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俄罗斯电影复兴:商业类型片崛起,再现经典与创新并存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656
发表于 2024-12-5 12: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两年,蛰伏了20多年的俄罗斯(苏联)电影又卷土重来。

仅看从中国引进的电影名单,俄罗斯电影包括以下几部:

俄罗斯版《冲上云霄》,高能灾难片《火海》;俄罗斯版《变形金刚》、机甲特效片《穿越火线》;俄罗斯版《暮光之城》、奇幻纯爱片《他是一条龙》;俄罗斯版《复仇者联盟》、超级英雄电影《银河护卫队:世纪之战》;还有“普京看完后表示喜欢”的俄罗斯版《天国》,以及宗教史诗电影《维京人:列王之战》。

你还记得俄罗斯超级英雄“熊”吗?

你一定注意到了,都是有模板的商业片,利润很高。这两年俄罗斯电影的“复兴”,并不是因为热爱文艺的俄罗斯人想要重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战争与和平》等经典电影》和《办公室》,却是因为他们正在奔向好莱坞。商业大片才是赚钱之道。

最近,俄罗斯电影又增加了一种类型:太空电影。俄罗斯人沿着《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的道路,以“前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失去联系,修复后重生”的真实故事制作了《太空救援》。

俄罗斯拍摄的冷战航天故事

1985年2月11日,顺利运行两年的苏联“礼炮七号”空间站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后果不堪设想。曾经有空间站坠落地球的危险,后来还有美国航天飞机占领苏联空间站的可能。工程师维克多和退休宇航员弗拉基米尔奉命承担惊心动魄的太空维护任务。

《太空救援》就是根据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这只是“科学”而不是“幻想”。这是一部太空科普电影。影片高度还原了这一救援奇迹。太空舱由真实场景精心打造,特效打造的浩瀚宇宙,让影片兼顾了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戏剧性和娱乐性兼备。这与好莱坞大片非常相似。气质。

影片中克服困难的情节体现了苏俄战斗民族的精神力量。在影片的其他情节中,导演也融入了许多世界共同的价值观。导演甚至抛弃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让现实中死亡的美国挑战者号飞船在影片中成功发射。美国和苏联宇航员在宇宙中相遇并互相问候,表达了对太空英雄的怀念。

在国内影评人看来,《太空营救》是俄罗斯电影向好莱坞风格靠拢的又一标志。在极客影视娱乐价值官、太合通讯、太合影业主办的“太空极客硬核大会”上,《银河科幻电影指南》作者、影评人严鹏(电子骑士)对《太空救援》进行了点评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太空营救》的前15分钟完全是好莱坞式的,和《地心引力》很相似——从太空开始,出现一些小故障,主角遇到问题,回来又被审查,生活受到影响;他想重回正轨,重返太空业务。就连镜头的变换方式也非常好莱坞。

“有一点就是它不像好莱坞那么成熟和完美,甚至有时候有点过头了,更极端了。包括影片的长度和某些场景的运用,它并没有像好莱坞现在那样卡壳。”分分秒秒都不能走得太远,那就得转移一下了。

同时,严鹏认为商业化影响了俄罗斯电影的文化表达:



“商业化之路对俄罗斯电影的宏大和反思内容产生了一些影响。《太空营救》发生在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很多情节都与政治和国情有关。比如,如果有空间站出了问题,当局要求修理,或者不修理就将其击落,永远不要让美国人碰它,这样的内容已经提到过,但俄罗斯电影相对容易通过。曾经有很多文化传承还有很多有思想、有文化的东西,但现在在商业化的浪潮下,这方面做得并不好。”

科幻作家、编剧陈秋帆从电影工业化角度分析《太空营救》,认为俄罗斯电影工业化发展良好:

“这部电影相当出乎我的意料,我觉得它的手法非常考究,整个类型结构、真实历史事件的改编、人物塑造的完整、内容中很多戏剧冲突的融入,都非常清晰、到位。”这些让我感觉俄罗斯的电影工业化已经达到了非常好的水平。

为什么中国还没有太空科幻电影

俄罗斯可以拍出好的太空电影,但中国呢?

并不是我欣赏外国人。如果你尝试在百度上搜索“中国太空电影”或“中国太空电影”,你会惊讶地发现中国根本没有太空科幻电影。第一个搜索结果是由混血杨贵妃张蓉蓉主演的13分钟喜剧短片《宇宙歌姬》。第二部和第三部也分别是动画微电影和科教纪录片。

最接近太空科幻电影的国产IP是《三体》。然而《三体》电影在2014年就宣布开拍,版权从游族影业卖给企鹅影业,上映日期从2015年推迟到2016年,这一年就这样一直拖到了2017年。 ,我仍然不知道进展如何。拍一部科幻电影有那么难吗?

