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秋季健康小常识:锻炼增强免疫,注意防受凉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221
发表于 2024-9-14 13: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关主题

在大多数人眼里,秋季是一个干燥、容易生病的季节,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小心,不要感冒。下面就给大家罗列一下秋季养生小贴士。

秋季健康秘诀:运动

秋冬季节要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既能调理肺气,改善肺脏功能,又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机体抵抗外界寒冷刺激的能力。锻炼方式因人而异,选择个人能承受的运动,包括抗寒运动,增强机体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如冷水浴、冷水洗手、按摩等。锻炼时不要穿太厚的衣服,以感觉有点“冷”为宜,不要大汗淋漓,全身发热但不流汗时即可停止。特别是老年人,锻炼要量力而行。注意防寒,锻炼时不要穿得太少,身体发热时不要一下子脱掉太多,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呆着,以免着凉。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防止运动损伤。运动员在运动后,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生津液的食品,如南方李锦记即将推出的润禾金露,以滋阴补气,保养和巩固肺功能,达到清肺利咽的目的。

秋季养生秘诀:注意日常生活

1、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气温变化大,不要贪凉,夜间气温低时,要盖好被子,避免着凉。白天不要穿太厚的衣服,以免着凉。少穿一点,冻一点,提高身体抗寒能力。冬季注意保暖,室内保暖,防止寒气入侵,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暖;但要避免突然升温,过度烘烤。外出时,要注意手、足、头、脸的保暖,防止冻伤。

2、环境舒适: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用煤取暖时注意预防煤气中毒。

3、睡眠充足: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一般以睡眠8-9小时为宜,老年人可适当增加。如果晚上睡眠不足,可以午睡一小时;但不要睡得太多。睡眠时注意保暖,避免冷风侵袭,容易引起感冒、呼吸道疾病等。睡觉时避免蒙头,要开小窗通风。



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湿润,科学洗澡;初秋时节,湿热兼备,要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气温较低,洗澡时应避免过于频繁,水温过高,搓揉力度过大,使用碱性过强的沐浴液,否则皮肤会变得干燥、瘙痒、龟裂。沐浴后可涂抹甘油、止痒膏、润肤露等,保持皮肤湿润,防止干燥脱屑。益生坊商城有很多补水保湿产品,您可以试试。

保养从清晨开始。秋季气候干燥,但清晨往往晴空万里,空气清新,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时间。早睡早起是个好习惯,有利于收敛精神,保护肺部不受秋燥的伤害,保持充沛的元气。另外,据有关专家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秋季此类疾病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久眠的后期。秋冬季节早起可以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意义。

秋季养生秘诀:调整饮食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寒冷,饮食应遵循“秋冬滋阴”的原则。

1、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滋阴润肺、生津润燥的食物,如梨、西红柿、橘子、葡萄、红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2、注意补水,每天不少于2000-3000毫升。

3、冬季宜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鸡蛋、猪肝、芝麻、大豆、花生等。

4、冬季为了增加抵抗寒冷的能力,营养要以增加热能为主,可以多吃含糖、含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季食欲增加,进食过多,运动减少,热能消耗少,容易导致肥胖,需要多吃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同时注意不要进补过量,否则弊大于利。

5、适当使用保健食品,可选择增健口服液、灵芝黄胶囊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对身体的保健作用不容忽视。遵循季节变化规律,科学饮食,由内而外进行调理,这就是“食疗”的功效。皮肤、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脱发等都称为“秋燥”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选择服用一些滋阴润肺的补药或药粥。如用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大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用,有润肺生津、滋阴清燥之功效。多补充水分和水溶性维生素B、C,多吃水果、绿叶蔬菜;瓜果不要吃得过多,因为容易损伤脾胃;少用葱、姜、蒜、韭菜、辣椒等温热性食物,防止燥热内陷。

秋季健康秘诀:心理护理

秋冬季节心理调理要求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养精蓄锐。由于气候变化莫测,冷暖交替,人的生理、心理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注意心理调节,正确调控自己,学会放飞自我。可以采取多与朋友交流、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措施进行自我调节。

特别提醒

冬季天气渐冷,气管、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痉挛,供氧减少,血流减慢,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增高,应引起重视。特别是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防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及呼吸道感染。

传统保健方法:

我国传统养生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全面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并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乱而治未乱……病已而药已,乱已而治,犹口渴而掘井,斗志而投锥,岂不晚矣!”这一养生观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千百年来,历代中医养生专家不断积累、总结民间流传的养生经验,撰写了大量养生专著,推动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我国传统养生学派众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说,主要分为神、动形、固精、理气、食养、药饵六大流派。各家养生理论各有体系,各有所长,博采众长,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

传统中医中很多养生理念与现代生命科学相似,很多传统养生方法也非常有效,如按摩、拔罐、食疗、针灸、五禽戏、太极拳、书画、气功(导气、腹式呼吸)等。除针灸外,其他方法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经常运用这些方便快捷的方法,对养生保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都有特殊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4 23:46 , Processed in 0.0625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