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弗洛伊德的三个我:本我、自我与超我,你真的了解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9988
发表于 2024-11-22 23: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先简单解释一下弗洛伊德的观点,然后举一个与弗洛伊德理论不同的例子。

三个“我”的解释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我们的行为可以被视为内心活动的表达:我们受到欲望的驱使,同时又受到良心的控制。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主要有三个要素: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其实这三件事并不难理解。打个简单的比方:美国动画片大家都应该看过。当一个人做出道德决定时,天使和恶魔常常会出现在他或她的周围。天使会告诉他(她)该怎么做才符合道德标准,而魔鬼则让他(她)随心所欲,做任何让他(她)觉得舒服的事情。而且这个人常常优柔寡断,不知道该听谁的。

我们再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假设我们正在节食,突然看到巧克力看起来很好吃。这时,“天使”就会告诉我们:“你在节食吗!”那么“恶魔”又如何呢? “为什么要节食?饿了就得吃饭,更何况是美味的巧克力呢?”天使与恶魔就这样冲突,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我们试图同时满足天使和恶魔:“那就拿一小块吧。”

在上面的日常生活例子中,“做决定的我们”、“天使”和“魔鬼”可以分别代表问题中的三种“我”。

这三个“我”对于“应该做什么”都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之间的斗争是由强大的动机驱动的。三者中最早的是本我,因为本我是动物的本能(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等),本我在人出生时就存在。另外两个是后来形成的。

现在我来说说心理防御机制。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我吃饱了想说几句话,而是标题中的问题包含了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问题。你可以重读一下这个问题,你会发现这个问题问的是“心理防御机制”。我首先介绍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并引用维基百科中大量心理防御机制的例子来说明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引用Wiki的原因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例子太多了,我的精力有限,无法一一解释。而且,我的引用符合维基百科引用标准,即标明了维基百科及相关条目的URL。请注意,如果您在评论区再次提及“为什么要提到心理防御机制”等疑虑,我不会做任何解释并屏蔽您的账号。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可能会报告你的智商太低了。

心理防御机制( )

当上述三个“我”之间的斗争过于激烈,矛盾无法调和时,我们就会产生焦虑等情绪()。这时,自我就会利用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维基百科对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如下:

心理防御机制或简称心理防御(又称自卫机制、防卫机制、防御机制、自我/)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对自我的自我压抑。这种压抑就是自我,完全是一种潜意识的自卫功能。它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痛苦、紧张、焦虑、尴尬、内疚等而有意或无意地使用的各种心理调节。

维基百科中常见心理防御机制的示例

否定()

指为了保护自我而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制。意志力薄弱、知识结构简单的人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否认机制。

当孩子打碎东西、制造麻烦时,他们常常用手遮住眼睛;

癌症患者否认自己患有癌症;

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去世;

妈妈出车祸了,不愿意的时候不肯接受。歪曲()

它是一种扭曲、改变外在事实以适应内心需要的心理防御机制。用夸张的想法来保护受挫的自尊是扭曲的一种特例。扭曲所表现出的最常见的精神病现象是妄想或幻觉。妄想是对事实和强烈信念的误解,例如顽固地认为配偶不忠。幻觉是大脑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凭空感受到的声音、图像或触觉反应。他们脱离现实,严重歪曲现实。

虽然昨天和女朋友分手了,但是我以为我要和女朋友结婚了,甚至还到处给亲戚朋友发喜帖。反应生成 ( )

又称逆向,或矫枉过正,是指有意识地采取一些与潜意识完全相反的观点和行为。因为真实的意识显得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引起内心的焦虑,所以以相反的方式释放出来。

一个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充满敌意的继母,常常会溺爱孩子,试图证明自己对孩子没有敌意。

又如,过度热情或自吹自擂的行为,是对潜意识中压抑的、不易与他人交往或自卑的强烈冲动的反应。当某人想要照顾自己但明显照顾他人时,“讨厌”他们真正喜欢的人或事物,或者“喜欢”他们讨厌的竞争对手或他们不喜欢的职位。

有些人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却无法接受,因而产生强烈的反同性恋倾向;

班里那个暗恋她的女生故意嘲笑她。

反应形成在男性中比其他防御机制更常见。因为社会期望男人有一个坚强的形象,但事实上,在被要求练习坚强的过程中,大多数男人对自己的缺点变得更加敏感和焦虑,但这些缺点和焦虑情绪却无法表达。 (现实环境不允许),所以男人只能隐藏自己的焦虑,通过攻击自己的缺点来想象自己坚强。因为男性的攻击性形象被视为合法且政治正确,这对那些更练习强人的男性有利,导致他们的行为更加明目张胆。但在拥有更新观念的女性和男性看来,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人类历史上,一些引发战争和反人道主义担忧的不恰当政治思潮就是由于这种影响而诞生的,比如纳粹主义。转移或置换()

