而就,从而建立适当的激励水平。

(2)家长也可以经常谈论孩子过去在学校表现好的时候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孩子可能做出了哪些努力。这也可以唤起孩子的成功经验,增强他们的信心。

(3)看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及时鼓励、表扬。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例如制定计划、做练习、提出问题、整理错误问题、无耻地提出问题等。表扬应该意味着如果孩子付出适当的努力,未来就有可能成功。表扬应该传达这样的信息:学生正在努力学习,并且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希望发展相关能力而受到表扬。比如,因为相应的努力,孩子的学习计划能力、独立安排能力、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强。孩子受到的鼓励越多,他们就越有信心,也就越能期望自己全身心投入学习,取得好成绩。这样,学习的动力也会增强。

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一起加油!

本期作者简介:张绿婷,爱庆中学专职心理教师,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您也可以在金华网或五金华APP搜索“名师零距离”,点击观看我们的节目!

电视首播:教育科技频道周一至周六21:00

重播:12:20~首播次日

您有与教育相关的问题或话题吗?突发新闻?将它们全部发送给我们。一旦领养,就有100元大礼等你来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14 12:22 , Processed in 0.0978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