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融合的创新模式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799
发表于 2024-12-12 06: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观点:智能建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设融合形成的创新模式,是实现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智能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大力推广绿色建筑,需要围绕建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进行产业布局,积极构建“链长体系”,推动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建造完整产业体系建设。

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推动其发展进入智能建造时代。展望智能建筑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智能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产业体系、打造示范工程、培育优势企业、创新产品技术、建设人才梯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1、聚焦打造智能建筑产业链,激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积极构建“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推动智能建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布局建设有不同重点的产业园区,吸引智能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切实加强各环节主体间的协同工作,促进智能建筑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围绕CIM平台拓展、智能建造、绿色低碳、建筑产业互联网,打造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供应、展览、交易、培训、服务等企业于一体的智慧建筑创新综合体,重点打造建筑科技创新,以智能建筑产业为主体,涵盖研发、设计、智能装备、建筑机器人等科技产业,作为科技创新平台和建筑技术交流高地。

图智能建造工业体系

2、智能建设重点领域技术发展

智能建造系统以“三化”、“三算”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发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工程软件、智慧工地的工程物联网、智能建筑等。人机一体化的工程机械。 、智能决策的工程大数据等领域技术支撑工程建设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者的协同和产业变革。

目前,我国工程物联网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美国、日本、德国的传感器品类超过2万个,占全球传感器市场的70%以上。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发展,有更加明显的增长趋势。我国中高端传感器90%依赖进口。除了传感器之外,现场灵活组网、工程数字孪生模型迭代等技术也亟待发展。

三、智能建造发展的不利因素和风险障碍

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建设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但面对国内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对比世界发达国家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我国智能建筑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

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智能建设项目都是软硬件集成项目。该项目涉及大量设备、材料和人工费用,需要公司提前支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企业需要不断引进人才,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行业企业在业务拓展、人才引进、相关研发等方面面临较大限制。

市场集中度低。智能建设存在行业大、公司小问题,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前十名企业产值合计不足市场规模的5%,导致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影响企业盈利能力,限制企业研发投入。此外,行业内企业往往规模有限、局限于区域市场,行业市场份额非常分散。规模小,导致企业难以大规模投入研发,难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来节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市场的地域分割也导致资源配置难以优化,不利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标准体系不健全。智慧建造相关研发缺乏基础数据标准,市场适应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核心技术薄弱,多依赖国外公司技术二次开发;缺乏完整的智能建造应用生态系统,无法形成全生命周期的、以项目为导向的阶段性智能集成应用;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尚未制定相关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计划。

总之,发展智能建筑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发展受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研发部署等多种因素影响,涉及多个行业和建设主体。它需要了解工程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生产系统和组织方法以及企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合作等全面赋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04:01 , Processed in 0.6044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