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保障临床实验室安全运作的全面指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437
发表于 2024-12-5 00: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流程 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适用范围:实验室及工作人员安全通用规定,消防、电力、化学危险品、微生物等安全规定,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三项工作程序: l 人员及实验室安全通用规定 11 吸烟 实验室工作区域绝对禁止吸烟。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点火源;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细菌和接触毒素的途径。 12、实验工作区域内禁止携带食物、饮料及其他不能与手接触的物质。实验室工作区域的冰箱内严禁存放食物。食物应放置在允许饮食的休息区。 13 化妆品实验工作区域内严禁使用化妆品或化妆,建议勤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进行眼部、面部护理。

2.外部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时,必须使用安全眼镜和其他防护设备来保护眼睛和面部。然而,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域,口罩或工作人员不得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口罩。使用或处理可引起粘膜、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试剂溢出可能性时,必须佩戴护目镜、口罩或面罩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除规定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外,工作服还应干净整洁。每个实验区域内所有人员必须穿着长袖隔离衣或覆盖身体正面的长袖工作服。工作中可能有危险物质溅到身上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漏罩。有时需要佩戴其他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口罩。个人防护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若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应立即清除。

3、更换。将受污染的实验室外套和工作服存放在合适的、贴有标签的且不渗透的包装中。清洗时,采用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良好的去污效果。实验室内不允许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16、鞋子 在各工作区域应穿舒适、防滑、能保护整个脚背的软底鞋。在可能发生液体溢出的工作中,可以加装一次性防漏鞋套。帆布鞋可以吸收化学物质和传染性液体。 17 头发及饰物 长发人员应将头发扎在脑后,戴帽子。为防止头发接触污染物和防止人体污泥落入工作区域,不允许携带可能被机器夹住的附件或人可携带的传染性物品。第十八条 留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款(1.7)的规定。 19 实验室工作人员脱掉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与患者接触后要洗手

4. 饭前便后、吃饭或吸烟前要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后立即洗手。 110 冲洗眼睛 如果眼睛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溅到,请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111 呼吸防护 在没有有效硬件控制的实验室或实验室无法有效控制危险因素时,工作人员应佩戴呼吸防护用品,防止吸入被有害粉尘、气体、烟雾、蒸气污染的空气。这些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机械或化学滤毒盒式呼吸器、导管式呼吸器和自给式呼吸器。所提供的呼吸防护装备必须根据现有标准专门设计,并应能够应对某些特殊危险。提供足够的保护。下列情况应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有害气体性质不明; *氧含量低于195;

5、健康造成威胁; *紧急解决危险品事故时。若可能需要复苏治疗,应准备口对口复苏包或其他相关通气装置。 112 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均严禁使用口腔移液器,并应使用移液辅助工具。 113 尖锐物体:小心处理尖锐物体,如针、手术刀和碎玻璃。使用后,请勿折断、弯曲、损坏、重复使用针头或用手将其重新安装到针管上。使用后请勿从一次性注射器中取出针头。尖锐物品应立即放入不易刺破的容器中,并在完全装满之前丢弃。 114 隔离措施 实验室工作人员与患者接触时应遵守医院隔离措施。 115《工作环境》1151“洁净”和“非洁净”区域由主任根据实验室具体工作条件选择制定,并在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之间设置“缓冲区”。房间”。

6. 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应努力保持清洁,例如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终端、键盘、门把手和其他经常用手或戴手套接触的物品受到污染。工作人员接触设备(如电脑键盘、电话防护罩等)前应脱掉手套,仪器、设备和工作台面应定期消毒和清洁。指定为“不洁净”的区域允许手套接触所有物品(例如电话、门把手、计算机终端和其他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被认为是不洁净的。在该区域使用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他设备的不戴手套的人员应在使用后立即戴手套或彻底洗手,“清洁”和“非清洁”区域均应保持整洁。实验台每天至少清洁一次。如有必要,可用新配制的1:10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合适的含氯消毒剂清洗多次。

7. 清洁。处理溢出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表面时,请戴上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并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理所有溢出物。 1152 设备冰箱、冰柜、水浴锅和离心机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洁消毒。清洁和消毒时佩戴手套和工作服或其他合适的防护服。 1153 外套 外套(实验服、工作服)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加热装置和有明火的地方。请勿悬挂在压缩气瓶或灭火器上,也不要悬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以免阻塞。视线。 “清洁”和“非清洁”个人防护服应分开存放。 1154垃圾解决方案每天至少清理垃圾,并将其送往医院焚烧炉焚烧。 1155 灯具、灯座或器具上不得有装饰,更不得有电子装饰品、蜡烛、圣诞树。

