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责任与挑战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601
发表于 2024-9-28 05: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图书馆分类号】G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0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以万计的农民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全国义务教育留守儿童超过2200万。由于诸多现实限制,农民工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祖父母和其他亲戚照顾。这些孩子能否接受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关系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1.概念定义

(一)家庭

《汉语词典》对家庭的解释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其成员之间共同生活的子女、父母和亲属的社会单位”。家庭作为人类的社会生活组织,有其自身的特点:两性的结合,子孙后代的延续;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人类的基本群体,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二)家庭教育( )

《辞海》对家庭教育的解释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家中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的教育。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随意性、综合性、伦理性、启蒙性等特点。幸福的家庭是人成长的基础,对人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理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的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家乡去打工,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就是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通常与父母之一或另一代亲戚住在一起,也有一些与亲戚朋友住在一起。赵忠信教授指出:家庭教育是指父亲、母亲对子女、长辈对晚辈提供的教育,重点是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长辈在家中对留守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精神和心灵的慰藉。



二、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一)内向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有的甚至出生没多久就让父母出去打工。可以说,孩子们严重缺乏父母的爱和关怀。虽然这些孩子和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住在一起,但父母的爱是无法替代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总是首先想到父母,但总是没有人回应。久而久之,当孩子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总会感到孤立无助,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变得内向,甚至可能会患上自闭症。

(2)自卑感

孩子们喜欢与别人比较。这是他们的本性。当父母在身边时,孩子们会感到自信、安全和自豪。但是,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尤其是长时间不在身边,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自卑感。有些孩子甚至会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三)无奈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把孩子留在城市打工。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多了,父母无法长期陪伴孩子,无法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这些孩子在家无人陪伴,内心感到孤独、空虚、无助、没有安全感。他们变得自闭、冷漠、孤僻、不喜欢与人交流。有些孩子甚至患有抑郁症。可以说,亲情缺失、亲子教育缺失、父母关爱缺失,都是留守儿童必须独自面对的事情。

三、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影响的原因

(一)家庭结构不完整削弱家庭教育功能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村留守儿童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群体。他们的显着特点是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爱。心理学研究得出结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方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也无法帮助孩子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甚至可能导致孩子误入歧途。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童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我们一生中社会化的基石。孩子以后的情感和智力发展都会受到之前社会化的影响。

(2)亲情缺失使留守儿童没有归属感。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年龄较小,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关怀。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父母的关爱和保护。他们感受不到完整的家庭氛围,更谈不上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在成长时期,孩子无法及时向父母表达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父母也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不爱与人交流,变得非常敏感,逐渐与父母疏远。有些孩子甚至变得抑郁。家庭是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不良严重阻碍农村留守儿童智力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现实生活的原因被迫外出务工,却失去了孩子家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留守儿童的家长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有限。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很难得到父母的帮助,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成长。留守儿童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失败的。已经落后了。当孩子学习取得进步时,没有人鼓励他们。而且,监护人与老师、学校沟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爱,常常感到自卑,自我孤立和保护意识较强。农村留守儿童与社会的交往中,厌恶、逆反、仇恨情绪最为明显,进而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对策

(一)政府加大改革力度

政府要逐步改变与户籍相关的制度,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通过这些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壁垒,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此外,各级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以家庭监护为主体,学校、社区等其他人员监护为保障,国家监护为补充,形成了完整的监护体系。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使农村逐步赶上城市发展水平,缩小与城市的差距,改善留守儿童问题。在教育方面,政府要着力加强城乡发展的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弥补儿童家庭教育的短板,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发展。

(二)建立人性化的寄宿学校

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人性化的寄宿学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缺乏的关爱。留守儿童缺乏从小打工的父母的温暖,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他们。此外,建立寄宿学校还可以照顾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学习,保证孩子的安全。朱夏涛教授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寄宿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缺失。同时,寄宿学校和教师要更加关爱,对留守儿童承担更多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三)家长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爱,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关键。法国斯皮茨教授建议家长:家长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好好培养孩子。家庭的关怀和安慰有利于孩子的快乐成长。然而,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却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和安慰。父母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考虑整个家庭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些眼前的利益并不能换取孩子的未来。如果作为父母实在没有选择的话,就应该尽量让父母一方留在家里教育孩子,以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父母双方外出,尽量带上孩子,这样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同时,家长也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和道德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家长要勤回家,注重回家的“质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2:15 , Processed in 0.1219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