在一种情况下危险的情绪或行为会转移到另一种更安全的情况下并得到释放。通常强者的情感和欲望都会转移给弱者。



镇压/抑制 (/)

“压抑”是指当一个人的某些观念、情绪或冲动无法被超我接受时,将极其痛苦的经历或欲望下意识地压抑到无意识中,使个体不再因此而产生焦虑和痛苦。 ,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主动遗忘(不是否认事实),有时表现为口误和笔误。 “压抑”就是有意识地做同样的事情。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欲望仍然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类的行为。

投影()

又称外向投射,是指将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思想、动机、欲望或情绪主观地转移到他人或其他事物上,以逃避责任或将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从而获得一种解脱。 。它包括严重的偏见、因猜疑而拒绝亲情、以及对外部危险的过度警惕。

一个不努力学习、考试作弊的学生,会认为其他学生也不努力学习,考试作弊也很好,甚至比自己还差。 “以小人之心,论君子之心”,也属于这种情况。

强奸犯认为受害者衣着暴露,这促使他实施犯罪。摄取()

也称为内向投射,与投射相反。指不加选择地广泛地吸收外界的事物,并将其转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由于摄入,有时爱和恨的对象会象征性地转化为自我的组成部分。例如,当人们失去所爱的人时,他们常常会模仿失去亲人的特征,让这些人的行为或偏好出现在自己身上,以安慰因失去亲人而带来的痛苦。相反,对外界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在极端情况下,会变成厌恶自己、自杀。内射也可能是一种自罪的表现,他们常常会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征,以减轻对死者的愧疚感。内射或认同的对象往往是爱、恨、惧的人,尤其是父母。

一名学生对一位勤奋的女同学产生了感情,但却无法表达,并偷偷开始比她更努力地学习。

看到人类残害动物,他们意识到做人实在是太可耻了,对自己产生仇恨,甚至可能会自残、自杀。身份或身份证明 ()

它是指一种无意识的倾向,有选择地吸收、模仿或服从自己普遍尊重和尊重的另一个人或群体的态度或行为,将对方的长处视为自己的长处,使之成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表达,是为了吸收别人的优点,增强自己的感受能力、安全感和接受度,并掩盖自己的缺点。一般来说,模仿的动机是爱,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模仿也可以是儿童早年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活动。

模仿有两种,一种是近似模仿。另一种是利用别人的长处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和欲望。

模仿又可以分为“令人厌恶的模仿”、“强奸犯的模仿”和“失落的模仿”。

升华()

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找到另一种方式,以符合社会认可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获得本能的满足。

堕落的情绪()

又称回归、回归。当人们感受到严重的挫折时,他们就会放弃成人的方式,退回到一个不那么困难和安全的时期——童年,在那里他们用原来幼稚的方式来应对困难,满足自己的欲望。彻底放弃努力,让自己重新开始依赖别人,从而彻底逃避成人的责任。这种倒退行为常见于临床癔症和疑病症。短期、暂时的回归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必要的。

幽默

它是指用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对压力情况或表达潜意识的愿望。通过幽默表达攻击性或性欲不需要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抗。在人类的幽默表达方式(例如笑话)中,性、死亡、消除、攻击等话题最受欢迎。它们包含许多压抑的想法。利他()

以替代性和建设性的方式服务他人,并本能地实现自我。它包括良性建设的逆向形成、慈善行为以及对他人的互惠服务。利他主义与投射和发泄的区别在于,它为他人提供真实的而不是想象的好处。它与相反的区别在于它允许用户至少部分满意。压制()

尽管解决冲突的冲动在意识中出现,但有意识或半意识地决定推迟它。这个机制包括在困难中寻找一线希望,把已经认识到的不舒服的感觉降到最低,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推迟而不是回避困难。使用压制的人会这样说:“我明天会考虑这件事”,他们确实会记得在第二天考虑这件事。预期的()

对未来不舒服的感觉做出现实的期望或计划。智能化()

为了在情感上使自己与压力事件分离,合理化通常并不涉及接受现实,而是通过对自己有利的理由为自己辩护,阐述所面临的困境,并通过这种方法使自己的行为或行为合理化。情境,隐藏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情况。智能化包括过分关注非生物而避免与人产生亲密的感情,过分关注外在现实而避免表达内心感受,或过分关注不相关的细节而避免感知整体。强迫性的思想和行为也包括在内,尽管它们也可能被视为某种形式的内心位移。

