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0

天津化工厂子弟中学职业班历史回顾:60年代天化足球队与文体明星的辉煌岁月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363
发表于 2024-12-8 01: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津滨海藏报图书馆》独家稿件欢迎转发。

↑ 20世纪60年代天华足球队合影

旁白|冯志国 ID:

1964年春,天津化工厂初中开设职业班,招收初中毕业生44人,开设电工、钳工两个专业。原学年为三年,1966年8月全厂发动“文化大革命”中断。第二年,这两个专业除一名学生因病退学外,其余43名学生全部分配到工厂工作,从事车床、钳子、电力等工作,逐渐成为公司的技术精英在机电领域。

这批学生在校期间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艺骨干张永志、马正义、李淑芳、李福祥、邵书生,篮球名人郑学义、乒乓球名人张松林等一批文化体育明星也涌现出来。 、武术名人张常在等,其中许多人至今仍然非常活跃。

1964年,我们入学后,恰逢大规模的校园整修。学校安排师生向15万千伏变电站搬砖,修缮校舍和院墙。那时我们都年轻,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涨。下半年有体育课。足球、篮球、乒乓球、单双杠等都是男生热衷的运动。尤其是足球最受欢迎,参与人数也最多。这项运动陪伴了我们大约20到30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玩不动了,我们又成为了狂热的“粉丝”。说实话,我对足球的热爱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期间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轶事,至今仍令人回味。

↑2004年天华职业学校师生合影

“天华”二字充满豪情

我们班20个男生中,有十个喜欢足球。每月与汉谷一中、商二、水泵技工学校等队伍进行比赛。对于华中学生来说,每周必须打一场比赛。

当时,天华厂队没有固定场地。华中西操场修好后,他们经常来这里训练,于是厂队就成了我们模拟比赛的偶像。

我们都很佩服厂队的队员,经常把球传给他们,看他们的表演,模仿他们的动作。厂队队长陈焕志非常看好我们这群年轻人,还借给我们足球。由于足球经常在煤渣场上进行,因此足球磨损得很快。一个球最多可以打八个月。为此我们还两次筹集资金购买足球。

与购买足球的慷慨相比,我们对比赛服装的要求就有点小气了。大裤衩和跨栏背心就够了。三年的学习期间,我们几乎没有买过任何衣服。

1966年初,我们八九名同学被借调到厂队去大沽化工厂比赛,并得到了一套临时制服。别提大家有多高兴,穿上正式的运动服,到处炫耀,因为上衣上印着“天华”两个字。

↑天津化工厂体育协会致20世纪60年代天华足球队队长的公函

理想的“足球场”

我刚入学时,华中操场全是煤渣铺的。我的朋友们在上面踢足球时经常会被划伤。很快,聪明的同学们发现校门对面的盐滩池是个好地方。大家帮忙,那里很快就夷为平地,一个简易的足球场。

虽然球场不是太大,但是质感很好。地面坚硬,由细沙构成。如果摔倒了,手脚也不会受伤。它周围有高高的山脊,所以平均高度的球无法飞出。

我对我的地盘有最终决定权。每天放学后,我们一群孩子就会从下午四点踢到晚上六七点。当我回家时,我通常一只鞋放在胸前,一只鞋放在背上。因为足球鞋非常昂贵,没有人愿意经常穿。

补鞋

踢足球需要太多的鞋子。一双胶鞋每天穿一个多月就会变得蓬松。两个多月后,要么断裂,要么开裂,脚基本上就暴露了。经常向家里要钱买鞋也不成问题,所以有的学生,鞋帮长毛了,就把劣质足球的皮剥下来,补在胶鞋上。

我记得刘金玉和刘宝顺是最好的。这样一来,一双鞋至少可以使用三四个月。那时,学生们都会补鞋,大家都乐在其中。

↑ 天津市化工厂体育协会致天华足球队全体同志的慰问信

无论走到哪里都踢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我们的一些同学考入了天津十六中。



当我们到达这座城市时,每个人都大开眼界。美丽的学校,高耸的楼房,明亮的教室,平坦宽阔的操场让我们羡慕不已。

当时,正巧有十六中的学生在踢足球。我们八九个男生很感兴趣,和他们商量借两个同学来玩游戏。对方很高兴。一场踢球比赛,你来我往,我们握手言和,2-2战平。我们有些男孩还不满意!

