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人民文学创刊历史与重要转折点:从1949年至今的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662
发表于 2024-12-3 07: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期刊历史广播

编辑

《人民文学》创刊号

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学》创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文学杂志。应《人民文学》首任主编茅盾先生的要求,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文学》创刊号题词“希望出版更多的好作品”,郭先生莫若题写了“人民文学”的题名。 [2]

从《人民文学》第一期到第三卷第二期,《人民文学》的出版发行全部由新华书店承担;从第三卷第三期起,出版社改为人民出版社,从第四卷第一期起,更名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但出版社不变。 [7]

1951年下半年至1952年上半年文艺界整风学习运动中,《人民文学》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折”。不仅创刊以来的一系列“严重错误”被一一“清算”,而且副主编艾青被公开点名和严厉批评,导致该刊领导层首次大“洗牌”。整风运动和领导层改组也影响了该刊的正常出版进度。 1952年3月停刊一期,次月增补3月、4月刊。 [8]

1958年1月,《人民文学》不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经营,改由《人民文学》编辑部出版。 [9]

创刊17年来,《人民文学》出版了反映军队生活、革命战争和日常生活的文艺作品数百万字。

1963年秋以后,“左”倾思潮再次加剧,“人民文学”再次受到极大的限制。虽然通过《新花》、《说书》等栏目的创作,在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1964年以后的版面很难再列出引人注目的作品了。 [10]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风暴爆发,《人民文学》受到空前的压力,被迫停刊。

《人民文学》复刊后第一期封面

1972年夏,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示和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并亲自制定的《关于出版工作座谈会的报告》中准备文艺出版物的精神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人民文学》原副主编李季开始筹备《人民文学》杂志的恢复出版。但“四人帮”却迟迟不获批,一年后团队解散后来。 [7]

1975年7月25日,毛泽东主席提出“调整党的文艺政策”。 “四人帮”感受到压力,向文化部部长于惠勇提议创办“人民文学”,但不被允许称为“恢复出版”。袁水帕任主编。 [11]

1976年1月,《人民文学》复刊。 [3]

改革开放后,《人民文学》打开了中国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大门。

1978年至1982年,《人民文学》连续多年举办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首次以制度化形式建立了文学评价标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文学颁奖活动。 [12]

1980年初,中国作协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民文学》交给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民文学》的开启和推动了前卫文学的发展。 [10]

自2007年以来,《人民文学》每年都会出版三四部小说。 [13]

2011年,英文版《人民文学》(《路灯》)创刊,意为“中西文化交流之路上的光明”。 [14]

2015年以来,《人民文学》陆续推出法文、意大利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外文版。 [15-17]

毛泽东为《人民文学》创刊号题词

广播期刊状况

编辑

列方向

《人民文学》主要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纯文学作品。 [1]

《人民文学》设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新浪潮等栏目。每年都会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设相关栏目。 [18]

《人民文学》于1998年开设“小说新人”栏目,介绍20世纪70年代作家的部分作品; 2002年,开设“新浪潮”栏目,专门报道首次出现在杂志上的新人; 2010年,本期推出第二期“非小说”专栏,呼应20世纪50年代的“特征”; 2017年开设“90后”专栏。 [19]

资源保障

2014年10月,《人民文学》杂志自主开发运营的文学作品数字阅读平台“行客”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以创作严肃文学为核心内容,以在线签约、独立出版、多元化排序、聚合互动、科学计费为特色的数字出版阅读平台。内容涵盖“五四”新文学到短篇小说及当代创作评论。 [20-21]

合作交流

1977年12月,《人民文学》在北京召开文学工作者座谈会。主要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12]

2014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文学部艺术联合举办2014年第8期《人民文学》(军事文学专刊)作品研讨会。 [22]

2015年7月,《人民文学》杂志社与鲁迅文学研究院在北京联合主办“中国当代文学与英语世界的互动”研讨会。 [23]

2019年12月,《人民文学》杂志社与湖北利川市政府在北京联合举办“生态文学水杉树”研讨会。与会作家、评论家聚焦利川市生态资源优势,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式探讨生态文学创作。 [24]

广播期刊结果

编辑



出版发行

1962年5月,毛泽东应《人民文学》的邀请,首次在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六首诗》。 [12]

1977年,《人民文学》第11期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将描写十年动乱的文学作品“伤痕文学”推上了主流文学的平台。 [12]

1978年,《人民文学》创刊号发表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在公众中树立了知识分子的正面形象和科学的声誉。 [10]

1979年,《人民文学》第七期发表姜子龙的《乔导演上任记》,开创了文学改革的先河。 [12]

1980年,《人民文学》第10期发表了北岛的诗作《宣言》,为那个时代发声。 [12]

