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10月29日电:发现“海外购物”蓝海,她如何“乘风破浪”跨境电商→
十多年前,正在美国留学的王明明发现了“海购客”的消费需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从服务购买海外产品的中国消费者到服务购买中国产品的海外消费者,她见证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崛起,也实现了自身业务的转型。
王明明坦言,她的创业历程赶上了时代红利,但把握红利并不容易。近日,美中电子商务贸易协会执行会长、风雷集团执行总裁王明明向中国侨网《侨商淘》讲述了她的创业之路和行业思考。
“海购”兴起,开启创业之路
2005年,王明明作为留学生赴美国深造。当时,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方兴未艾,新的商业模式逐渐涌现,人们的消费开始转向线上。一直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王明明敏锐地意识到商机的变化。
“当时,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了在网络上购买商品,以‘白领’群体为代表的一些消费者热衷于通过‘海淘’购买海外品牌产品。”发现这个“蓝海”市场,王明明于2010年与团队创立风雷快递,通过与北美电商平台合作,为这些消费者提供国际物流服务。
“起初我们只有一个占地700英尺(约65平方米)的小仓库和两名留学生员工,这就是我们创业的方式。”王明明回忆,公司成立时,每天只能接待十几位客户。随着国内“海购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公司业务量也出现爆发式增长。
三年后,他们的日均订单量已达到20,000份,仓库面积也扩大至30,000平方英尺(约2,800平方米)。为了方便消费者网上下单,他们还探索建立了拥有80万注册用户的云平台。
激流转弯,打通双向“链条”
2015年,王明明和他的团队探索了在综合保税区设立仓库的运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性价比更高的跨境电商服务。与此同时,中国商品也打开了美国市场,从中国购买商品运往美国的“反向海购”现象开始抬头。
“一位熟悉的客户问我,为什么不利用现有的仓库接收中国商品,服务美国消费者呢?”客户的问题唤醒了王明明和他的团队。他们利用前期积累的物流经验来转型业务。开始在美国布局配送中心。
“中国商家在完成产品选型后,会将货物运送到港口。货物通过海运到达美国后,将直接进入配送中心仓库。当美国消费者通过在线平台下订单时,我们会将货物运送到美国。”货物按照订单要求快递到客户手中。”王明明表示,配送中心的作用就像一个“临时中转站”,提高了订单响应效率,有效节省了物流时间。
仓库配送中心内景。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5年至2017年,王明明和他的团队根据美国电商行业的情况,在全美部署了6个配送中心和9个仓库地点。 “结合之前搭建的云系统,中国跨境电商省去了与美国供应链各级服务商对接的复杂事务。”王明明表示,这种“不见面就能完成订单”的系统,在疫情期间一直在使用。在此期间,我们的优势得到了发挥,公司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从2020年到2022年,我们的仓库和配送中心面积扩大了五倍。”王明明表示,如今的仓库及配送中心总面积已达到超过150万平方英尺(约14万平方米),容纳的货物品类包括超过50万种,风雷已从从物流服务提供商向综合性、全链路、全渠道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风雷集团仓储配送中心。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可以说,我们的业务已经赶上了时代发展的红利期。”王明明表示,从服务消费者海淘,到为跨境电商进入美国市场提供解决方案,业务转型的驱动力是中国商品的国际认可度越来越高。 “很多‘民族潮流’、‘民族品牌’涌现,中国的精品、优质品牌受到国际消费者的喜爱,我们的生意自然也会随之转向。”
成功之道在于“本土化”
在跨境电商市场的竞争过程中,除了传统电商平台和垂直跨境电商商家外,还有社交媒体平台、新兴电商平台等市场主体参与其中。从事跨境电商业务。 。
王明明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之道在于本土化战略。 “不仅是产品的本土化,也是电商平台的品牌本土化,不仅需要‘互联网+’的技术支撑和流量运营,更需要实际适应当地市场环境。”这需要商家对当地的法律法规、法规和市场政策、数据安全保护、物流等基础设施系统等各个方面都有清晰的认识。”
准备货物进入仓储和配送中心。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明明表示,公司非常重视留学生队伍的培养。 “他们了解中美文化,勤奋灵活,通过深耕各细分市场的垂直领域,可以服务于该领域各种规模的中国制造商,甚至帮助他们在行业内打造品牌效应。美国。”
面对传统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制约,王明明也在探索新的跨境电商运营模式。 “我们通过‘前置展览、后仓+展销会’的模式,进一步拉近了客户与客商的距离。客户不用亲自来中国看到、触摸中国产品,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接受。”生成订单”
她表示,未来将继续与行业协会、商会合作,为中国跨境电商走出去提供第一手市场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