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注
文学史叙事传统上以历史叙事模式为基础,被认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反映。然而,随着《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和《剑桥美国文学史》的出版,这种传统的叙事模式受到了挑战。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文学史的本质是文学还是历史?如果是前者,它和文学文献的堆砌排列有什么区别?如果是后者,它如何体现历史的基本特征:传承?后者在美国早期文学叙事中尤为突出:十七世纪欧洲殖民主义的入侵中断了北美本土(印度)文学和文化发展了数千年的发展。然而,最近的美国文学史著作试图将这一文学传统纳入美国文学的整体史和美国文学的整体之中。本文试图思考这些问题,探讨文学史叙事的一般原则。
关于作者
本文发表时张冲是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界陆续出版了多部新版美国文学作品选集和美国文学史新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希氏美国文学选集》第二版。 《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第五版,一卷《哥伦比亚美国》《美国文学史》和八卷(尚未出版)《剑桥美国文学史》[1],其中反映了研究美国文学研究者们在这一时期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对近年来的美国文学进行了研究。经典叙事尤其是美国文学史的最新努力和成果。
《诺顿美国文学选集》封面
这一努力和成就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美国文学选集和文学史的“扩张”,而美国本土文学传统的加入则是“扩张”中最重要、最明显的部分。虽然希斯和诺顿版文选中美洲原住民文学的新内容有限,但《美国哥伦比亚文学史》和《剑桥美国文学史(第一卷)》也专门专门用了一章每个人都讨论美国原住民的文学传统。 [2],但其意义非常重要:因为在欧洲殖民者到达这片大陆之前,北美印第安人(原住民)就已经存在了无数的数量。几千年的生活和创作历史,将他们的文学传统融入到美国文学的历史叙事或整体文学之中,似乎不仅在“体量”上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美国文学的内容,而且也拓展了这原本只是三维文学以“长度”而言。四百年的传统已经延伸到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和文学历史的民族的文学传统相媲美的地步。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本土作家莫马迪在《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谈到美国现存的20多处印第安人史前岩画遗址时所说:“毫无疑问,他们有语言——它们有着大约两千多年的历史,与任何其他类似现象一样标志着美国文学的起源。”[3]如果按照艾略特[4]在《美国文学》中所说的话。该书的“前言”,美国文学起源于“生活在后来成为美国的地区的人类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最早时刻”[5],那么美国文学这个词的起源还得往后推一推有点,这和斯皮勒在《美国文学循环》中对北美印第安人的描述是一样的。文学传统称之为“美国文学可以借鉴的重要过去”。这是有根本区别的[6]。与泰勒在《美国文学史:1607年至1765年》中明确断言美国文学始于“英国移民到美洲,于1607年首次成为美国居民”相比[7],对比更加明显。
将这种“扩张”解释为“民族自豪感的增强”可能过于简单化了。如果说1830年代的美国通过当时的文艺复兴,能够在政治和民族独立后,让自己的文学傲然独立于世界民族文学之外,那么20世纪的美国与过去的一个世纪和一个世纪相比,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半年前。 ,历史脉络发生了本质变化。美国文学和文学史中叙事的“扩展”实际上反映和参与了这一时期美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各种理论实践的共同活动,其中最显着的就是“扩展”。美国社会和国家的。 “多元文化主义”本质的讨论与辨认。
对美国社会和民族特征的传统理解是“种族熔炉”。按照这个比喻,移民进入美国后就抛开了原有的种族和文化背景,融入了“美利坚民族”。但这种认同很快就受到了挑战:因为这个隐喻的背后,很可能暗示着移民必须经历的文化和种族“身份丧失”,而“熔炉”产生的“合金”很可能实际上是“欧洲中心”成分占主导地位。因此,这样的认识并不能准确反映美国多种族、多文化传统的共存,特别是种族和文化传统之间相互平等的理念[8]。 “熔炉”理论经历了“美国之谜”( )、“美国万花筒”( )等修正和变迁,最终在“多元文化主义”上达成了更为普遍的共识,认定了美国社会文化的特点是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共生。新版文学选集除了传统的非裔美国作家和犹太作家之外,还为亚洲(尤其是中国)和本土作家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美国文学史的叙事将“起源”推向北美本土(印第安人),居民的文学传统等,是这种社会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种发展的结果。
《美利坚合众国哥伦比亚文学史》封面
事实上,就连《美国哥伦比亚文学史》和《剑桥美国文学史》的叙事形式本身,也体现了编辑和作者对“多元文化主义”的自觉认知。这两篇论文违背了“宏大历史叙事”的传统,明确提出抵制文学历史叙事中的“统一声音”。他们改变了传统的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撰写文学史的方式,由一群专家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视角撰写美国文学史的各种话题,淡化了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使整个作品更具可读性似乎更接近中国意义上的“文学史论”。在这样的叙事框架下,历史的延续只剩下一些篇章的痕迹。读者接触到的是各自领域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是真正的“多元”视角和“多元”声音。 [9]
