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标签,你真的看懂了吗?
“看营养标签,每100克沙拉酱含76克脂肪,NRV(营养素参考值)是127%,是不是意味着如果当正餐吃,不但不会减肥,反而会长胖?”“看营养标签,每100克方便面含1990毫克钠,是不是意味着太咸,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今年春季热线期间,不少细心的消费者打来咨询,今年以来,他们发现不少食品包装上都增加了营养成分表,但这些标签到底该怎么读?元旦起预包装食品须贴营养标签
今年1月1日起,我国首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实施,规定预包装食品必须在外包装标签上标注(“14”),包括:食品的能量,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四种营养素的含量及其各自的营养素参考值。此举意在让消费者了解自己吃下的食物背后的营养信息。
昨日,记者调查了家乐福、世纪联华、卜蜂莲花等几家大型超市发现,目前上海地区销售的饼干、饮料、糖果、方便面、牛奶甚至速冻食品,包装上均有营养标签,除了上面列出的必选项目(“1+4”)外,部分营养标签还列出了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等更多信息。
食品营养标签犹如“营养参考标尺”
营养标签怎么读?虽然大部分预包装食品都有营养成分表,但很多人对此还是一头雾水。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20位消费者,仅有2位表示“注意到了外包装上的营养标签,但不知道怎么读”;而18位则表示“没注意过”,“买食品时只知道看品牌、口味、价格、保质期”。
“食品营养标签就像一把‘营养参考尺’,它迫使生产厂家必须明码标价,难以造假;也让消费者了解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便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市疾控中心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新规一方面禁止食品生产厂家标注虚假信息,比如标有“低钠”、“低糖”、“低脂”等的食品是真“低”还是假的,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消费者看完营养标签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进行选购,这对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尤其有帮助。(记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