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5|回复: 0

第四届中国保险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在西南财大召开,聚焦高校保险教育创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425
发表于 2024-12-9 1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届“中国保险业人才培训研讨会”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

6月17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与西南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保险业人才培训研讨会”在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住友花园举行。中国保险学会围绕“保险​​行业面临的新挑战”主题,与来自国内近3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多家企业高管、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校友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高校保险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质量提升》。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陈涛教授主持开幕式。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张邦福教授代表学校在研讨会上致辞。他欢迎与会专家学者来到西南财经大学指导工作,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深厚的历史和保险学院的独特优势,并指出在新常态下经济和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保险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冯战军代表中国保险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分析了建设保险强国背景下保险人才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保险人才教育体系的建议。 。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卓智教授在主旨演讲中,结合国家政策、行业需求、高校改革发展等背景,阐述了保险高等教育新生态,并提出了推动保险高等教育新生态的战略建议。高等保险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李伟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黄伟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王凯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等围绕保险人才培养、建设与挑战等话题发表演讲保险专业院校。

会议讨论环节,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周立生、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曾旭、信保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吴润龙出席会议。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重庆分公司总经理杜世奇、重庆大学黄英军教授、安徽财经大学李家明教授、兰州财经大学庞凯教授经济与金融专业,以及特邀创业校友杨烈总经理、周浩经理,重点围绕保险实践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保险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伟教授、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保险精算系副主任潘国臣副教授、兰州财经大学庞凯教授经济学分别主持了主题演讲和研讨会讨论。



本次会议是在我国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型的背景下召开的,行业对保险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会专家学者就时代变迁、国内保险业发展、保险教育创新、保险业需求等进行了探讨。保险人才培养达成新共识。中国保险业人才培训研讨会自201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会议的召开为保险人才培养经验交流、教育教学理念探讨、保险教育创新搭建了平台。

以下是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冯战军在第四届“中国保险业人才培训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张邦富副校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参加第四届“中国保险业人才培训研讨会”。我谨代表中国保险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西南财经大学是一所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 1983年,在国内率先成立保险教研室,开设保险专业,招收金融(保险)硕士研究生。它在我国保险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成立于1997年,是我国普通高校中第一所独立的保险学院,开创了保险高等教育学院的格局。特别是2011年以来,包括本次在内,已举办了四届中国保险业人才培训班,为推动中国保险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险业是人才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文化素养要求很高。因此,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一直是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基础工作。特别是我国保险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特殊发展阶段,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

一是保险机构数量快速增长,人才需求急剧扩大。据保监会网站披露的信息,2010年底,经营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53家,人身保险公司61家,2015年底分别增至73家和75家。2017年4月,他们进一步分别增加到83和75。 81家,比2010年总共增加50家。保险机构数量的快速增加,产生了旺盛的人才需求,催生了一轮又一轮的人才竞争。各保险公司使出浑身解数“抢人”,有的不惜斥巨资在媒体上发布招聘广告。有的利用猎头公司“撒网捕鱼”,有的干脆让公司高管亲自出面“挖角”。据保监会统计,今年一季度,保险从业人员总数突破800万人,其中从业人员113.81万人,保险销售人员697.4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二是实现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大幅提高。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吹响了实现由保险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历史号角。 2016年8月,保监会印发《我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实现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作出总体规划。这标志着我国保险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由大到强转型、创新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建设世界保险强国,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际化管理人才。这样的人才从何而来?毫无疑问,主要来自于我们急需建设的世界领先的教育培训体系。

三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保险综合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业务模式不断变革的时代,保险公司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仅要保持和扩大传统业务经营规模,还要深入挖掘潜在市场需求,不断突破突破可保技术的界限。使用创新方法承保新风险;我们不仅要不断优化现有技术手段,还要充分挖掘金融科技的巨大潜力。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同时,要结合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区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保险运营和管理中。在这样一个复杂、深刻、精彩的时代,如何培养复合型、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无疑成为严峻的挑战。



显然,与保险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要求相比,我们的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保险教育和职业培训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结果,现阶段不仅高层次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才是企业立业之本。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直接决定行业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能力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改革放在首位,综合运用其他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重点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建设世界保险强国,既对我国保险人才培养提出很高要求,也提出严峻挑战。为推动我国保险人才培养体系的进步和完善,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成立权威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小组,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科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应包括课程体系、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具有前瞻性、世界领先性的改革方案,推动我国保险学历教育和基础教育转型。建议中国保险教育论坛理事会、中国保险学会保险教育专业委员会广泛动员学术界和工业界专家,大力推进课题研究,为下一步打造世界一流的风险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险纪律。

二是整合行业培训资源和力量,打造全行业高水平、高质量的保险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平台建设内容应包括连接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水平讲师团队、包括基础培训教材和各类学习资料的课程库、符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实际要求的培训项目和课程体系、以及与国外的合作。畅通保险教育培训系统深度对接的机制和渠道。建议保险学术团体、社会组织、高等院校、保险机构、高端智库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和打造这一高水平、高质量的全行业教育培训平台。同时,为加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建议进一步加强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中国保险业人才培训研讨会,并在两年一度的中国保险教育论坛中设立专题版块。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教育和培训。提供深入交流、对接的机会。

三是构建中国特色资格认证体系,为我国保险教育培训发展培育并提供新动力。具有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的资格认证体系是建设学习型产业和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动力。我国保险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尚未形成足够的学术基础和培训能力,导致完整的行业资格认证体系迟迟没有建立。然而,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国的现实,呼唤着我们自己的保险资格认证体系。为此,建议在加强精算师资格认证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英国皇家保险学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学会个人会员认证的经验,利用中国保险学会推出的个人注册以会员认证为突破口,加快我国保险资质认证体系发展,逐步构建中国自己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保险资质认证体系。

“空谈则误国,实干则富”。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创新发展、追求梦想的国家。这是一个脚踏实地、勤劳的国家。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大踏步前进的国家。面对这样的时代洪流,我们保险人才培养工作必须高度使命感、责任感,紧跟时代步伐,构筑人才培育巢穴,为行业发展培肥土壤,加快保险人才培养。从世界第一保险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为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15:41 , Processed in 0.0913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