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4|回复: 0

2023年中国金融与社会融资数据发布:稳健货币政策助力经济持续向好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345
发表于 2024-12-11 09: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2023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减少240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169亿元。 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35.5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41万亿元。

总体来看,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截至2023年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和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分别增长9.7%和9.5%。市场专家指出,在金融体系“真金白银”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经济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市场预期和信心稳步增强,有望顺利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全年。

记者调查获得的一些主要银行数据显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将普遍保持在30%至40%。 2023年,这将快于所有贷款的增长速度。虽然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有所减少,但更多信贷资源用于支持新生产力形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加超万亿元

2023年,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全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数据显示,全年净注入现金8815亿元。

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分部门看,居民贷款增加4.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5万亿元;企业(机构)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2万亿元。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57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10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928亿元。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一揽子减债计划”和“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的实施,2023年信贷数据将受到影响。一方面,利用专项再融资债券置换存量贷款,导致国债余额增加、贷款余额减少。另一方面,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盘活信贷存量的有力工具,将减少贷款存量规模。



2023年全年,累计增加社会融资规模35.5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41万亿元。其中,面向实体经济发行的人民币贷款和国债是全年社会融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2023年向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22.22万亿元,同比增加1.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的62.4%;国债净融资9.6万亿元,同比增加2.48万亿元。 ,占比27%。

市场专家指出,2023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将相当强劲。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从更加多元化的视角来分析金融总量指标。 202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和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分别增长9.7%和9.5%。这些财务指标均好于名义经济增长率。在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转型、提前还贷增多、地方债务融资减少的背景下,有效信贷需求依然不足,维持这样的金融支持并不容易。

年底平稳过渡 12月信贷稳定社会融资改善

总体来看,2023年12月新增信贷投放保持稳定,基本符合业内人士普遍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幅保持平稳。

2023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减少2401亿元。市场人士指出,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明显较高,此次增幅处于较高水平。为应对2022年12月疫情高峰,金融体系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力度,造成基数较高。

事实上,地方政府前期发行超过1万亿元专项再融资债券后,部分地方政府置换了现有贷款。此外,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降低风险过程中,不良资产剥离处置量也不低,贷款保持稳定。当前增长动力和投资强度仍然不低。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晶晶此前分析认为,从当月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边际改善、住房抵押贷款补充贷款增加等迹象来看,12月信贷投放存在一定支撑。 PSL),月底国有银行票据转移贴现率上调。

2023年12月末,社会融资存量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 2023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9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69亿元,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的力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多位专家指出,目前,与信用数据相比,社会融资覆盖面更广。张旭表示,包括政府债券融资在内的社会融资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体现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当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时,发行国债的可能性更大。这就是财政政策逆周期调整的应有之义。

确保经济“良好开局” 专家建议一季度降息

2023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和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9.7%和1.3%。两者剪刀差较上月有所收窄,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反映出当前企业和居民信心仍需恢复。

2024年,经济平稳运行仍将面临诸多挑战,稳定货币信用的挑战加大。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仍处于复苏过程,信贷需求放缓,物价短期将维持低位。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下,盘活存量贷款、优化新增贷款方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市场专家认为,“灵活”是指货币政策要立足经济金融运行,坚持主线,在内外部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及时应对政策,疏通突发事件影响。因素;强调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物价水平相匹配,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中性,更加关注价格和预期因素,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

同时,货币政策由“精准有力”转向“精准有效”,强调从质量和有效性而非数量角度观察和判断货币政策,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我国每年约有80%的贷款需要回收和再投资。盘活存量信贷资金效率,可以更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新增贷款投向也有利于支持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从根本上有利于改善终端需求。

一季度历来是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窗口。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兼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指出,过去5年中,有4年,央行在春节前后都曾降准或降息。当前的生产和物价数据反映出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定,经济开局压力较大; 2023年底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为降息提前“扫清了道路”,一季度降息必要性较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22:16 , Processed in 0.0909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