↑天津化工厂体委致信天津市体委

《大沙鞋》

我用汉沽交通系统玩了一个游戏。对方的选手大多都是业余水平的“双手剑客”,真正身手不错的只有两三个人。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力量都不错,尤其是身高1.8米的大个子。他穿着一双鞋面为帆布脚的实底运动鞋。这和我们当时看的战争电影里东北四野解放军穿的胶鞋很像。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我们就叫他“大沙鞋”。

“大沙鞋”见球就踢,和他争球时,经常踩到他的鞋子,长期会导致脚背疼痛,所以都离他远点,不敢与他较劲。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以二比一战胜了对手。但《大沙鞋》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堵墙”

函谷一中校队是我们的老对手了。我们彼此打了无数仗,但总是我们赢,对方却始终不服气。他们的技术不错,但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很弱。

当时一中队的李蓬楼让我们不寒而栗。他又大又圆,脚趾有力。他不惧怕球,敢于用身体挡住任何球。我们的中锋和前锋只能通过短传或过顶和交叉站位来超越他。

我记得有一场比赛,进入下半场,比分一直是1-1的平局。这时,中锋快速传球,皮球被李蓬楼挡出十几米,落到了对方脚下。临近比赛结束时,我们的前锋得到了很好的机会,带球到前场,直奔球门,李蓬楼不知从哪里冲了出来,像一堵墙一样,用胸部挡住了皮球。比赛哨声响起,比赛以一比一平局结束。

那场比赛之后,李蓬楼被大家戏称为“一堵墙”,逐渐在球队中名声大噪。

↑当年的足球运动员(后排右数为本文解说员)

惊人的技能

我们钳工专业的学生分配后基本都分配到了第六车间,几位球技不错的骨干队员也如愿进入了令人羡慕的天华厂队。

有一次,大连化工学校的毕业生来到工厂。他们几个踢球都非常好,技术也非常标准。他们带球过人、左右冲刺、脚后跟传球、过头过顶、俯冲顶等等,让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受此影响,团队掀起了学习技术技能的热潮。

很快,普通玩家就能够以得体的方式执行这些动作。有的球员还学会了扣球、转身、过胯、加速变向等技术,并能在比赛中运用自如。

于振江不等球落地门前,便用大雁展翅射入球门;苏俊国、王振才擅长倒勾球,屡屡打进制胜球;刘金宇利用角球机会鱼跃冲顶,皮球直飞入网。众人犹如八位仙人渡海,各显神通。这是多么令人愉快和兴奋啊!

有的有体力

1971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我们的六位主力队员邵如山、李瑞元、刘宝顺突然产生了骑自行车环游河北省唐山市的想法。

这是一个美好的一天,天空晴朗,没有风。我们早上八点出发。经过长途骑行,来回用了近五个小时。回家后,我们吃了晚饭,然后下午四点和汉沽一中队踢了一场足球比赛。

人们问我们从哪里得到这么多能量。李瑞源笑着说,只要你愿意玩,再累也不会觉得累,只会觉得快乐。睡一晚之后,就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了。看看其他马拉松运动员是如何训练的。 ,连续运行三个多小时!

