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为何临时改变主意?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046
发表于 2024-11-18 05: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出动190个师、550万兵力,分三个方向进攻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德军进展顺利。 7月16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成功占领苏联西部重镇斯摩棱斯克,从而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

按照德国最高统帅部最初的设想,德军应该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向东推进,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德国人甚至计划于1941年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因为这一天是苏联的“十月革命日”。用这种方式来刺痛苏联人,不仅会激怒对方,还能有效削弱苏联人民继续抵抗的信心。

然而,正当一切按计划进行时,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却暂时改变了主意。他认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首要任务是首先进攻基辅,占领乌克兰顿涅茨盆地的工业和煤矿,切断苏联与高加索油田的补给线,然后再进攻莫斯科。希特勒的计划遭到了许多德国将军的反对,但他的双臂却扭不过大腿。希特勒最终做出决定,先对付基辅,再进攻莫斯科。

为了保证行动顺利,希特勒还命令古德里安将军的装甲军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南下,包抄基辅的苏军。



“基辅战役”持续了大约两个月。德军在这次战役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不仅全面实现了既定目标,还成功围歼了苏联西南集团军,俘虏苏军多达66.5万人。

同年9月底,德军向莫斯科进军。然而此时苏联已进入多雨的秋季,通往莫斯科的道路满是泥泞,德军的推进受到严重拖延。苏联趁此时机从后方调集大量兵力赶赴莫斯科,在德军到来之前完成防御,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德军没有进攻基辅,直奔莫斯科,苏德战争的结局会不会不同呢?

有观点认为,德军如果不先解决基辅而是直奔莫斯科,就会面临被基辅西南集团军包抄的风险,所以希特勒的决定并没有错。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其实还是有传统的战术思维。

古代战争中,绕过敌城,直入对方后方的失败率极高,因为随时可能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古代战争例子都是稳步推进的。有时一座城,数年攻不下,却无能为力。

然而二战期间,摩托车、汽车、坦克等装备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因此,过去的循序渐进的战术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追求极速的闪电战战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了波兰和法国。主要原因是闪电战的成功运用。相比之下,波兰和法国军事指挥官的战术思维还停留在过去,他们没有意识到德军的行军速度会如此之快。结果,他们自然就败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直奔莫斯科,苏联很可能坚持不住。一旦攻下莫斯科,苏军的抵抗意志将被极大瓦解。随后德军南下,占领了苏联南部的工业基地和油田。战场局势势必完全向德军倾斜。

那么德军进攻莫斯科时会不会被基辅苏军“包饺子”呢?可能性几乎为零。一方面,当时苏军的机动性远远落后于德军,所以根本就不可能追上德军。另一方面,南部战线的德军和伦德施泰特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正面攻击基辅,使得守卫基辅的苏联西南集团军群无处可逃。

闪电战的核心是速度、出其不意和集中。德军在二战初期就依靠这种战术取得了难以想象的辉煌战果,但在苏联战场上却未能坚持这种打法。结果,德军虽然在“基辅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却在整个苏德战争中付出了致命的代价。

参考资料:《二战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22:41 , Processed in 0.0810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