8、可能引起火灾的装饰品。 1156 个人物品 钱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食品和药品等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工作区域。 1157 消费后废弃物 实验工作区内的消费后废弃物存量不宜过多。酸或碱等危险液体应保持在眼睛水平。较大的废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使用消防喷头的地方应距天花板90厘米以上,不需要喷水的地方距天花板50厘米以上。 1158 出口通道 实验室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注意:任何时候或任何因素都不得堵塞灭火器、火灾报警箱、灭火毯、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通道。 116 玻璃器皿 操作玻璃器皿时应遵循以下安全规则: *否

9. 使用有裂纹或缺口的玻璃器皿。 *请勿用力拔除玻璃试管上的塞子。如果粘住了,可以用刀切开,将其分开。 *接触过传染性病原体的玻璃器皿应在清洁前进行消毒。 *破碎的玻璃器皿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专门标记的、单独的、防刺穿的容器中。 *在高温下处理玻璃器皿时请戴隔热手套。 *每班前,用 1:10 稀释的次氯酸钠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对玻璃器皿清洗区域进行表面消毒。 *破碎的玻璃器皿只能使用机械设备来解决。 117 离心机 1171 离心过程中气溶胶的产生应控制在最低水平。 1172 操作 离心机必须在盖上盖子后才能启动。 1173 装有标本(血液、尿液、痰)或易燃液体的污染离心管只能在管塞密封后才能进行离心。第1174章

10. 需要传播的生物制品或标本应在密封的离心管和盖紧的离心机头或转子中进行处理。 1175 定期用 1:10 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清洁离心机。 1176 天平 离心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平衡,以保证离心顺利进行。 2 消防安全指南 21 安装报警系统。各检测报警装置均与主报警系统相连。实验室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警报系统,包括储藏室。所有相关建筑消防设置均应经当地消防部门审查批准。 22 火灾预防 221 隐患评估与研究 在开始临床实验工作之前,应研究火灾隐患。实验工作进行过程中,应经常研究火灾隐患。研究内容包括:2211使用的化学品的数量和性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电气设备的隐患等。 22升

11. 2 自上次消防培训以来,哪些操作方法发生了变化,使用了哪些新化学品,以及增加了哪些新员工。 2213 无人自动化实验操作。 222 易燃易爆物质 2221 应将易燃液体的供应控制在有效、安全地进行实验所需的最低量。还应考虑要处理的用过的易燃液体。 22.23 严禁使用冰箱储存易燃液体。必要时应存放在专用防爆冰箱内。冰箱应远离火源。 2224 从储罐中倒出易燃液体应在专门的储藏室或通风橱中进行。运输易燃液体时,金属容器应接地。 2225 易燃易爆液体(燃点低于94)的加热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不能用明火加热。盛装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应经当地有关消防部门审查批准。 223 火灾危险 2231 常见火源是



12. 明火、加热装置和火花(灯开关、电机、摩擦和静电)。 2232 应每年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漏电以及墙壁插座的接地和极性。 2233 应尽可能消除各种火灾隐患。 23 灭火实验室配备了充足的扑灭各种火灾的设备。 231 灭火器 灭火器应当按照上级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和放置,并按照规定定期检查和维护灭火器。 *A级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固体可燃物(如纸张、木材、塑料)引起的火灾。大多数A级灭火器都是消防栓。 *B级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汽油和溶剂引起的火灾。大多数 B 类灭火器是二氧化碳或干化学粉末,例如碳酸氢盐。 * C 级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电气火灾。所有工人都应该知道电气开关的位置以及如何切断着火电器的电源。 232 报警系统应进行年度安全检查,并随时进行检查和维修。

13. 维护。 233 若火灾影响供气管道系统,应立即关闭远程阀门,切断气源。如果这是不可能的或者气体来自气瓶,请立即疏散房间。 24 消防培训 241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242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如何发出火警,并学会遇到火灾时该怎么做: 2421 拨打报警号码“119”。 2422 发出火警警报以寻求帮助并开始从火灾区域或建筑物疏散。 2423 如果可能,立即使用便携式灭火器灭火。 2424 如果火无法扑灭,应关紧所有通向火场的门,并用湿毛巾或床单堵住下面的门缝,防止火势蔓延。 2425 应疏散房间内的所有人员。 (如果火势不是很危险,可以留下一个人,向前来救火的消防员介绍具体情况。