↑天华足球青年队选拔报名表

别把我的裤子拉下来

在汉沽对阵某队的比赛中,对手在开场30分钟内就已经打入3球。其中两个进球是老将冯玉来打进的。于是对方就全神贯注地监视着他,时不时地做出小动作,拉扯着,甚至拉下了他的半条裤子。

他还有一招。他一边带球,一边大喊:“别拉我的裤子,别拉我的裤子!”话音未落,他用力扣篮,皮球直接飞入网内,四比零。

下半场,冯玉来故技重施。他一边带球,一边大声喊叫,强行突破。盘带过程中,他突然一记有力而重的“脚背外”踢,皮球再次以优美的弧线旋转入球门。

雪地友谊赛



那是1972年早春的一个星期天,天气多云,干燥寒冷。一大早,我们就坐车去天津骨胶厂打一场友谊赛。到达市区时已经快九点了。

比赛一开始,西北风吹来,天空飘着零星的浅绿色雪花。队员们都驼着肩膀,活动了十多分钟,才松开了手脚。

天气很冷,地面被霜冻得龟裂,打球很困难。上半场,我们队甚至还打进了一个“乌龙球”。下半场我们调整了战术,逐渐适应了场地。球员们连进两球,士气大振。没想到,比赛结束时,对手进球了。二比二,平局。

比赛结束后,对方设宴招待我们队,大部分人都喝了一些酒驱寒。邵如山不肯喝酒,队长就让他喝点啤酒。结果他喝了一杯酒,很快就到了脸上。老队员们说这是群殴,实在是喝不下去了。那时我还是个孩子,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真是有见地!

↑本文的叙述者30年前在汉沽体育场

老守卫

六车间工人刘泽奇是一名老队员,身体素质好,武术功底深厚。

参加工作之前,他在家乡唐山踢足球。加入厂队后,他踢的是中后卫。他在和别人打斗的时候很容易失败,但是他每次都能有效地扰乱对方的进攻。

他常说,作为一名后卫,脚步要稳、准、狠,但最重要的是稳定和准确。他经常告诉前锋,当他们有机会阻止过多的带球时,要射进更多的球。如果稍有不慎,十有八九都会被对方斩断。

刘泽奇的规则是,如果没有机会传球,他绝对不会强行传球,他会瞄准对方球门,将球吊射。别太高了。如果他不得分,他就会出一身冷汗。果然,陈西平和常志敏都是后卫。他们带球穿过中场,一脚远射。还没等对方门将反应过来,皮球就如箭一般穿过心脏,射入死角。

志愿者服务员

王树春是我厂文体活动的骨干。他是20世纪60年代我们地区著名的举重运动员。他甚至还创下了汉沽举重纪录。他的侄女王惠凤是我国著名的击剑运动员,曾获得过奥运会银牌。

王树春非常热爱足球,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陪球队出去比赛。他不踢足球,但他愿意做出贡献。他为球员保管足球和衣服,还经常带一些药品来为大家服务。

有一次,队员邵如山摔倒受伤,手腕严重肿胀。王树春拿出碘酒,擦拭按摩,肿胀很快就消了。天气闷热,有人身体不舒服,他就帮人服用仁丹或十滴水,效果很好。

↑ 永远的回忆,终生的友谊

从1964年至今,已经54年了。在盐池里踢足球,切磋技艺,交流修鞋技艺,比拼立定跳远,过头踢的苦练,20米回跑,训练后的摔跤比赛,训练后的快乐。进球和胜利带来的成就感……

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成为我心灵深处不可磨灭的鲜艳色彩。而且,一有机会我就会和同学们交流。他们也怀着极大的热情记住并谈论它。

学员们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老队员和学长的年龄更大了,有的已经去世了。但他们都为天华文化体育的发展和员工的积极生活做出了贡献。

现金募集

一切与建国前汉沽历史有关的纸制品,如书籍、报纸、档案、照片、地图、邮票、证书、票据等。对于特别珍贵的,年龄限制可以适当放松。如果您有兴趣,请在文末留言。

天津滨海报刊收藏博物馆

优秀旅游奖励第27号

北京《大公报》总第19703号,1958年9月5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22:50 , Processed in 0.1542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