然而,值得探讨的是,在这样的框架下呈现的文学史在多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历史”的本质(读者可以感受到)。 [10]从“历史”一词的本义来看,它指的是“万物的发展过程”。 “习惯上,对历史的描述和解释也称为历史”(辞海1979年版)。从文学史的概念来看,“文学”是一个“物”,“历史”是对这个物的发展过程的描述和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描述和解释的内容不仅仅是“事物”,还包括事物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趋势、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具体事物在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体发展趋势。应特别重视“历史”的作用。换句话说,文学史不仅要描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流派等),而且要描述文学现象的发展和联系,以及文学现象在创造当时总的历史潮流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文学发展的历史,是在历史语境中参与历史形成的文学。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文学史的叙事,尤其是美国早期文学史的叙事,实际上包括:对美国早期文学现象的叙事、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发展及其内在联系的叙事、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参与的叙事。美国的这篇文献。早期历史进程的叙述具有三个相互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内容。本文关注文学史叙事中的“关联性”问题:作为文学史要素之一的文学现象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的影响和传承。问题,特别是这个元素在叙述早期美国文学的发展时遇到的挑战。
1900 年阿帕奇印第安战士的肖像
当文学选集增加了北美印第安(原住民)居民的文学创作,文学史增加了对这一文学传统的记述时,美国早期文学现象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当然,从一个角度来看,早期本土文学纳入美国文学整体确实体现了一种进步,或者至少是一种发展。这是对这一丰富的文学传统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认可,也是对口头传统的认可。承认文学的文学地位。然而,在描述这一传统时,我们仍然必须注意到,我们描述这一传统所依赖的文本本质上都是翻译,印度口头文学翻译成当代英语,刚刚以“其他人的语言”(殖民者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世界上其他一些民族的文学渊源虽然也经历了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的过程,但他们用来记录口头文学的却是本民族的书面语言。面对这样的文学传统,我们不仅要考虑写作过程中口头文学的失与得,还要考虑原文翻译过程中语言、艺术、文化信息等的失与得。文学史的叙述恐怕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事实上,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史叙事还面临着一个更为重要的挑战:如何将本土文学传统纳入美国文学的历史发展框架。叙述者会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困境:为了承认美国的多元文化特征,他们必须“接受”美国文学整体中的本土文学传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抹去了美国文学史的“本源”。 “它已经被推了几千年了;但如果我们把本土文学传统认定为美国文学史的‘起源’,我们就是在试图描述这一传统对后来的美国文学(殖民文学)的影响和影响。后续文学的发展在这个传统的继承上,会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而美国文学史在这里似乎已经断裂了。所谓的“后续”文学其实只是一个时间顺序的概念,这仅仅说明了出现。 “殖民文学”的出现是后来的事与“北美本土文学传统”相比,“殖民地文学”的出现实际上是继北美本土文学传统之后又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书面文学传统。北美不是“生长”而是“移植”,它到达后压制并在相当程度上终止了本土的口头传统。文学传统取代了当地口头文学传统的“主流”地位。从本质上讲,美国殖民文学(至少是一部分)是欧洲殖民者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消灭和取代印第安本土传统的努力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和理解早期美国本土文学对后来美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和传承。如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本土文学对殖民地文学乃至十八世纪下半叶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前后的美国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本质上就是继承自我们所谓的“本土文学”。 ,恐怕根本不是一回事。正如斯皮勒在《美国文学的循环》中指出的那样,美国文学中的原住民文化“主要暗示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原住民“居住在征服者的想象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可磨灭的印记”[11]。显然,原住民及其文化(包括文学现象)对殖民地文学及后来的“主流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题、人物、故事等方面,是主流文学“表达”的部分。传统。 “他者”,又由于当时的本土文学基本没有自己的书面语言,无法参与与殖民文学的对话,所以在何种程度上表达本土内容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主流文学反映了所代表的人的本质。不确定。在殖民文学中,虽然有不少关于印第安人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信仰、宗教、神话、艺术等的描述或介绍,但很难发现他们的创作手法、形象词汇、叙事结构和对印第安人的实质性影响。殖民文学在题材和其他方面都有所体现。在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的情况下,文学传统出现了“断裂”,而美国早期文学发展的这种“断裂”与美国作为殖民地国家早期历史上的“断裂”完全一致。这是美国文学发展史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学发展史的一个特点。
《美国文学循环》封面