14.) 243 受过培训的人员将讲解使用便携式灭火器灭火的技巧。培训应该是“实践”的方法,还应该包括针对不同火灾情况使用不同灭火器的知识。 244 应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火灾现场疏散培训,每年多次。所有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涉及夜班和周末加班人员)。演习应包括协助患者和其他人员的疏散。疏散时,应关闭所有门窗。 3 实验室用电安全指南 31 仪器用电 作为仪器维护措施的一部分,每年应进行安全用电检查,并建立档案记录。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所有电源插座的接地、极性以及电缆完整性,并记录结果。可移动设备应接地或使用更先进的方法来防止触电,但所有塑料外壳的仪器不能接地。新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同样的检查。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

15、插座应合理分布,减少插座上连接其他多用插座的需要,避免拖拽过多电线。在空气中存在一定量的易燃气体或蒸气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环境中,应使用专门为此设计的防爆电气设备。 32 维修和保养 所有电气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只能由具有正式资格的维修人员进行。 321 仪器维护 除校准仪器外,仪器不得通电进行维护。维修时,请确保双手干燥,取下所有配件(如手表、戒指),然后小心操作。 322 线路维护 实验室技术人员不得修理建筑物的电气系统。任何涉及开关、插座、配电箱、保险丝和断路器的维修工作均应由医院维修人员或其他合格人员进行。 323 接地电气设备必须接地或双重绝缘。电线、电源插座和插头必须完好无损。在潮湿的环里

16. 接地故障断路器必须安装在环境外部的电气设备上。 4 化学危险品使用指南 41 引言 临床化学实验室中有许多具有腐蚀性、有毒、易燃、不稳定的试剂,属于化学危险品。实验室工作中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当向有关机构登记,并遵守相应的管理规定。所有盛放化学危险品的容器均应有清晰的标记。目前,配制的试剂和试剂盒被广泛使用,导致一些化学危险物品难以识别。应审查这些试剂和试剂盒的成分并适当标记。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对工人进行有关化学危害的教育。每种化学危险品都应有一份显示其特性的材料安全数据表。实验室技术人员有责任熟悉并教育同事了解化学危害并遵循安全实践。 42 化学危险品分类 421 腐蚀性产品 腐蚀性产品与人体接触后对人体造成可见损害或不可逆转的变化

17. 物质。腐蚀性化学废物是指pH值小于21或pH值大于125或对钢铁()的腐蚀力超过55吨/年的物质。例如:盐酸。 422 毒药 毒药是指吸入、食用或接触少量后可引起严重生物效应的物质。 423 致癌物 定义致癌物很困难,因为检测化学物质是否诱发恶性肿瘤的测试系统有很大不同。例如:苯。 424 可燃物 可燃物是指任何可燃化学品,包括可燃物和易燃物。 4241易燃液体(燃点低于38)可分为以下级别: 1A级:燃点低于22-12;沸点低于1821B:燃点低于22-12;沸点高于181C:燃点高于21以下的易燃液体(燃点高于38并低于60)可分为以下等级: A级:燃点高于21

18. 60低于94B级:燃点高于94425 爆炸性化学品 爆炸性化学品是指能发生快速、剧烈化学变化的不稳定物质。常温常压下可发生爆炸性分解。例如:肼。 43 材料安全数据表和标签 购买的可能有害的化学品必须附有材料安全数据表。所有危险化学品都需要以易于辨认的形式进行标记,以便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可以轻松地了解其潜在危险。标记可以是文本、图标、标准化代码或多种形式的组合。 44 腐蚀性产品的储存 441 腐蚀性产品的储存应靠近地面存放,以减少坠落风险。 442 酸试剂瓶的运输 运输体积超过500ml 的浓酸试剂时,必须使用运输拖车。 443 不能共存的化学品。注意不要将不能共存的化学品存放在同一区域。例如:乙酸或醋酐等有机酸应

19、与硫酸、硝酸、高氯酸等强氧化剂分开存放。 444 个人防护装备 从事腐蚀性物质工作的工人应佩戴围裙、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 445 溢出 在使用任何化学品之前,应安排好容器来盛放可能破裂或溢出的物品。 446 化学通风柜 所有涉及挥发性腐蚀性物质的操作都必须在化学通风柜中进行。 45 易燃材料的储存 451 易燃易爆液体的储存应储存在合格的容器中。包装时应有明显的易燃、可燃标志,并保持最低限度的工作储备。储存易燃液体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和其他热源。 452 冰箱 如果易燃液体需要储存在冰箱中,冰箱的设计必须符合规定,以避免产生蒸汽燃烧。实验室内所有冰箱门均应标有适合储存易燃、可燃液体的标志。 46 紧急解决方案实验室必须注意发生的事件

