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新冠去肿瘤来,斯微生物天慈工厂暂停试运行,转型肿瘤新抗原 mRNA 疫苗治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799
发表于 2024-10-3 02: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界面新闻记者|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谢欣

7月19日,国内三大mRNA疫苗生产商之一的斯里兰卡微生物天赐工厂因“近期没有COVID-19疫苗生产需求”而暂停试运营。与此同时,有消息称该公司已注册其肿瘤新抗原mRNA疫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IIT临床研究。

“当 COVID-19 消失时,肿瘤就会出现。”这家国内mRNA领域的代表性公司似乎跨越了一个时代。而这一切,距离2021年1月新冠病毒mRNA疫苗获得临床批准仅两年半的时间。当时,斯里兰卡的COVID-19 mRNA疫苗是第二个进入临床的国产COVID-19 mRNA疫苗。临床阶段。第一家公司是爱博生物科技。

新冠病毒疫情出现后,mRNA疫苗成为热词。在这一领域,爱博生物、中芯国际、丽万达生物曾被称为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然而,无论是这三大龙头企业,还是后来的众多国内mRNA企业,都没有在国内获得任何mRNA产品的批准,曾经备受期待的研发管线也逐渐消失。

迄今为止,这些公司都没有获得批准的产品,而且他们正在开发的产品似乎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目前除了斯里兰卡微生物承认工厂已暂停试运营外,行业内已经很久没有更多消息了。

而就在本月,全球mRNA巨头(Medna)也正式宣布了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海外巨头入局后,曾经被资本广泛期待和高度追捧的国内mRNA企业如今表现如何? ?

“消失”的第一明星

“三剑客”中,雅培生物一度是最有前途的一个。

爱博生物科技的创始人是英博。回国前,他曾担任美国制药公司的高级科学家、麦地那团队的负责人。他还是生物技术公司Gene的创始团队成员,并担任配方和产品开发总监。产品涵盖肿瘤、疫苗、罕见病等领域。

在2020年初的COVID-19疫情初期,爱博生物还只是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后来,它迅速成为资本的宠儿。

2020年11月,雅培生物完成1.5亿元A轮融资; 2021年4月,完成6亿元B轮融资; 2021年8月,完成7亿美元C轮融资; 2021年11月,完成3亿美元C+轮融资。无论是融资速度还是融资规模,爱博生物近两年都引起了足够的关注。

其中,雅培2021年8月的7亿美元融资也打破了中国药企IPO前的单笔融资纪录。这也是艾伯特的“高光时刻”,也是其“资本跟进的巅峰时刻”。这就是标题的由来。爱博生物C轮融资的领投方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顶级创新药投资人,包括淡马锡()、景顺发展市场基金()、正心谷资本、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礼来亚洲基金(LAV)等。 )、博裕投资等均已上市。

目前,爱博生物拥有员工500多人,对于一家产品尚未商业化的生物科技公司来说,这个数字不少。

当时,新冠病毒mRNA疫苗ARCOV是让众多资本争相投资雅培的核心因素。该产品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简称“ARCoV疫苗”)。它是方丈和中国人民共同开发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沃森生物科技联合研发。该疫苗是中国首个于2020年6月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COVID-19 mRNA疫苗,也是最有前景的国产COVID-19 mRNA疫苗。

借助该产品,雅培生物合作伙伴A股上市公司沃森生物股价在两个月内一度从40元/股飙升至90元/股。

不过,在第三期临床启动后,关于ARCOV疫苗唯一能得到的消息是其于2022年10月获得印尼紧急使用授权(EUA),但国内公共信息渠道几乎没有任何消息。没有任何。在其国内商业化合作伙伴沃森生物科技的投资者平台上,仍能看到二级市场投资者对这款疫苗进展的愤怒质疑。

ARCoV疫苗消失的原因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 2022年1月,《柳叶刀-微生物学》发布Exbio新冠病毒mRNA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数据。一期临床是产品进入临床试验的初始阶段。它是建立在动物药理学和毒理学试验基本成功的基础上的。它首次应用于人类。通常用于初步评价新药的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也可以看作是相关产品质量的“过关”。一个底部。”

这篇文章发表后,ARCOV疫苗就开始受到质疑。原因是,前述文章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安全性方面,接种后56天内,雅培新冠病毒mRNA疫苗没有报告严重不良事件,但出现了一系列轻度或中度不良事件。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各组均发生。



