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0

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在广州举行,探讨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317
发表于 2024-12-16 19: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18日至20日,以“中国文学的文化传承与时代责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在广州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邱元平、副主任何亚非、暨南大学校长胡军、中国世界华人学院院长文学社王立耀等出席开幕式。

大会以“寻找语言之根,以文学铸就灵魂”为宗旨,旨在向世界分享华文文学的最新成果,团结世界各地华文作家,追寻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学梦想。 ,推动中国文学创作走向世界。此外,会议一致通过了《广州倡议》,并宣布成立“世界华文文学联盟”。

扎根异国,守护中华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文学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华人移民的文化足迹,中国文学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创作研究蓬勃发展。

“中国文学有独特的作用,中国作家有巨大的潜力。”韩启德说,中国文学随着华侨华人的迁徙,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它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相遇、交汇、融合创造的文学奇迹。它提供了全世界的关注。他说,广大海外华人文学作家扎根异国他乡,守望祖国家园,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抚慰游子思乡之情、温暖海外华人心灵的同时,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延续中华文化基因。它丰富了世界多元文化的色彩,培育了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之花。

邱元平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全球华文文学界人士特别是海外华人人文学者、艺术家扎根海外华人社会,充分发挥中外融合、中外学习的优势与西方接轨,扎根中国优秀文化土壤,汲取不同文明文化精华。遵循文学艺术规律,观察现实生活。



“如果算上1910年旅美华工刻在加州天使岛木墙上的中文诗词,海外华人文学的存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饶鹏子表示,海外华文文学既有民族基因,又有“世界性”元素,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学特色。随着新移民文学日益受到关注,海外华文文学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进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为全球华文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世界文学的“新领域”

从1982年在暨南大学召开首届台港文学研讨会到今天召开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我国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学者表示,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凝练理论与本学科的“根”和特点。

任何新文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经典作品中。饶朋子表示,海外华文文学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探讨该领域的艺术传统、艺术创作个性等问题,梳理经典谱系,辅之以各国间文学影响研究,分析各国历史文化差异。从文本传承的角度解读它,展示该领域形成的新文学传统,厘清其与本土的联系与差异,解读其中的“新”与“异”。这不仅有助于把握这个特殊的文学“世界”的发展和节奏,也有助于深化中外文化交流。 “海外华文文学的经典化和经典文本研究,不仅是海外华文文学及其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也将为世界文学史的重建提供新的篇章。”饶朋子说道。

近年来,海外关于“华语文学”的讨论和实践,不仅体现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从美国汉学“中心”通过“边缘”获取话语权的努力,也体现了他们为“华语文学”而做出的努力。反殖民、去中心化的心态,与中国大陆争夺学术主导话语权的心态,蕴藏着浓厚的‘话语政治’。”深圳大学教授李凤良表示,“华文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有不同的价值立场和理论。方法和研究目的存在明显差异。但前者也为流散文化语境下跨地域的“中国现代诗学”的形成提供了学术启示。他认为,应该理性看待不同概念和术语背后的学术偏见和文化误解,以建设性对话的态度妥善处理学术问题。

写好中国文学,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世界对中国文学文化越来越关注。中国作家严歌苓表示,“现在有一种奇怪的观点,认为中国文学必须得到外国的认可才算国际化。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学和文化缺乏信心的表现。” “汉语是一门充满魅力、丰富而博大精深的语言。我们要做的就是写好中国文学,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原广东省文联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思芬表示,中国文学在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传统审美理想,返雅归俗,让中国文学真正独具慧眼,赢得世界。世人尊重。

近年来,随着海外孔子学院的蓬勃发展,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台湾作家陈若曦表示,华文文学与华文一样,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家也应该通过中国文学作品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又一轮中国文学热潮,进而展现一个文化强国的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要求。对此,诗人王国桢以中国古典诗歌对他创作的影响为例,表示文学创作要从古典诗歌中寻找规律。 “中国优秀的传统古诗词通俗易懂,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经得起品味。”中国文学创作应从这一规律出发,辅以传统诗歌中常用的音乐形式,用歌唱来推动中国诗歌和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 ”

本次会议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暨南大学、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协办。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人参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11:59 , Processed in 0.0717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