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别被骗了!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真正原因并非寒冬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049
发表于 2024-11-18 06: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被骗了!

这就是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所做的

失败的真正原因

莫斯科战役

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冬天?

很多人将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归咎于寒冷的冬季。虽然寒冷的冬季确实给莫斯科战役的军队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但仔细研究战争历史就会发现,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其实与寒冷的冬季关系不大。

“德军败于莫斯科严寒”早已有之。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德国将军古德里安本人的回忆:“当启动坦克时,你必须在下面烘烤它一段时间。燃料经常结冰,汽油也结冰。它是如此粘稠......因为天气是太冷了,机枪无法设计好,事实证明我们的37毫米反坦克炮根本无法对付苏联T-34坦克。”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重点描述了他的部队在寒冬中的损失,如果对这段历史没有深入的了解,很容易误认为莫斯科的寒冬是德军战败的主要原因。事实并非如此。

莫斯科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直到11月4日,莫斯科郊区最低气温为-7度,11月8日最低气温恢复到零度。虽然11月11日至13日气温骤降至-15度,但很快升温至负3度。这样的天气很难称为严寒。真正的严寒恰巧在苏军发起反击时到来。 ,气温一度降至负40度。由此看来,将德军在莫斯科惨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严寒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其实更多是由于指挥失误和道路泥泞造成的。自台风行动发起以来,第3、第4装甲团就向维亚济马方向向前方苏军发起猛烈攻击。凭借在战争中磨练出来的装甲部队的夹击进攻,即使苏联红军的抵抗极其顽强,但德国装甲部队仍然突破了苏联的防御。 10月3日奥廖尔失陷,10月7日德军装甲部队抵达维亚济马地区,苏军西线主力和预备队被包围。到10月13日,这两个地区的主力都被德军击败。德军俘虏了58万苏军,只有不到8.5万苏军成功脱离包围圈。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面临德军发起的夹击攻势,担心被包围,于是撤退并重组防线。然而到了10月23日,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大部分主力也被德军歼灭。

教/老师/节/快乐/有趣

当维亚济马战役决出胜负时,莫斯科实际上已处于危险之中。虽然斯大林召回朱可夫负责莫斯科地区的防务,但朱可夫接手莫斯科防务时手头只有四万兵力。到10月10日,虽然朱可夫的可用兵力已经达到了9万,但当兵力超过百万的时候,德军就完全不堪一击了。然而,从10月6日开始,莫斯科开始飘落雪花,随后雪花变成了持续不断的秋雨。这场大雨导致许多河流决堤,大片地区变成了凝胶状沼泽。道路上的泥浆常常淹没车轴,士兵们必须齐心协力推动车辆继续前进。许多德国士兵的靴子被长期浸泡在寒冷中。不到一周,里面的泥土就被浸透了。由于缺乏防寒装备和温暖食物,不少士兵出现严重冻伤和胃病,战斗力大打折扣。当德军奋力向莫斯科挺进时,莫斯科地区的苏军却利用这一时期,利用铁路疯狂增兵,进一步加强了城市防御。双方并没有继续进行大规模战斗。

莫斯科战役

到了11月,严峻的局势迫使德国人重新审视他们的作战计划。 11月13日,参谋长哈尔德在奥尔沙召集三个集团军主要指挥官开会,讨论德军是否应沿目前战线挖战壕,等到明年春天再发动进攻,或者一举继续攻击。以莫斯科为例。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主张就地防御,而北方集团军群则因装甲群已转移而无法发动攻击。然而,攻占莫斯科的成就以及对苏联铁路运输系统的攻击对德国高层影响很大。吸引力太大了。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讨论,德国高层决定再次尝试对莫斯科发动最后的进攻。

