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黄-中药黄芩-中药黄柏
中药中有著名的“三黄”,“三黄”指的是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味药。这三味药都属于清热、降火、燥湿类药物,且味苦、性寒。后世为了便于记忆,就把它们统称为“三黄”。它们虽然都有相同的清热燥湿之功,但在临床运用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
黄芩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临床善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惊风、吐血鼻衄、头痛鼻渊等症。黄芩可配知母、桑白皮、荷叶、银花、连翘、桔梗、桔仁等,用以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病症;能配生石膏、山栀子、大黄、生地等,用于治疗鼻衄、血热斑疹等病症;可配苍耳子、知母、木笔花、桑白皮、赤芍等,以治疗鼻窦炎等;与夏枯草、双钩藤、菊花等相配伍,能够治疗肝炎上炎引发的眼花、目赤肿痛、心烦头晕等病症。黄芩还时常被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出血证。本品具有清热安胎的功效。它与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能够治疗胎热引发的胎动不安;与当归、白芍、白术等药物一起使用,可医治血虚且有热的胎动不安。
———
黄连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https://img1.baidu.com/it/u=4217311311,355730917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475&h=475
治疗肝火旺所至的口苦泛酸时,常与吴茱萸配伍。当治疗由心火亢盛导致的胸闷、心痛以及夜晚无法入睡的症状时,常常会将其与瓜蒌、半夏等药物进行配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连里面包含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甲基黄连碱、木兰碱等物质,对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痢疾球菌、霍乱弧菌等都具备较强的抗菌作用。所以,黄连是一种十分优良的抗菌消炎药。
———
黄柏
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黄柏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一些病症。比如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的病症,像淋病、痢疾、尿浊带下等;用于治疗骨蒸劳热梦遗等病症。在治疗痢疾时,常常会与木香、黄连,马齿苋、白头翁、秦皮等搭配使用。当治疗湿热下注所导致的泌尿感染时,通常会与栀子、大黄、龙胆草、木通、瞿麦、当归等进行配伍。而在治疗血尿时,又常常会与小蓟、地榆、白茅根等搭配起来。治疗妇女带下、常与车前子、芡实、苍术等配伍。
https://img0.baidu.com/it/u=1663816242,92420739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4
黄芩、黄连、黄柏三者皆为清热降火药。黄芩侧重于清上焦肺火,肺热咳嗽的患者多会使用它;黄连更偏重于清中焦胃火,并且在泻心火方面很擅长,对于湿热泻痢、痞满呕逆以及心火亢盛、高热心烦的情况效果很显著;黄柏则偏于清下焦相火,像阴部的湿热、大肠的湿热、尿路感染等情况多会用到它。临床上,若遇有心炎、肺火的情况,通常会先选用黄芩;若遇有胃炎的情况,常常会选择黄连;若遇有大肠及膀胱湿热火盛的情况,可选用黄柏进行治疗。然而,这三种药都具有苦寒的特性,会损伤脾脏,不宜长期使用,以防伤及脾胃。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更要谨慎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路
魏玮教授在临床上擅长用半夏泻心汤来治疗寒热错杂的胃痞病症,此方中有黄芩和黄连这两味药。脾胃处于中焦位置,是阴阳升降的关键枢纽。若脾胃虚弱,寒热相互纠结,就会形成痞证。中气一旦受到损伤,升降就会失去正常秩序,所以上面会出现呕吐症状,下面会出现肠鸣下利的情况。治疗时应调节寒热,补益益气,调和胃腑,消除郁结。黄连和黄芩作为方中的佐药,凭借它们苦寒的功效来泄热并开通痞证。依据药物归经的说法,黄连归心经以及胃经,然而黄芩归入心经和肺经,通常不将其作为胃经的药用。这意味着只需使用一味黄连就可以了,那为何还要使用归入肺经的黄芩呢?在中医学的观念里,在五脏当中,负责升降的是脾和胃,脾主要负责升清,胃主要负责降浊;肝脏的清气会跟随脾的清气一同升达,肺部的浊气会随着胃的浊气一起下降。肝气能够舒达,这有助于脾气的升清;肺气能够肃降,这有利于胃气的降浊。这就是需要用黄芩来清肃肺气的缘由。所以在方剂中用黄芩和黄连这两味药来泄热开痞,再结合其他能够温中散寒以及甘温补脾的药物,通过辛味药来开泄、苦味药来降泄,达到寒热并调的效果,以此来治疗疾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