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当代中国知识界期待重新发现拉美:文学爆炸后的深远影响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805
发表于 2024-11-29 06: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文学爆炸”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期待重新发现拉丁美洲

新华社记者石景楠

20世纪80年代,随着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直关注拉美文学的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拉美文学热潮。寻根文学、前卫写作应运而生,文坛焕然一新。

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表示,这股强劲的拉美文学热潮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拉美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之大,“可能超过世界上任何时期的任何流派、学说、文学团体。它对中国文学造成的震动,基本上就如一场地震或火山爆发一样”。爆发。”

莫言以及一大批中国作家都受到了这种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1984年我第一次读《一百年的孤独》时,我的心情就像马尔克斯在巴黎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时一样: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莫言从未否认马尔克斯等拉美作家启发了他的文学创作。

三十年后,拉美再次成为中国知识界关注的焦点。读者的视野不再满足于“文学爆炸”的经典作品。但近年来编译的有关拉美国家政治制度、经济走势、思想学术等方面的著作尚未充分回应中拉文化思想交流的迫切需要。 。



由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微文化研究中心、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拉美思想学术翻译系列”项目近日在京启动。专家表示,希望通过翻译拉美意识形态经典,促进中拉在文化领域的深入了解,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南南合作”贡献力量。

该翻译丛书主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滕薇表示,回顾新世纪以来国内拉美研究,她发现翻译成就主要集中在经济贸易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研究、国际政治等,介绍拉美思想和学术传统。相对稀缺。国内知识界尚未完全勾勒出拉美思想的“漫长海岸线”,大片肥沃的知识土壤仍有待中国学者去耕耘。

“这不是拉美研究界内部的翻译项目,但我们希望搭建一个跨学科、跨文化、跨语言的思想交流平台。我们希望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重新发现拉美,并与拉美进行互动。”对话。”滕伟表达了这个翻译系列的初衷。

学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拉美作家审视历史与文化、民族与世界,观察社会变迁,运用新颖的文学表达方式,为变革中的中国文坛提供了一定的出路和范本。文坛关心的一些重大话题,如走出去、现代性、民族化、纯文学等都起源于这里。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拉美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理应受到中国知识界更多关注。

北京大学西葡语言文学系教授赵振江认为,通过权威翻译向国内介绍20至21世纪拉美人文思想经典,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互利共赢。中拉之间的学习,填补学术空白,加强中拉关系。促进双方学术和人文合作。



清华大学教授王辉表示,了解自己、了解拉美、了解中国呈现方式的变化,是这个系列的价值所在。

据该丛书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冉介绍,编委会目前精选了第一套拉美思想经典著作,共10个类型,重点关注20世纪上半叶拉美思想史。主要是基础性作品,如《爱丽儿》、《宇宙竞赛》、《古巴烟草与蔗糖的对抗》等。部分翻译稿件已经进入准备和翻译阶段。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引进拉美思想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表示,希望该系列丛书能够反映最新的问题意识,呼应中拉之间相互嵌入的当代问题。 (超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04:06 , Processed in 0.0764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