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第二届良渚论坛开幕:西班牙作家罗茜奥·奥维耶多分享文学交流心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662
发表于 2024-11-29 06: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潮讯客户端记者 颜丽丽

“借助‘良渚论坛’平台,我可以和很多中国作家面对面交流,感觉很棒!” 11月24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开幕。外国作家代表罗西奥·奥维耶多发表了诚挚的主旨演讲。

作为西班牙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西班牙文学最高奖项塞万提斯文学奖评委,罗西奥·奥维多的日程十分繁忙。但聘用她的过程很顺利。在第二届“良渚论坛”开幕前,记者通过中国诗词学会会长杨科联系到她,并递给她一份采访提纲。她爽快地答应了,并在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罗西奥·奥维耶多。潮报记者 彭鹏 姚迎康 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积极的回应源于她对文学交流的衷心呼吁。

为她打开中国“门”的第一本“向导”是书:小时候学法语时,她读过妈妈买的《中国传奇》;后来,她在中国旅行后写了关于马可波罗的文章。她对自己的游记产生了兴趣……“这些为我指导中国学生写论文、进行拉美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铺平了道路。”在阅读文学、研究文学、创作文学的过程中,她不断思考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主义之间的关系。



在她看来,人与文学的相遇是文化与文明的“相遇、惊喜、融合的过程”。 “文学是由语言符号组成的。而语言符号是一个民族群体集体认知和意识的反应,带有文化的印记。”她认为,对新事物感到好奇,了解新事物,然后潜移默化地受到新事物的影响,这就是人。 ——当然也是作家的——本能反应。

罗西奥·奥维耶多还是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协会主席。拉丁美洲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中国来说,马尔克斯、卡彭蒂埃等人的作品在普通读者中享有很高的认可度,对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整合带来创新,创新激发好奇心。她介绍,几乎所有举世闻名的拉美文学作品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文学爆炸”之后产生的,本身就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1962年被普遍认为是“文学爆炸”的一年。开始了。一群当时来自拉美国家的流行作家参加了一次会议,并达成共识,要打破长期存在的文化障碍,创造出不仅属于自己国家,而且属于整个拉美国家的文学。美国。

事实上,她本人也受到了世界各地文学的影响。她专门为记者准备了一份电子文件,列出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数十位作家的名字。在清单的最后,她抱歉地写道:“如果不是篇幅所限,我还可以说更多。”

从集体经验到个人经验,罗西奥·奥维耶多不断强调“沟通”的重要性。 “无论是跨越时间还是空间,交流都是文学丰富生长的必要条件。否则,一个民族的文学就会枯燥乏味。”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沟通已成为必然。许多阻碍沟通的现实是无法避免的。她遗憾地注意到,对话平台的缺乏让人们“无处表达”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在此背景下,罗西奥·奥维耶多越来越认同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平等、互学、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记者了解到,几个月前,罗西奥·奥维耶多与几位中国诗人一起荣获“欧洲诗人双年奖”。 《欧洲诗人》由一位旅居西班牙的华人创办,是欧洲唯一的中文诗歌杂志。而且,主办方计划明年举办中西文学奖,希望邀请她担任评委。对此她深感感激和自豪,并肯定了“欧洲诗人”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文学奖项可以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学交流。但很多奖项只考虑本国的情况。”

是什么赋予了中国诗歌期刊如此国际化的视野?罗西奥·奥维耶多渴望通过参加“良渚论坛”,近距离观察中国文学和文化来寻找答案。她甚至考虑“即将”将一些中国作品翻译成法文或英文,为丰富多彩的文学翻译事业做出贡献,“我认为中国文学已经是世界文学中有价值的参考。”

“伟大的文学或者伟大的文学运动总是出现在充满冲突和挑战的时代。”罗西奥·奥维耶多认为,世界可能正处于文学最好的时代,而中国正在推动这个“伟大”的诞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23:46 , Processed in 0.0616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