医生在医院里面对生、老、病、死,不动感情,减少内心的焦虑。

智能化包括以下机制:隔离( )、合理化( )、仪式( )、抵消( )、补偿( )和神奇思维( )。

合理化()

也称为掩饰,是指无意识地使用看似合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证明不可接受的情绪、行为或动机,使其可以接受。

合理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酸葡萄心理,指的是说得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好的;甜柠檬心理学,指没有葡萄只有柠檬的时候说柠檬是甜的;推诿责任(),这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归咎于其他原因,并找人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三人都掩盖自己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静。补偿()

它是指个体因某种身心缺陷而无法实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取得成功的活动来弥补某种能力缺陷,弥补因失败而产生的自卑感。

抵消()

这是指利用象征性的事物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心理不适的一种心理防御技术。健康的人经常用这种方法来减轻自己的愧疚感、愧疚感,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丈夫在酒店呆得太晚,他可能会带回家一件更贵重的礼物给妻子,以此来抵消自己的愧疚感。



孩子因为犯了错误,所以在父母面前刻意表现得很好。

有时候,抵消效应并不是用来弥补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用来抵消内心的愧疚,或者是自己认为邪恶的想法。

母亲照顾孩子时,不小心撞到门或桌角,就哭起来。母亲常常敲门或敲桌子来安慰孩子。其实,并不是大人相信门或桌子真的会打人,也不是认为他们通过击打门或桌子来帮助孩子发泄愤怒。只是他们心里不安,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所以必须做点什么。事情就象征着“我也尽力了”来抵消他们的愧疚。

有一个病人,曾经不小心说错话,犯了一个错误。从此以后,他每说一句话,都会吸一口气,表示自己已经收回刚才说的话,不算数;或者他会用手捂住嘴。这说明我什么也没说,这让我心里踏实多了。

如果你不小心打喷嚏并触摸了某人,请说“对不起”以抵消你的愧疚。隔离()

将一些事实与意识领域隔离开来,阻止自己意识到它们,以免引起精神不适。这里所说的部分事实是指整个事情的一部分,而最常孤立的部分是与事实相关的感受部分。

不要谈论人的死亡,而要谈论逝去或永眠等,这样就不会感到太悲伤或不祥;

向别人讲述你自己的创伤故事,却说这是你身边朋友的案例,会让你觉得这件事没有发生在你身上。幻想()

是指当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由于自己无法实际处理问题,而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如何处理困难,从而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中,从而获得心理平衡。这也是思维倒退的表现。理想化有助于一个人的安全感,但也会导致错误的自尊,因为理想化是高度自恋的。这种保护机制常常被弱者所利用。理想化()是幻想的表现之一,是指为了获得安全感而高估他人的人格特质或能力的现象。

“灰姑娘”的幻想是一个在现实社会中受到欺凌的女孩,坚信有一天她会遇到一位英俊的王子般的人物,可以帮助她摆脱困境。

被打后,由于无法反抗,他幻想着打败敌人来满足自己的复仇欲望。转变()

指精神上的痛苦,将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而避免心理上的焦虑和痛苦。

癔症患者内心的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表现为躯体症状,如瘫痪、失声、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患者自己对此完全没有意识到,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这是病人的意识无法承认的事情。

考试前,我感到胃部莫名剧烈疼痛。游离()

暂时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或感受,以避免情绪困扰。与神经质的否认同义。它可能包括神游、歇斯底里的转变反应、突然的、毫无根据的优越感或漠不关心,以及短期否认自己的行为或感受。它还包括缓解焦虑或痛苦的忙碌行为、通过在舞台上表演“安全”表达本能欲望、以及暂时滥用药物或宗教“欢乐”来麻痹自己的不愉快感受。 ”。解离比扭曲更容易被别人理解,更能为他人着想,也比发泄更短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防御机制有些看似怪异,有些甚至让人感觉自欺欺人,但它们对维持人类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正确或过度使用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

举一个与弗洛伊德不同的观点的例子

荣格主要在两点上不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

荣格对人性采取了更积极的看法:人们在学习处理本能冲动的同时尝试开发自己的潜力。荣格区分了个人无意识( )(类似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潜意识)和集体意识( ),即原型( )。

多于

参考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自我和

本我自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

心理防御机制

指南

羊城地铁新闻 - 2012年11月5日

英雄的:在视频中使用

原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14 23:50 , Processed in 0.0644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