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3|回复: 0

海南食药监系统全省彻查假海蜇丝,文昌、白沙、海口等地已送检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439
发表于 2024-9-28 06: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10日,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对全省“假海蜇丝”展开严查。文昌、白沙、海口等地查获涉嫌“假海蜇丝”,已送检。

据了解,近日有人向浙江湖州警方举报,有人使用海藻酸钠、硫酸铝铵(俗称明矾)、无水氯化钙三种添加剂制作“假海蜇丝”。警方在当地农贸市场查获大量“假海蜇丝”。

5月9日下午,省食药监局召开专题紧急部署视频会议,要求10日上午彻查全省农贸市场、超市“假海蜇”情况。 5月10日7点左右,文昌市食药监局联合17个乡镇食药监所执法人员,对各辖区农贸市场、各大超市进行同步检查。检查了33个农贸市场、26家超市。检查发现,翁田镇一农贸市场和1家超市的1个摊位销售疑似“假海蜇丝”产品。按照要求,文昌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对涉嫌“假海蜇丝”产品进行了现场检查。 “海蜇丝”将被抽样送检,并登记相关产品来源信息。

5月10日,白沙食药监局在辖区内开展“假海蜇丝”检查,在牙岔镇查获了一根名为“美味脆藻”的疑似“假海蜇丝”。据店主介绍,这些“美味脆藻”是从海口滨海商业街一栋大楼底层的一家商店购买的。

白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将相关情况通报海口市龙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带队查处“假海蜇丝”的龙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彪立即带领执法人员对该位于滨海商业街的商店进行检查。现场检查发现,该店出售2包疑似“假海蜇丝”,名为“美味脆海藻”。执法人员当场查封送检,并要求商家召回已售食品,等待检测结果出来再采取下一步行动。加工。

执法人员在现场还发现,该店销售的32箱海带、1箱紫菜标签不全。执法人员提前登记保存,并要求店家提供相关手续后再进行进一步调查。

据执法人员介绍,“假水母丝”看起来像透明胶带。它完全透明,无气味,无纹路,而且非常坚韧。用手轻轻拉扯,不易断裂。 “假海蜇丝”易于保存,浸泡一周也不会变质。至于真正的海蜇丝,看上去颜色偏黄,闻起来有腥味,质感就像是用刀切过的一样。肉质酥脆,吃起来松脆有嚼劲。

假的海蜇丝危害很大。长期食用会导致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甚至痴呆。

长期食用“人造海蜇丝”危害极大。在“人造海蜇”中,海藻酸钠是一种很好的增稠剂,也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添加剂毕竟是添加剂,作为食品来食用并不合适。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海藻酸钠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虽然纤维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但吃多了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它还会在肠道中吸收其他食物中存在的铁、钙、镁、锌等矿物质,使这些营养物质无法被人体吸收。因此,吃多了会导致人们因缺乏各种矿物质而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 。

此外,“人造海蜇丝”中的另一种原料是硫酸铝铵,也就是常说的明矾。这种材料的铝含量很高。长期食用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等。

此外,长期摄入铝会影响甚至破坏人的神经系统,使神经衰弱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甚至使人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经检测,贾某等人制造的“人造海蜇丝”中铝含量严重超标,达到600-800mg。长期食用危害极大。

海南开展假冒海蜇专项行动 海口、五指山发现可疑食品

5月9日下午,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视频电话会议,部署打击“假海蜇”专项整治行动。海口市、五指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检查中发现疑似“假海蜇”。 “仿生食品,目前,食药监局已将疑似水母皮制品样品送检。

据了解,大陆媒体报道称“江苏常州已有10多吨假海蜇丝流入市场,吃多了可能会变傻”。此事引起了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重视。为及时查处海南省各市县市场销售的以海藻酸钠、硫酸铝铵(明矾)、无水氯化钙为原料制成的“假海蜇”,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电视会议9日召开。 5月10日,全省召开电话会议,统一部署,开展打击“假水母”专项行动。

此次行动中,海口市龙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查获两件疑似“假海蜇”仿生食品。同时,美兰区食药监局对白龙农贸市场发现的可疑海蜇皮制品样品送检;五指山市药监局也将疑似问题水母样本送检。

5月10日,海口市龙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打击“假海蜇”专项行动。据执法人员介绍,此次行动中,龙华区食药监局接到白沙县食药监局举报,疑似“假海蜇丝”源自滨海区一栋楼底层一家商店。海口商业街。龙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会同龙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组和滨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滨海商业街店面进行了检查。依据白沙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溯源。 。执法人员检查现场发现,该店出售2包名为“美味脆藻”的仿生食品,疑似“假海蜇”。执法人员当场查封送检,并要求商家召回已售食品等待检测结果。进行下一步。