事实上,研究还指出,在所有群体中,如果受试者出现发烧反应,大多数人的症状会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天内自动消失。此外,在第一剂或第二剂 ARCoV 疫苗后,所有预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

然而,“COVID-19 mRNA疫苗多度发烧”显然让当时不少投资者感到害怕。随后,不仅是ARCoV疫苗,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发热反应和安全性问题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2022年1月27日,在中银证券组织的电话会议上,雅培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英波回应称,ARCov疫苗发热率较高是由于未能向患者提供退烧药所致。出席会议的沃森生物副董事长黄震也表示了类似的看法。他表示,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结果是在最恶劣的条件下获得的。初衷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分析ARCoV疫苗,因此设置了最严格的条件,以最大程度地能够发现人体接种后的一些耦合反应和不良反应。

不过,这一说法似乎并未被接受。会后,1月28日,沃森生物股价直接跌至本月最低点。而且,公司股价在仅仅四个交易日上涨后,就持续下跌,直到当年3月初。

随后,2022年5月下旬,医学预印本网站还发布了使用ARCoV疫苗作为加强针的研究数据。这是当时发布的第一份关于使用国产COVID-19 mRNA疫苗作为加强针的研究数据。不过,研究显示,前述的COVID-19 mRNA疫苗当时正在国内外进行3期临床试验。此次加强注射的临床研究是3期临床试验的组成部分,完整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尚未公布。

此后,除了同年9月底印尼宣布紧急使用授权外,ARCOV疫苗和Exbio一样,似乎从新冠病毒疫苗的战场上消失了。

最新信息显示,Exbio或已将重心转向肿瘤学领域。

据国家药监局消息,今年6月下旬,爱博生物的注射剂()临床试验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适应症为经过系统标准治疗后进展或转移的晚期实体瘤。这应该也是雅培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

停止生产或卖掉自己

Exbio并不是唯一一家在这段历史时期声名鹊起的公司。它也有许多同行。业内除爱博生物、思微生物、丽凡达生物外,还有美乐恒康、嘉辰熙海、兴康源、蓝雀生物、瑞吉生物、海昌生物等。

其中,刚刚宣布停产的硅微生物和雅培生物的命运有相似之处。两家公司的 mRNA COVID-19 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后,均受到市场欢迎。结果是一样的。他们仅在东南亚一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EUA),在中国还没有进一步进展。

思微生物于2016年在上海成立,全称“思微生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李航文。 2021年1月,斯里兰卡微生物的COVID-19 mRNA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准,成为第二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COVID-19 mRNA疫苗。 2022年12月,斯里兰卡微生物子公司SW-BIC-213获得老挝紧急使用授权(EUA)。

李航文也是一位科学家。他拥有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博士癌症中心的肿瘤生物学博士学位。拥有近20年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研发经验。还曾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和RNA创新。疫苗和癌症干细胞治疗等

2020年1月,斯里兰卡微生物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合作,紧急启动新冠病毒mRNA疫苗研发项目。该公司也是中国最早披露COVID-19 mRNA疫苗的公司之一。

最初,思微生物的合作伙伴是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西藏药业。与沃森生物科技不同,西藏制药并不专注于疫苗。因此,此次合作应该被视为西藏药业的一次“热点”行为。

2020年6月,西藏药业表示,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结合疫苗、流感疫苗的研发进展,将分期向西藏微生物投资3.51亿元,获得全球独家开发、生产、使用和商业化上述疫苗的授权。此公告披露后,斯里兰卡微生物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继雅培生物科技和斯里兰卡微生物之后,丽万达生物科技于2021年3月获得了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批准。该公司是中国第三家获得COVID-19 mRNA疫苗临床批准的公司。

丽万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称是“珠海市丽万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是著名医药上市公司丽珠集团的参股公司。 2021年5月底,艾美疫苗宣布完成收购丽凡达生物50.1546%股权。据丽珠集团2021年半年报显示,艾美疫苗的收购对价为4032万元。艾美疫苗目前的市场旗帜是“中国最大的民营疫苗企业”。

此次收购启动时,艾美疫苗尚未完成在港股上市。不难猜测其为何要在上市前收购丽万达生物科技。因为除了爱博生物和斯里兰卡微生物之外,丽万达生物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新冠病毒mRNA疫苗临床批件的公司。当时,COVID-19 mRNA疫苗还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概念。



然而,收购一年后,艾美疫苗完成了港股上市。而在2022年10月6日上市首日,该公司就出现突破,盘中跌幅超过7%。

今年2月,艾美疫苗宣布两款新冠病毒mRNA疫苗在巴基斯坦获得临床批准。 6月,艾美疫苗再次宣布其二价mRNA变异疫苗获批国内临床。截至目前,公司产品仍处于临床阶段。

同一阶段,中国已有16种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这个数字甚至高于国家免疫规划体系中的疫苗种类。因此,对于这些因COVID-19疫情而诞生的mRNA疫苗公司来说,如果他们想继续这个故事,他们需要除COVID-19以外的产品。

下一场与癌症的战斗?

