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巨型机器人对战开打,日本动漫是其文化源头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315
发表于 2024-11-19 09: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7日(北京时间10月18日),该公司的重型机器人Eagle Prime与日本水道桥重工的机器人经过两年筹划后终于打响。虽然他们输给了Eagle Prime,战斗过程非常尴尬,但对于全球数以万计的机器人迷来说,能够看到世界上第一场“巨型机器人”战斗是非常值得的。

事实上,巨型机器人文化起源于日本动漫产业。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无法在其文化产品中塑造出所谓的“战争英雄”,于是不少日本文化产业从业者另辟蹊径,利用改造(《月光面具》)、外星人(《超人》)《人类》)、怪兽(《哥斯拉》)等新颖文化内容“守护和平”。巨型机器人动画作品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风靡全球。

ACGx盘点了9部有趣的巨型机器人动画作品。这9部作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巨型机器人文化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了解巨型机器人文化的魅力有很大帮助。

铁人28:巨型机器人动画的起源

生产年份: 1958

受到手冢治虫的SF漫画《大都会》的影响,1958年刚刚出道的横山光希创作了一部名为《铁人28》的巨型机器人漫画。这也是日本民众第一次如此直观、生动地接触巨型机器人。机器人带来的视觉震撼。后来,《钢铁侠28》还推出了广播剧(1959年)、真人黑白专题片(1960年)、黑白电视动画片(1963年)。它被许多人视为巨型机器人动画的始祖。

《铁人28》讲述了二战后,一个巨型机器人突然降临日本东京,造成严重破坏的故事。青年侦探金田正太郎成为28号巨型机器人的操控者,通过遥控器与这个身高10.2米、体重31米的机器人进行互动。无数机器人并肩作战,最终拯救了地球,保护了人类。

对于当时的很多日本人来说,《铁人28号》这部作品的出现让他们摆脱了二战战败的阴影,逐渐树立了对文化和科技的信心,从而掀起了巨大的创作浪潮机器人作品。随后,在横山故里神户的一个公园里,当地政府竖立了一座15.6米高的“铁人28号纪念雕像”,以纪念这部伟大的机器人动画的贡献。

无敌铁金刚:第一部载人巨型机器人动画

生产年份: 1972

如果说《铁人28》开创了巨型机器人动画的先河,那么永井豪1972年创作的漫画《无敌铁金刚》就是载人巨型机器人动画的鼻祖。

在与东映动画共同策划的推动下,以动画为目标创作的漫画作品《无敌铁金刚》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的强烈反响。除了史无前例的可乘坐设定外,全身覆盖着坚不可摧的“超级合金Z”的主角“无敌铁金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超级机器人。 《无敌铁金刚》及其续作《大魔神》和《UFO魔神古莲大煞》中所展现的激情、勇气、正义等内容,也对后来的大部分机甲动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很多中国二次元爱好者来说,第一次接触《无敌铁金刚》可能是通过(眼镜厂)出品的《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游戏。而2013年华纳兄弟出品的《环太平洋》中危险流浪者贼鸥使用的招式“”(国内翻译为“天马流星拳”)其实就是源自招牌武器“无敌铁甲飞拳”。

Robot:首次推出融合概念

生产年份: 1974

继《无敌铁金刚》大获成功后,其作者永井豪与他的前助手、后来成为漫画家的石川健于1974年共同创作了一部名为《盖特机器人》的作品,开创了变形机器人一体化的先河。截至目前,本作共推出漫画4部、TV动画3部、OVA 3部、剧场版3部以及大量衍生品。

在中国台湾,“魔神Z”也被译为“三位一体万能男”。顾名思义,这部动画讲述了浅间学园的三名高中生龙马、隼人和武藏巴,分别驾驶飞鹰、猎豹和巨熊三架战机,通过组合进行变身的故事。变身为具有飞行、钻地、潜海三种形态的巨型机器人,如何拯救世界的故事。

不过,虽然《盖特机器人》创造的合并概念非常新颖,在当时的日本动画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由于三个机器人合并的过程极其不合理,导致很多孩子都在玩玩具。中大对此感到困惑,这导致机器人动画及其衍生玩具制定了一条规则——玩具在动画中播放时会发生变化。



为了弥补“ Robot”的缺点,Nagai Go和Adaya于1975年10月推出了一款名为“Steel Zeke”的作品。通过机器人体内的磁铁结构,可以轻松地组装、组合和改变玩具,从而成功开拓了机器人衍生玩具市场。

机动战士高达:以玩具为基础的商业帝国

生产年份: 1979

日本科幻作品中,诞生于1979年的《机动战士高达》不仅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动画作品,也是整个日本动画界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动画系列。

《机动战士高达》的作品数量众多且庞大。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类:“UC时代”和“Non-UC时代”。前者具有相同的世界观,而后者则是独立的。该系列动画诞生于1979年,富野由纪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机动战士高达》,为众多机器人迷所熟知。这也是开创了“真正的机器人”市场的革命性之作。

不过,由于《机动战士高达》包含大量用战争反思战争的深度内容,导致当时的收视低迷。这部作品也被砍了一半,动画原本的52集缩减为43集。 。然而,随着玩具销量开始逐渐上升,万代决定继续投资高达系列动画的制作,从而开创了一个时代。

截至2017年8月,仅《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周边的组装模型()就已售出4.73亿件。在万代公布的2016年财报中,《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为万代贡献了11.98%的销售额。这部经典的巨型机器人动画已经成为万代最赚钱的IP。