莫斯科战役

于是在11月中旬,地面刚刚结冰的时候,德军就迫不及待地发起了进攻。第3和第4坦克群在北部,第2坦克群在南部。按照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的计划,德军将从莫斯科两翼发起强有力的突破,实现对莫斯科以东100公里处的合围。届时,莫斯科地区的苏军全军将陷入德军的包围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博克知道莫斯科坚固的城防将会成为德军攻占莫斯科的攻势的极大障碍,但博克根本不想攻击莫斯科地区的城防。只要德军在莫斯科外围形成包围圈,切断莫斯科与外界的联系,莫斯科很快就会崩溃。最好的例子就是基辅战役。苏军在基辅地区也有大量的防御,但德军外围包围圈形成后,基辅地区的苏军只能是溃败。德军后来围攻列宁格勒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完全切断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让苏军可以通过结冰的拉多加湖向列宁格勒运送物资。因此博克元帅决定效仿基辅的成功。

莫斯科战役



但博克万万没想到,他分开装甲部队的举动,正好落入了朱可夫精心设计的防御计划之中。朱可夫知道,以他现在的实力,如果德军从正面逼近,莫斯科根本就无法防守,所以他故意将实力更强的部队移到了中央,让中央的抵抗显得很无力。大于南北,从而使德军在南北方向分兵虽然风险很大,但朱可夫赌赢了。德军的夹击进攻需要南北进攻部队全部就位,才能实现夹击。然而,只要拖延沿途进攻,德军的夹击攻势就会破产。到11月24日,德军第7装甲师占领了苏联西北部的交通枢纽克林。北方的夹击攻势已经就位。可以说,如果古德里安此时攻占莫斯科以南的交通枢纽图拉,莫斯科必将陷入德军的夹击之中。到时候,即便是朱可夫也无法阻止军队从南北两面发起夹击。但问题恰好出现在图拉。虽然负责主攻图拉巷战的大德意志师只要得到增援就可以立即拿下图拉,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博克元帅却交出了第57装甲军,这是德军唯一完整的预备队。此时的德军。第四集团军负责对莫斯科的主攻。此举直接导致古德里安无兵可用。他的所有部队都在前线,没有任何援军可以派去支援大德意志师,帮助大德意志师占领图拉。

莫斯科战役

作为二战中苏联最出色的元帅,朱可夫立即发现古德里安的部队兵力不足,并决心对古德里安的部队发起反击,以解救莫斯科。 11月26日,苏军集中优势兵力,向南线古德里安部队发起猛烈进攻。古德里安因兵力不足被迫撤退。在那里,古德里安将军的第二装甲集团(原第二装甲军)只有非常薄弱的​​装甲部队,却遭到了压倒性的敌军攻击。敌军开始向图拉猛烈进攻,第二装甲军无力抵抗。 ” 古德里安的撤退,直接将中央负责进攻莫斯科的第四集团军一侧暴露在苏军面前。苏军同时从南北两面发起攻击,意在围剿中央主攻莫斯科的第四集团军,而南方的部队此时却没有办法阻止苏军的反扑。时间到了,同时严寒也来了。经过前两个月的战斗,德军已经疲惫不堪,装备和人员损失极其严重。最终,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撤退。莫斯科战役以德军的失败而结束。

莫斯科战役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如果德军一开始不选择分兵,而是直接集中兵力突破中路的苏军防御攻势,或者将中央集团军群的预备队交给古德里安,并且让古德里安接手拉下图,实现对莫斯科的全面围困,德军就可以攻占莫斯科了。但正是因为博克的指挥不力,德军错失了获胜的机会。至于博克为何将预备队调到第四集团军,而不是南线急需后备支援的古德里安部队——原因是博克本人觉得仅靠古德里安自己的部队就足以攻占图拉。于是他将预备队调到了第四集团军,这样第四集团军就能更接近莫斯科了。这样的操作,足以让人无语了。

莫斯科战役

可见,德军在莫斯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德军最高领导人的指挥失误以及10月至11月期间的泥泞道路,而不是天气。战争不是儿戏。高级将领发出的每一个命令,都会对最终的战局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当指挥失误无法挽回时,战局就不得不走向极其糟糕的结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22:43 , Processed in 0.0597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