20.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相关人员应接受培训,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知识。培训应包括化学危害泄漏的识别、熟悉向管理层报告的方法以及保护自己所需采取的措施。在大多数泄漏事故中,实验室可以确定疏散区域并通知相关专业部门解决。如果泄漏由外部机构处理,实验室必须暂停工作,直至危害消除。 47. 污染物的清除和处理。各实验室应负责日常清洁工作。日常工作结束、工作移交时以及清理溢出物等紧急情况后都需要进行清理工作。需要送修的设备,经实验室管理人员确认不存在化学有害物质污染后,方可送修。 471 废化学品 所有废化学品均应作为危险材料处理,除非其性质可以确定。清洁有害溢出物

21. 废物处理中使用的材料,包括吸附剂和中和剂,均被视为危险废物。 472专职人员实验室有专门人员协调并负责解决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废物的处理。 473 容器 化学废物放置在密闭、有盖的容器中。 474 标签 化学废物的包装应有标签,标签应包括以下内容: * 日期 * 来源 * 实验室来源 * 成分 * 物理性质(气体、液体等) * 体积 * 危险(易燃或易爆) 475 运输实验室有专人负责运输容器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废物处理地点。 5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指南 51 简介 在临床实验室中,工作人员在接触标本和进行操作时可能会受到感染。临床实验室可能接触到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511病毒,如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和丙型肝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512 细菌

22.、涉及:细菌、分枝杆菌、真菌。 513 其他高毒力病原体,如出血热病毒和立克次体。由于无法从病史和体格检查中可靠地识别所有患者的病原体,因此在处理和处理所有体液时应实施“常规预防措施”。 52 感染途径 521 当装有标本的试管的塞子被移除、溶液洒在硬表面上、用未塞住的试管进行离心或溶液(涉及接种中的溶液)时,空气传播具有传染性。回路)加热太快 在上述每种情况下,化学溶液都可能形成烟雾并散布在空气中。 522 口腔传播 使用口腔移液可能导致微生物传播到人体并引起感染。感染也可能通过间接途径发生,例如因进食或吸烟前未彻底洗手而引起的“手口”感染。 523 直接疫苗接种 偶尔的针刺、碎玻璃划伤和动物咬伤可能会通过直接疫苗接种引起感染。临床标本中的感染



23.原也可通过手指被纸轻微划伤、极轻擦伤或表皮破损而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524 粘膜暴露 一些病原体,包括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粘膜(如眼结膜)进入人体。因此,在擦拭眼睛、更换隐形眼镜或使用化妆品之前,请彻底洗手。 53 血源性病原体 531 间接接触 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面临着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可能性。为了降低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型肝炎HCV)的风险,每个实验室应制定“控制接触传染原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内容:*计划目的*总体项目管理(负责人、人员、年度总结及改进措施)*感染风险检查*执行方法(工程控制、实际工作控制、个人防护装备) ,

24. 实验室事务管理) *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 接触病原体后的评估和随访,包括专业医务人员的解决和书面意见,以及病历保存 * 标签和标记 * 材料和培训(课程、方法)并记录保存)532 注:各单位应落实“日常预防措施”。此外,每个实验室应为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制定潜在的暴露限制。一旦预计会暴露于潜在的传染性病原体,应使用硬件控制和操作过程控制来减少或消除对这些潜在传染性病原体的暴露。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工作服、实验服、面罩、口罩、护目镜、安全眼镜和鞋套等,并说明何时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533 一般预防措施* 所有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都被认为具有传染性。所有血液和体液样本均应放置在带有安全盖的结构良好的容器中

25、运输过程中防止泄漏。采集标本时,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污染容器外部或标本随附的检查表。如果存在潜在或实际污染,则应添加额外的包装层(例如袋子)。所有标本均应贴有生物危害标签。 *所有处理血液和体液的工作人员(例如,从真空试管上取下塞子)都应戴手套。如果有可能溅出血液或体液,应使用面部防护。 *组织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培养等常规操作无需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但如果在涉及混合、超声雾化和剧烈搅拌的操作过程中产生烟雾或液滴,则应使用生物安全柜(1级或1类)。 *实验室应使用机械移液装置。绝对禁止用嘴吸取液体。 *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防止受伤。严禁用手将针盖放回针上。