从创刊到2004年10月的55年间,除1966年6月至1975年12月停刊外,《人民文学》共出版542期,其中1949年10月25日出版1期。1966年5月12日(第一期)出版)至1966年5月12日(5月号),共出版198期; 1976年1月20日(恢复出版)至2004年10月3日(10月号),共出版344期。 [7]

截至2009年10月,《人民文学》共发行602期。 [2]

《人民文学》自创刊以来,先后刊登了赵树理的《三里湾》、老舍的《红旗下》、邓以光的《天堂》等小说节选,并先后出版了麦家的小说《风》、毕飞宇小说《推拿》、贾平凹作品《计花》、严歌苓小说《多河阿姨》、刘震云的小说《一句胜万句》和张陵的小说《金山》。 [13]

据中国知网2019年12月26日统计,《人民文学》发表文献数为13910篇。 [4]

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19年12月26日统计,《人民文学》文献数量为4112篇。 [5]

据微谱网2019年12月26日数据显示,《人民文学》发表文章数为8917篇。 [6]

影响因子

据中国知网2019年12月26日统计,《人民文学》累计下载次数、累计引用次数为6808次。 [4]

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19年12月26日数据显示,《人民文学》已被引用783次。 [5]

据唯品网2019年12月26日数据显示,《人民文学》被引用1078次,H指数12,影响因子0.0476。 [6]

纳入状态

《人民文学》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概览》(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 [4]

《人民文学》被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收录[4-6]

荣誉表彰

《人民文学》荣获社会科学双奖期刊、“致敬建国70年”、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等荣誉。 [4] [25-26]

1978年至1982年,连续五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评选中,《人民文学》发表的作品占获奖数量第一名; 1977-1980年、1981-1982年两次举办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的作品《哥德巴赫猜想》、《人与怪物之间》、《船长》均榜上有名。 [10]

1986年鲁迅文学奖设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的首批获奖作品有第一版阿城的《赵一曼女士》、陈士旭的《市长之死》、和珅的《岁月》。以及多年之后》,还有李国文的《涅槃》。 》、第二节石树清的《清水刀》和桂子的《被雨打湿的河》,第三节的毕飞宇的《玉米》和孙慧芬的《歇马山庄》,魏巍的《老郑的女人》 ”、王光明、蒋良刚的《中国有一座鲁西监狱》、田二的《一个人放灯笼》第四期色彩》、葛水平的《喊山》、郭文斌的《吉祥如意》、第五期王诗月的《国令》、第六期滕小兰的《美好的日子》、肖江红的《糯面》、周易的《警察的一天》第七期。 [19]

《人民文学》首发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有刘震云的《一句胜万句》、毕飞宇的《按摩》、李佩孚的《生命之书》、《徐怀忠的《风》和陈妍的《主角》。 [19]

文化传统广播

编辑

形象识别

形象识别

“人民文学”的题名是郭沫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题写的。 1976年复刊后,题名和题词取自毛泽东1962年征得毛泽东同意后给《人民文学》主编的信。 [19]

精神理念

《人民文学》首任主编茅盾先生提出了“出版文字”的信念——“通过多种文学形式反映新中国的成长”、“创造富有思想性的人民文学”。内容和艺术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 。 [2]

期刊领导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人

位置

姓名

主编

施占军

副主编

徐泽臣

参考:2019年12月中国作家网[2]

《人民文学》原主编

历任领导人

《人民文学》原主编

任期

姓名

1949年10月-1953年6月

茅盾

1953年7月-1955年11月

邵全林

1955年12月-1957年11月

严文静

1957年12月-1966年5月

张天翼

1976年1月-1976年冬季

袁水牌

1977年初-1978年10月

张光年

1980年4月-1983年7月

1978年11月-1980年3月

李吉

1983年8月-1986年12月

王猛

1987年1月-1990年3月

刘新武

1990年2月-2004年9月

刘白玉

1990年2月-2004年9月

程淑珍

2004年9月-2008年5月

韩作荣

2008年5月-2012年4月

李敬泽

参考资料:中华诗词网[2]

社会评价报告

编辑

70年来,《人民文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行,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开拓时代,引证文艺潮流,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报刊杂志,为社会主义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文学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27](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黄昆明评语)

“希望出版更多好作品”,这是《人民文学》自创办以来就被赋予的期望和使命。 70年来,《人民文学》用其经久不衰的实力证明,它无愧于这份期待。 [28](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宁评语)

“人民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关键文艺阵地,也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的领头羊,《人民文学》在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变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人民文学》的编辑们确实付出了纺丝的辛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他们编织了中国当代文学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 [19](文学报刊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23:29 , Processed in 0.0704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