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广州发布重磅蓝皮书,解析青年发展型城市体系建设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357
发表于 2024-11-22 02: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工作是党的战略工作。广州年轻人的现状如何?看看广州发布的这本重磅蓝皮书。

近日,由广州团校、广州市广港澳青年研究院策划编制的《广州市青少年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在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指导下出版发布。报告由总报告、六个分报告和专题报告组成。对分析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及相关话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旨在深化中国现代化视角下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研究。

今年的广州青年发展报告立足广州青年发展城市建设,结合青年发展城市指标,提出打造友好、创新、开放的立体青年发展城市体系:城市更加友好关注青年发展,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了解不同行业青年发展状况;年轻人在城市里更有前途。通过丰富创新支撑体系,赋能青少年成长发展,开辟人生价值实现空间;强调城市的开放包容,对海内外年轻人友好、有吸引力。力来实现元素的聚集。

总体来看,今年广州青年呈现出三个“显着”特征:一是广州青年人口数量和受教育程度明显上升,晚婚趋势明显;二是广州为年轻人营造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广州青年创新创业意愿显着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三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州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力明显增强。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主要形式,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也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瓶颈”包括就业前景狭窄和从事该行业的年轻人人数较少。

年轻人数量再创新高,晚婚趋势明显

报告指出,广州青少年数量再创新高,但地区分布不均。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显着提高,晚婚趋势明显,青年女性生育水平明显回升。

根据广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11月1日,广州青少年人口为713.52万人,十年间增加161.41万人,较前十年增加一倍。从地区人口分布来看,全市一半以上的青年人口分布在三个特大型区(白云区、天河区、番禺区)。青少年人口减少超过10万的地区是越秀区,减少比例最大。

广州青少年人口教育质量显着提高。约45%的青年人口接受过大学教育,其中,49.96%的青年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40.75%的青年男性接受过高等教育。 2020年青年人口中,受教育程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高中毕业生203.59万人、初中毕业生173.39万人、大学毕业生162.44万人,占比分别为28.53%、24.30%、22.72%。与2010年相比,初中生比例明显下降,而初中生和本科生比例明显上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320.93万人,占44.98%,提高14.31个百分点。

青少年普遍接受各级高等教育,青少年受教育程度发生根本变化。这也反映出近十年来广州高等教育在高中教育普及的基础上的快速发展。引进高学历青年人才政策成效显着,有利于广州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州年轻人口集中在中高龄结婚,晚婚趋势明显。 30-34岁青年未婚比例为26.22%,其中青年男性为32.59%,青年女性为18.66%。 20-24岁年轻女性未婚比例增幅大于年轻男性,表明女性晚婚趋势较男性更为明显。



广州年轻女性生育水平明显回升。总和生育率为52.51‰(即每1000名青年妇女平均生育53个左右),比2010年提高16.89‰。主要受二孩出生率大幅上升影响。近十年来,一胎出生率略有下降,二胎出生率上升13.60‰,三胎出生率上升3.45‰。得益于2014年和2016年独立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广州年轻女性总体生育率有所回升,特别是二胎出生率大幅上升。

“智普一体化”堵点亟待疏通

报告还研究了广州市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发现高技能人才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技能获取和“工作融合”的瓶颈需要克服。

广州市青年高技能人才调查发现,84.27%的受访青年是一线工人,只有少数参与单位新产品开发或技术改造; 79.4%的企业有正常的晋升技术等级制度,但只有53.31%的受访年轻人认为该制度有效;近50%的受访年轻人通过企业自评,获得的技术等级中,35.03%为现场技能(产品安装、调试、维护等)、综合技能(单件生产、产品开发、加工)开发过程中的组装、改进)仅占13.94%。目前企业紧缺的是复合技术人员和生产线维护技术人员。

在技​​能学习方面,广州年轻人学习技能的愿望强烈。获取技能的主要渠道是“学徒制”,他们担心新技术会取代劳动力。研究表明,“学徒制”是当前青年高技能人才获取技能最重要的渠道,也是最有效的渠道。受访者还认为学习技能最好的方式是“在职学习、师傅带徒弟”(54.08%),其次是集中培训(18.49%)、短期脱产培训(10.4%)并组织教学(10.05%)。广州市青年高技能人才技能发展现状及特点具有较强的学习意愿。他们认识到技能学习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注重跨工种的技术交流,普遍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充满信心。但他们也担心新技术的影响和劳动力的替代。

报告还提到,调查发现,产教融合、技能获取、“职业融合”等方面的堵点亟待疏通。职业晋升与高技能人才发展“双一体化”亟待细化指导。中小企业的“人才整合”“蓄水池”作用需重视。

个人成长是广州高校青年教师最迫切的发展需求

报告对广州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动机良好、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强,学校是否有发展机会是吸引高水平教师加盟的关键因素。

调查发现,38.1%的受访青年教师不再拥有学校编制,但与学校签订了一定年限的聘用合同,同意在合同期内实现一定的学术产出。 63.7%的广州高校青年教师认为,高校引进和留住高层次青年人才的首要因素是发展机会。分看不同群体,认为发展机会是吸引和留住人才关键因素的“海归”青年比例为59.7%,比没有留学经历的教师高出5.3个百分点;从就业状况来看,年轻合同制教师关注发展机会的比例比公办教师高4.8个百分点。相应地,除了经济收入外,个人成长是广州高校青年教师最迫切的发展需求。

非遗青年有高度责任感



青少年作为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力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对广州非遗青少年的整体研究发现,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目前广州非遗青少年参与的主要方式,兴趣和责任感是他们职业化的主要动力。广州非遗青少年的工作时间和收入受外界影响较大。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敢于创新,愿意承担责任,努力工作,愿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代言人。

目前,对于非物质遗传传承人的认定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就业前景狭窄,从事该行业的年轻人群体较少。同时,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有提高专业水平、增加传承人补贴金额的需求。

青年城市科技领域高度认可

报告指出,对科技公司工作的年轻人,包括技术岗位年轻人和管理岗位年轻人的调查发现,科技领域年轻人学历较高,对人际关系最满意,对知识产权保护最为满意,城市认可度较高。广州科技领域的年轻人具有丰富的海外经历和较高的学历。 19.2%的年轻人有海外经历,其中16.5%有海外工作经历,1.9%有海外留学经历,0.8%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61%的年轻人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其中12.1%拥有硕士学位,0.5%拥有博士学位。未婚单身群体突出,平均年龄28.2岁,科技领域年轻人未婚比例达到60%。

从科技人才激励措施、科技创新氛围、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智力产权保护、政府投资、人才培养和引进。从“不满意”到“不满意”“非常满意”分为1到5分。数据显示,受访者对广州科技创新环境的整体满意度处于平均水平以上,总体得分为3.41分。

大学生创新意愿强烈,但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完善。

为深入了解广州大学生创新发展现状和特点,对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广州大学生创新意愿强烈并获得多个获奖项目,但成果转化率不高。大学生最需要“资金”(79.33%)、“政策引导”(65.33%)和“团队成员专业技术提升”(62%)来帮助他们转化创新成果以及如何解决创业中的痛点。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过程。困难将决定广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的发展程度。

报告建议,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导师体系,支持企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企业导师应提前介入,将企业急需解决的障碍、痛点、难点问题列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题。同时,优化完善“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体系,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职院校设立两条赛道,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不同类别、不同年龄段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学、促创新创业,学习与创新相互促进,不断强化“挑战杯”等竞赛的创新教育功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张书红 通讯员 隋团旋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英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08:46 , Processed in 0.0626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