26.故意弯曲或折断针头、从一次性注射器中取出针头或对针头进行其他操作。所有尖锐物品在使用后应放置在带有清晰标签的防刺穿容器中,并运至处置地点。盛放废弃锐器的容器应放在附近且易于取用的地方。为防止过量灌装伤人,灌装后应尽快运走。 *如果发生血液或其他体液溢出或工作完成后,应使用适当的化学消毒剂对实验室工作区域进行表面消毒。所有工作站均可使用新鲜配制的漂白剂溶液(次氯酸钠1:10稀释)和25-甲酚溶液或其他有效溶液进行消毒。漂白剂溶液应保留至少 15 分钟。对于其他消毒剂,请参阅其产品说明。 *实验中使用的受污染物品应在重新使用前进行净化或放入容器中作为传染性废物处置。 *通过血液

27. 被体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的设备应在送至实验室或商家维修前进行清洁和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危害标签。 *手部或其他部位的皮肤在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后必须立即彻底清洗。完成实验工作或脱掉手套后立即洗手。离开实验室前应脱掉所有个人防护装备。 * 实验室人员如果可能接触血液、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患者粘膜或受损皮肤,或处理受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应戴手套。进行血管穿刺(涉及静脉血采集、手指或脚背穿刺)时也应戴手套。如果手套损坏、刺破或失去防护功能,应尽快更换。清洗或消毒会损害一次性手套的质量,因此一次性手套不宜重复使用,接触患者后应更换。 *应使用工作区

28. 盖上吸水纸。移动,混合,摇动,搅拌或离心时,必须防止烟雾的产生。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在紧急情况下对口之间复苏的需求,在需要复苏的情况下,应提供复苏套件或其他通风设备。 *患有渗透病变或湿疹的医疗保健工人在康复之前不应直接与患者接触或与医疗设备联系。 534丙型肝炎病毒免疫接触后随访,为可能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的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人员可以拒绝接种疫苗,但应签署一项表示拒绝的协议。单位必须为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的人制定紧急计划。解决方案措施涉及事故调查,员工咨询和治疗以及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35标签警告标志必须使用通用警告标志系统清楚地标记有害生物产品的内容

29。应将其污染的容器或物品标记为有危险废物容器的通用生物危害标志,存放血液和其他潜在感染物品的冰箱以及用于处理锋利物品的容器。用于存储和运输的容器应标记或颜色编码,并且在存储或运输前应盖上容器。如果实验室使用常规预防措施处理所有样品,并且将样品或容器存储在实验室中,则不需要标签或颜色编码的标记;但是,如果它们离开实验室,则必须使用标签或颜色编码的标记。 543样品运输*在运输前应可靠地包装样品。严格禁止使用培养皿邮寄标本。严格禁止将干冰放入密封的容器中。 *严格遵守运输部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相关法规。 *应符合诊断的标本,应标记为“可腐烂”,“保留干冰”,“冷冻生物产品”或“脆弱”。

30.和其他符号。544个标本溶液 *由高毒的微生物污染的项目(例如,巴斯德氏菌或 等)必须在溶液前进行高压灭菌,涉及用于隔离的设备和材料。 *板和测试。 *板和测试。用于培养分枝杆菌和两性真菌的试管必须用胶带密封,并用压力蒸汽灭菌,然后再处理或焚化。 *普通的标本和使用的培养基应在坚固的塑料袋中丢弃 *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和污染的设备应放在装满1:10次氯酸钠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的不锈钢容器中消毒根据产品说明安装,使用和维护安全柜。确保安全的程序

31。将适当的空气流量保持在机柜中,并及时更换过滤器。安全柜应放置在带有不稳定气流的地方,并应根据产品说明设置通风孔。在维修,移动和/或处置机柜之前,必须对生物安全柜进行消毒。 546注释以下是微生物实验室中的一些一般指南: *请勿接受或解决严重污染的标本。 *涉及分枝杆菌的离心操作应使用带有螺钉盖的离心桶,并且离心管也应紧密地堵塞(双分离)。 *应对针头和接种环进行灭菌,并应防止在加热过程中溅出液体。 547泄漏事故(1)立即清洁发生泄漏和污染的区域。告知主管兼董事。如果培养物泄漏或其容器损坏,则应清洁该区域至少10分钟,直到气溶胶或液滴沉降为止。 (2)吸收泄漏的液体。 (3)清洁发生泄漏的区域。 (4)使用漂白剂,酒精或苯酚尽可能地对工作台进行消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01:07 , Processed in 0.2996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