中国太空科幻没有市场,也不乏《三体》等热门“国民IP”题材。国内至今没有出品太空科幻片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愿意大胆尝试新题材的导演,而且国内特效技术水平比较差。

另一方面,国内科普与影视的融合还不成熟。在“太空极客硬核大会”上,北京科技期刊学会办公室主任、卓众出版科学传播中心总裁林千野也介绍了美国等国家在太空融合方面的经验。科学和影视。

你可能不相信,但我们看到的好莱坞大片中的很多情节都是由科学家决定的。在《雷神》原著漫画中,雷神的女朋友是一名护士,但在电影中她成为了一名天体物理学家,这来自于科学家的建议。原因是,当地球上发生像彩虹桥这样的重大事件时,顶级天体物理学家及时获悉消息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更有意义。

雷神托尔的女朋友,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扮演洛丽塔角色

在好莱坞,科学家参与影视剧制作的主要方式是美国国家科学院(NAS)于2008年11月设立的“科学与娱乐融合”(&)项目。该项目的目的就是通过提供科学元素、输送科学家来保证好莱坞影视剧中出现的科学元素更加合理。

十年来,“科娱融合”项目为700多部影视作品提供了科学支撑,其中不仅包括大家熟悉的《钢铁侠2》、《雷神》、《复仇者联盟》、《星际迷航》 2》、《猩球崛起》等带有科幻元素的大片,如《绿灯侠》、《谍影重重》和《美国队长2》,甚至还有《美国队长2》等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和《疯狂动物城》也参与了这个项目。

“科学与娱乐融合”项目的赞助商包括白宫、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微软等各大科技公司。同时,这些机构的科学家也将为项目平台上的船员提供支持。提供建议。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科技公司经常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免费”的植入。

好莱坞大片《实习生》上映时,因疑似广告片而受到影视圈质疑。本片讲述了两名推销员在硅谷实习的故事。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它。影片中经常提到Gmail、+、钱包、地图甚至自动驾驶汽车等产品。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杜在影片中出现两次。

《实习叔叔》剧照

不过他们公开表示,该影片并非广告,并没有向电影制片厂提供任何资金支持,只是提供了影片所需的一些技术支持。但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为了支持电影的拍摄,总部园区甚至进行了翻新。主创团队为影片制作了结局,对两位主角的服装给出了详细的建议,还贡献了两个场景的台词。

但像这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合作顾问并不多。一般情况下,“科娱融合”项目会提供五类咨询服务:

第一类是非正式顾问。在剧本投入制作之前,项目组会在平台上寻找科学家,为制片人或编剧寻找支持剧本观点的科学材料,或者请科学家对剧本进行科学审查。第二类是咨询智库。该项目建立了完整的脚本专家团队。他们将始终与剧组一起完善剧本,贯穿于影视剧制作的全过程。 《复仇者联盟》等很多影视剧都是这样完成的。第三类是专家顾问。专家针对影片中的具体场景和问题给出了专业解答。第四类是现场顾问。科学家们深入拍摄现场指导演员表演、道具设计,并解答剧组现场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后一类是跨境顾问。这类科学家可以直接把科学的语言翻译成电影的语言。他们极其稀缺,而他们的薪水却极高。

除了有针对性的影视项目合作外,“科娱融合”项目还将为影视工作者和科学家提供“八分钟约会”交流沙龙。项目组设定一个主题,邀请八位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每人在自己的领域发表八分钟的演讲。感兴趣的影视工作者可以观看讲座,并与感兴趣的科学家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影视工作者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为影视编剧找到创作思路。 “科娱融合”项目组将科学与艺术视为异性,希望双方能够通过“约会”来了解彼此。

《社交网络》剧照

说得真好。有没有科学与艺术未能相遇的例子?当然有。制片人斯科特·鲁丁在拍摄《社交网络》时也曾联系过他们寻求合作,但由于创意要求太多,斯科特最终放弃了与他们的合作。该片最终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但马克·扎克伯格的个人形象却受到了负面影响。

《中国合伙人》剧照

如果你想到根据新东方创业故事改编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那就别想了。新东方不仅没有参与这部电影的拍摄,电影上映后,俞敏洪还写了一篇三千字的博客来澄清与这部电影的关系: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是不是根据新东方改编的?新东方有没有参与投资?我从来没有见过陈可辛,也没有见过任何演员,所以我不知道。”知道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有什么关系,当然也没有参与投资,徐小平跟我提过这部电影,但是我坚决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这部电影。与我现在或将来无关 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23:24 , Processed in 0.1562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