与爱博生物一样,思微生物和丽凡达生物也在年内更新了产品进展。前一个方向是肿瘤,后一个方向是狂犬病。与狂犬病疫苗相比,肿瘤治疗实际上是目前mRNA最热门的治疗领域。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mRNA技术的定位并不是专门用于COVID-19或预防性疫苗。它的最后一战是肿瘤。

今年3月16日,硅微生物宣布其瘤内注射编码细胞因子IL-12的非复制mRNA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被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这也是继2022年在澳大利亚启动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临床试验后,斯里兰卡微生物在mRNA肿瘤治疗领域的首个中国临床试验申请受理。

6月初,思微生物的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适应症为治疗复发/转移性晚期恶性实体瘤。这是国内首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阶段的IL-12非复制mRNA注射液。

据思微生物公众号6月12日发推文,李航文介绍,该注射液拟用于末期浅表晚期实体瘤(如黑色素瘤、头颈癌、乳腺癌)并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对于深部晚期实体瘤。 (如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在mRNA肿瘤疫苗方面,刚刚抵达中国的麦地那是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先者。在这一领域,进展迅速的主要产品包括个性化癌症疫苗mRNA-4157和丙酸血症的全身细胞疗法mRNA-3927。今年2月,mRNA-4157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疗法认证,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该认证的mRNA肿瘤疫苗。该产品的联合开发商还包括肿瘤学巨头默克公司。是目前全球肿瘤领域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此外,()与罗氏联合开发的产品也是明星产品。它们都处于二期临床试验中。与国内产品相比,硅微生物的产品进步更快。目前,斯里兰卡微生物尚未发布成熟数据。但其进展在本土企业中相对领先。

今年6月下旬,Exbio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mRNA药物研发趋势大致可分为三大领域,即传染病防治、肿瘤、蛋白质替代治疗。蛋白质替代疗法多用于罕见疾病;该公司相信肿瘤学领域未来有更大的前景,是一个可以通过利用mRNA的颠覆性疗法解决临床挑战的领域。

不过,虽然肿瘤是最吸引人的领域,但从进展来看,新冠病毒意想不到的传染病防治可能会更早迎来突破。

在呼吸道疫苗产品管线中,Medna进展最快的产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和流感(Flu)疫苗。在最近举行的 RSV 疫苗世界大会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大会上, 展示了针对 60 岁以上人群的 RSV 疫苗 mRNA-1345 的最新数据。此外,的流感疫苗mRNA-1010已经进入3期临床评估。

今年2月,麦地那披露了相关数据。数据显示,几何平均滴度比与两种甲型流感病毒株(A/H1N1、A/H3N2)的优势一致,而两种乙型流感病毒株的非劣势一致。该公司还在今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中表示,准备可能在2024年将RSV疫苗mRNA-1345和流感疫苗mRNA-1010商业化。

此次讲话也意味着疫苗领域正在加速技术创新,以基于新一代技术的疫苗替代原有产品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思路。第一个突破可能是在RSV和流感疫苗领域。

然而,迄今为止,人类在对抗COVID-19方面仅大规模使用了mRNA疫苗。在国内市场,多家企业已进入流感和RSV疫苗领域。而且,我国现阶段还没有RSV疫苗,国内疫苗市场又是一个相对传统保守的市场,其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外,利用mRNA技术的蛋白质替代疗法的研究也已经开始,且进展早于肿瘤和传染病领域。在研产品中,还出现了辉瑞、罗氏、默克、阿斯利康、赛诺菲等。

其中,阿斯利康与联合开发的一款,适用于糖尿病溃疡; Bio's(用于囊性纤维化); 本身也有用于治疗法布里病的mRNA-3630。在这个方向上,Bio 也有计划。据其官网介绍,该公司治疗罕见肝病的ABO-3002目前正处于临床前阶段。

然而,在这些新方向上,国内mRNA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进度都还远远落后。国外巨头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后,留给他们的时间似乎所剩无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8:55 , Processed in 0.7745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