同时,现场还发现,店内销售的32箱海带、1箱紫菜标签不全。执法人员提前登记保存,并要求店家提供相关手续,以便进一步调查。

据介绍,5月10日检查过程中,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傅勇带领市、区、机关各级监管人员按照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假冒伪劣”专项行动要求,海蜇”抽检工作并对白龙农贸进行检查。对市场上销售海蜇皮的摊位一一进行检查,对可疑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待结果出来后,将进行进一步调查。

舟山人常吃的海蜇其实是假的。吃了就会变傻。

舟山人常吃的海蜇其实是假的!近日,湖州市公安局公布了他们刚刚破获的一起非法生产、销售“人造海蜇丝”案件。据6名被捕犯罪嫌疑人供述,这些“海蜇丝”是用化工原料合成的。

农贸市场直接生产“人造海蜇丝”

4月下旬,湖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保支队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织里镇商城路农贸市场非法生产、销售假冒海蜇。量很大,生意已经营业快一年了。

警方立即会同市场监管局采取行动。 4月22日,他们在农贸市场将袁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当场缴获“人造海蜇丝”300余公斤。

所有假水母都是采用化学原料人工合成的。

贾说,一年来,他们生产了10多吨假水母。制作方法并不难。将海藻酸钠、氯化钙、硫酸铝铵三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添加食品添加剂。经过化学反应,会形成所谓的水母丝。

据袁某等人介绍,这项业务是去年6月开始的。他们明知人造海蜇丝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由于成本低、销量好,他们已经做了快一年了。

这些海蜇都是采用化学原料人工合成的,包括海藻酸钠、氯化钙、硫酸铝铵等,配制后在农贸市场的冷冻食品店出售。买家范围从个人客户到酒店买家。

假水母总量超10万吨

袁先生解释说,这种“手艺”是通过“拜师”学到的,原材料由江苏常州的“师傅”独家提供。

湖州警方立即赶赴常州。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4月29日下午,他们将袁某的“师傅”贾某及其同伙孙某、马某抓获。

贾庆林说,包括袁在内的很多地方的人都在这里学习技能、采购商品。当天,警方在其窝点查获“人造海蜇丝”成​​品、半成品1吨。

贾说,一年来,他们生产了10多吨假水母。制作方法并不难。将海藻酸钠、氯化钙、硫酸铝铵三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添加食品添加剂。经过化学反应,就会形成所谓的水母丝。

这一年,贾某等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

经检测,这些“人造海蜇丝”的铝含量严重超标,达到600-800毫克。

铝摄入过多会损害神经系统

湖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介绍,长期过量摄入铝,会损害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健康,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并引发骨质疏松等疾病,特别是对于老人、儿童和孕妇,接触后会产生危害。大。

目前,湖州警方仍在对案件进行进一步调查。

购买海蜇的注意事项

高品质水母皮

以白色或浅黄色、有光泽、自然圆形、块大而扁、无红皮、杂色、黑点、肉质厚而均匀、有韧性为佳;无鱼腥味;韧性;口感酥脆可口。劣质海蜇皮:皮变黑,有异味,用手捏韧性差,易折断。

高品质水母头

色泽自然,呈白色、棕褐色或红琥珀色,有光泽,形状完整,无刺,肉厚韧,质脆。劣质海蜇头:颜色紫黑色,用手捏韧性差,用手拿起易碎,有臭味,有脓样液体。

由于国内销售的海蜇制品生产厂家大多是家庭作坊,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市场上不合格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1.明矾水母2条

一些生产商将水母产品作为成品出售。海蜇皮外观呈半透明果冻状,呈柔软的白色麻状。用手轻轻挤压,液体就会溢出;水母的头部会呈现棕红色。其中心有一种柔软的白色果冻状物质,味道又涩又滑,不可食用。

2、咸海蜇

市场上销售的咸海蜇制品有的是以盐水浸泡出售的。消费者应注意水溶液的成分,以及包装上的固含量和净含量。

3、人造水母

近年来,一些生产商利用海藻胶等原料生产人造海蜇皮。人造海蜇皮(丝)与天然海蜇皮虽然外观相似,但不具备天然海蜇皮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内陆地区的消费者对人造水母皮不感兴趣。天然水母皮的识别能力较差。如果购买时不仔细识别,就会误认为是天然海蜇皮而购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7:03 , Processed in 0.1130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