当然,早期的原住民文学确实对当代美国文学,特别是当代美国原住民英语作家产生了影响。绝大多数当代美国原住民作家,无论是小说家还是诗人,都力求在当代美国社会和文化的框架内,从本部落的传统中寻找主题、灵感、词汇、主题和表现形式,从而使当代美国原住民文学创作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并以其明显的本土特色成为当代美国文学的重要内容,成为当代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分支。但即便如此,美国早期文学史发展的“断裂”问题依然存在:被切断的本土文学的脉络直到几百年后才被重新拾起。
这样的问题在传统的“宏大历史叙事”框架内确实难以表达。淡化历史传承和影响的因素,强调现象的存在,将研究精力集中在现象本身,或许可以暂时避免这种叙事。方式之一。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文学史之所以不同于文学现象集、作家作品选,就在于它把文学置于历史语境中。在展示文学现象的同时,更注重现象的继承和发展。历史叙事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文学选集的编辑,也时常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历史叙事”的困难。 《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第五版的目录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第一卷内容为:《1620年之前的文学》、《关于世界起源的故事》、《美国原住民恶作剧者的传奇》、《美国早期文学:1620-1685年》、《美国文学1820-1865年》在《1620年之前的文学》和《早期美国文学:1620-1685》之间,地方文学的内容是横向插入,但仍然放在哥伦布等人关于北美的著作之后,似乎是故意不按历史编年,而是放在《早期美国文学:1620-1685》之后。时间顺序恢复了权威,编辑悄悄地安排了顺序。
更有趣的是,两卷本选集的书目层次似乎特别关注当地的文学传统。第一卷中的《世界起源的故事》和《美洲原住民恶作剧传奇》分别以较小的大写字母标注在“1620年以前的文学”下,第二卷中则列在“1865年-”1914年的美国文学下”,同样的道理,《美国原住民演讲》有 6 页 2 个类别[12],《美国原住民歌谣》有 46 页 18 个类别[13],而《黑麋鹿》被收录在《美国文学1914-1945》之下,而尼哈特(John G.)的《伟大的》则没有另外标注,这种看似纯技术性的处理,实际上反映了编辑们的困惑。将传统定位于当代美洲原住民文学之前[14],因为在1945年以后的美国文学中,选集收录了莫马迪、厄德利等许多当代本土著名作家的作品或节选。比我们传统文学的选集要长得多,但并没有被“单独处理”,也许在编者的潜意识里,本土文学才真正融入了美国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学传统。
向左或向右滑动即可查看
《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第五版第2卷目录
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宏大的历史叙事”是否一定不适合表达多元的观点,因为即使我们想在文学史研究中表达多元的观点,出版各种自成体系的文学史,我们仍然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在试图对美国早期文学进行“宏大的历史叙事”时,殖民入侵造成的“断裂”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明显,而美国文学界和美国文学史界似乎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叙事提出了挑战。在讨论美国文学的起源时,有学者曾提出“双重起源”说[15]:即美国文学起源于“北美本土文学传统”和“始于1607年的殖民地文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一个可能的研究方向。但问题仍然存在:是否有两种文学或一种文学来自两个起源?两者起源之间有何关系和影响(还是个老问题)?他们什么时候走到一起的?此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学”与“主流文学”的关系相比,原住民文学(甚至是当代英文原住民文学)与“主流文学”的关系有何特点?这些都是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史研究中值得研究的课题。这样的研究意义甚至可能超越纯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史研究的范围,对文学史研究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对其他类型文学史叙事的重新思考。 [16]
[1]埃默里出版社,纽约:出版社,1988 年; ,编辑,出版社,1994 年。
[2]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遴选是选集“拓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Emory 编辑,第 5 页。
[4]埃默里大学,《哥伦比亚美利坚合众国文学史》主编。
[5] 埃默里 (Emory) 编辑,第 14 页。十五.
[6],《循环》,1956 年,第 15-16 页。
[7] 摩西·科伊特·泰勒 (Moses Coit Tyler),A of:1607-1765,纽约:书籍,1962 年,第 14 页。 40.
[8] 是否承认美国的“多元文化”特征,已经成为当今美国的“政治正确”问题( )。
[9]仅哥伦比亚《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就有70余位投稿者。
[10] 关于“美国”、“文学”和“历史”的讨论,参见A. La Vonne Brown Ruoff, ed., NY: MIA, 1990。同时也可以参考朱刚的《一些《撰写美国文学史的理论思考》发表于1999年《外国文学评论》第三期,《新美国文学史》(卷)序言1),而我的拙文《重温1860年代以前美国文学的几个问题》发表在《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5期上。
[11],循环,p。 15.
[12]阿帕奇印第安酋长科奇斯1907年在纽约美国创始人和爱国者协会上的演讲,以及平额印第安酋长夏洛特/熊掌1876年对蒙大拿印第安人征税的抗议演讲。
[13] 包括纳瓦霍夜歌、齐佩瓦歌曲、灵魂舞曲和一些散文作品。
[14]《诺顿美国文学选集》使用小写字母来标记本世纪之前的本土作家的技术处理有时可能会引起混乱,因为虽然它将有关作家与出现在它之前的作家区分开来,但它并不与后来的非本土作家没有什么区别。
[15]埃默里教授2001年11月访问南京大学并与“新美国文学史”项目组成员座谈时这么说。
[16]比如《中国文学史》至今的叙述。在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上,如何定位少数民族的文学传统,似乎需要非常认真的思考和努力。
完整文本
原文发表于《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