六神组合:吸引女性目光的巨型机器人

生产年份: 1981

《六神融合雷王~呜呜呜~》相信一提到《六神融合》,很多中国70后、80后、90后的脑海里都会回响这首熟悉的歌曲。

《六神齐聚》改编自横山幸树出版的机器人漫画《MARS》。由于原作漫画是在冷战时期创作的,因此包含大量深刻的内容,导致其商业化困难。因此,在横山光辉的同意下,东京MOVIE新社于1981年推出了新漫画《六神同在》,并将内容纳入其中。已经做出了重大改变。

然而,由于动画版《六神齐聚》的战斗场面太少,又偏爱漂亮的角色,这部动画被男性观众忽视,却意外地获得了日本许多女性观众的喜爱。就连动画中的麻古这个角色也死了。返回地球后,有媒体趁机举办了一场计划人数200人的“追悼会”,吸引了4000多人报名。

1994年,“六神合一”传入中国大陆,也是当时很多中国青少年的巨型机器人启蒙。

变形金刚:来自塞伯坦的巨型机器人

生产年份: 1984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日本巨型机器人动画快速发展的时期,诞生了一大波优秀的机器人玩具产品。

1983年,日本玩具公司推出了两款名为“变形机器人”的玩具,在美国市场获得了空前的好评。 1984年,美国孩之宝公司与该公司达成协议。不仅获得了开发美国版变形玩具的许可,还开始推出名为《变形金刚》的动画和漫画作品,很快成为当时美国最受欢迎的动画IP。 ,也为随后2007年的真人电影奠定了基础。

与当时主流的日本机器人动画相比,《变形金刚》不仅将这些巨型机器人塑造成了来自塞伯坦的外星人,还将代表正义的汽车人尤其是擎天柱塑造成了类似“美国队长”这样的角色​​正直、博爱、善良、友善、具有普世价值。



1988年,《变形金刚》在上海电视台正式播出。直到那时,中国的青少年才第一次在电视上接触到汽车人的魅力。如今,中国已成为《变形金刚》IP的重要收入来源地,尤其是真人电影《变形金刚4》中大量出现的中国元素。

太空堡垒: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日本动画合集

生产年份: 1985

对于很多中国年轻人来说,说到巨型机器人动画,就不得不提到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的《太空堡垒》。

1985年,美国金和声公司将三部日本动画《超时空要塞》、《超时空要塞》、《机甲创世记》重新剪辑成85集长篇电视动画《战斗堡垒》。 》。当时,由于美国电视台对动画的长度有要求,美国公司在引进日本动画时采取了将几部动画混合在一起的做法。除了《太空堡垒》之外,《太空堡垒》也是很多人都熟悉的。 《战神金刚》也是由日本《百兽之王》和《机甲舰队》合并改编而成的电视动画。

King 公司推出《太空堡垒》后,他们自己制作了续集故事和相关周边,以进一步开发这个IP,甚至透露了近两年推出真人电影的计划。但由于遗留的版权问题,金和盛公司与日本版权方龙子近三十年来纠纷不断。直到2016年,双方才宣布将于2021年3月21日被日本收回权利,达成和解。

移动警察:平民的另类巨型机器人

生产日期: 1988年

20世纪80年代末,年轻漫画家结城雅美推出了一部名为《机动警察》的作品。 1990年代初,辽宁卫视还推出了《机动警察》动画作品,该作品也属于很多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系列”。

由于受到《宇宙战舰大和号》的影响,结城雅美本来想创作一个平行宇宙科幻题材的项目。但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构思,这个想法逐渐变成了驾驶警察机器人打击犯罪的主角。故事。 1986年,在朋友的帮助下,一部发生在想象的近未来时代的科幻作品《机动警察》终于被万代投资,并决定以多媒体、多平台的方式运营该IP,例如:作为OVA动画+漫画。

与传统意义上的巨型机器人动漫作品相比,《机动警察》将原本不食人间烟火的机器人巨人平民化,并采用了非常罕见的“全景、多视角”的方式来描绘人物,可以说是一对比。另类动画作品。事实上,那段时期,由于日本有大量关于巨型机器人的动漫,创作者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在内容和市场上实现突破。除了《机动警察》之外,同样创作于1988年的《巅峰》也因为首次使用了一位漂亮的女孩作为主角的机动飞行员,成为了很多ACG爱好者心中的“杰作”。

新世纪福音战士:引发社会现象的科幻动画

生产年份: 1995

1995年10月,由庵野秀明执导、龙之子和龙之子共同制作的科幻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在日本播出。成为继《机动战士高达》、《宇宙战舰大和号》之后的日本科幻动画。动画界第三部里程碑式的动画作品也于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大陆。

事实上,严格来说,《新世纪福音战士》中出现的“机器”实际上应该归类为“生物”而不是“机械”。不过,如果从内容结构设定来看,这部动画作品依然是日本巨制。机器人动画的延续。

在日本,曾经引起“社会现象”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有着极高的地位。经过阪神大地震、泡沫经济破裂、奥姆真理教等一系列社会事件后,日本社会的乐观情绪逐渐消退,而《新世纪福音战士》恰巧以成年人的视角审视了日本年轻人的内心。麻烦不仅扭转了“宫崎勉事件”给日本动画产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也改变了动画只是小孩子看的固有社会印象。

可以说,《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出现,将巨型机器人动画从单纯的商业层面进一步提升到了艺术思想层面。尽管进入21世纪后,日本动画产业也诞生了《天元突破》、《大天使》等优秀的巨型机器人动画作品,但《新世纪福音战士》的艺术成就仍然难以被后世超越。 。

当我们重新审视巨型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时,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独特的科幻动画题材其实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众到大众、从商业到艺术的过程。就像这场Eagle Prime与Robot的对决一样,未来巨型机器人文化的发展也将随着人类文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而进入新的领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21:14 , Processed in 0.0648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