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深入了解协奏曲:从历史演变到现代形式,探索音乐体裁的多样性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817
发表于 2024-12-22 11: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协奏曲是一种音乐流派。指16世纪有器乐伴奏的意大利声乐作品。从十七世纪下半叶开始,指一种或几种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争的乐器组曲。在巴洛克时期,为了与管弦乐队竞争而形成的由几种独奏乐器组成的组合被称为大协奏曲。形成于古典音乐时期,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争而组成的协奏曲,称为“独奏协奏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许多浪漫主义派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独奏协奏曲。还有两首用相同或不同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复杂协奏曲(或双协奏曲),三首用相同或不同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三重协奏曲,一首单乐章小协奏曲,以及与管弦乐队竞争的管弦乐控制。管弦乐队。受控协奏曲常由三乐章组曲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形式的快板,第二乐章为慢板,第三乐章为快板。一些古典派和浪漫派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常常采用双重阐述。首先是管弦乐队演奏第一个交响曲,然后独奏乐器加入演奏,然后独奏乐器演奏主要部分,其他内容并不完全相同。第二演示部。此外,在第一、第三乐章重演结束时、主和弦的第二转位和弦之后、结尾开始之前,插入独奏乐器演奏的华彩乐段,以及在属音上的长音颤音。和弦用于过渡到管弦乐。乐团结束。

——,本义是比赛。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协奏曲大多指有器乐伴奏的合唱,而不是无伴奏的合唱。从十七世纪下半叶开始,指由数件或一件独奏乐器与小型弦乐团竞争组成的器乐组曲。使用多种乐器的作品被称为“大协奏曲”。意大利作曲家托雷利和科雷利是大协奏曲的创始人。亨德尔和巴赫都创作了大协奏曲。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大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一种乐器(有时有伴奏)和管弦乐队演奏的古代协奏曲被称为“独奏协奏曲”,例如维瓦尔第的协奏曲。

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莫扎特创作了大量钢琴协奏曲、六首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长笛、单簧管、小号、圆号等独奏乐器的协奏曲,确立了沿用至今的协奏曲形式。这种协奏曲由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演奏。独奏部分个性鲜明,技术水平很高。音乐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多为抒情慢板,第三乐章多为徽派或奏鸣曲式。第一乐章末尾有一个华彩乐段(有时在第二和第三乐章中插入较短的华彩乐段)。起初,华彩乐段是表演者根据音乐的基本主题即兴创作的。 19世纪以后,被作曲家写成固定乐谱。现代音乐家用来演奏古典协奏曲的华彩乐谱是由后来的作曲家创作的。贝多芬为协奏曲的形式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将独奏部分和管弦乐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交响乐的共同发展,将协奏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和五首钢琴协奏曲都是对协奏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表作。



在浪漫主义音乐作曲家以及后来各国民族音乐作曲家的作品中,独奏乐器更具表现力、感人的唱腔和高难度的技巧,整个音乐往往具有较强的动态感和交响感。肖邦的钢琴协奏曲、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帕格尼尼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提琴协奏曲等已成为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李斯特集中了多乐章组曲的意境,创造了单乐章协奏曲形式。他的两首单乐章钢琴协奏曲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20世纪以后,如苏联格里尔的声乐协奏曲,是由人声与管弦乐队结合而成。一些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流派的协奏曲甚至更加“浓缩”和简短。 “新维也纳学派”韦伯恩以无调性十二音序列形式创作的协奏曲至今仍属于同类作品之列。 “顶级”状态。

()协奏曲在古典音乐作品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这首协奏曲通常在一般管弦乐音乐会的第二部分中演奏。它由一名或多名表演者作为独奏者表演,并由管弦乐队作为伴奏。正如前面提到的:作为独奏者或者他在一首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了这首音乐的价值。从17世纪末的演奏方法来看,一小群弦乐器担任主奏(称为独奏),乐团的其他成员担任伴奏(),现已为大家所接受。通常乐团的规模和主奏乐器都与演出有关。改变音乐没有特定的限制。

协奏曲 () 由独奏乐器或一组乐器在管弦乐队伴奏下演奏的音乐作品。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有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协奏曲《黄河》等。在西方古典音乐中,一首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之间的间隔较短。其特点是个性鲜明、独奏部分技术性高。音乐演奏过程中,独奏者和乐队常常轮流应答、呼应、较量。独奏时,乐队处于伴奏位置;当演奏二重奏时,独奏乐器休息,乐队完全演奏。古典协奏曲的创始人是莫扎特。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充满激情的快板,多采用奏鸣曲形式,音乐充满生命力;第二乐章是优美、抒情的慢板,音乐具有叙事风格;第三乐章是欢快的舞曲,音乐刚健、活泼、奔放。在第二乐章结束前,常加入由独奏乐器演奏的华彩乐段,以显示高度的演奏技巧。在现代协奏曲创作中,也有以花腔女高音独奏(无词)和管弦乐队为特色的声乐协奏曲。

交响乐()源自希腊语“全部在一起”。它是一种规模较大的器乐音乐流派,又称“交响乐”。它是音乐界最大的管弦乐组曲。交响乐的出现与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各国流行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关系。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乐章(有的只用两个乐章或五个以上乐章)。各乐章的特点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其音乐特点是快速、活泼,主旋律具有戏剧性,表现了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活动。它强调不同形象的对比和戏剧性的发展,这是全曲的思想核心。乐章前常使用缓慢的前奏来概括全曲的基本形象。在这首古典交响曲的乐章中,常常描写人们闲暇、休息、娱乐、玩耍等日常生活场景,以及活泼、幽默的情感。第二乐章:旋律缓慢而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使用大调的从属调或小调的相对大调。其曲式常为奏鸣曲式(展开部分可省略)、简单或复杂的三声部形式、或变奏形式等,属抒情性。第二乐章常表现哲学思想、人道主义精神、爱情生活、自然风光等,其内容涉及深刻的内心感受和哲学思考。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在这里得到强调。第三乐章:中速、快,能回到主曲,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主,采用复杂的三部曲、变奏形式等,可舞性强。第四乐章:非常快。主乐章通常采用回旋曲、回旋曲或奏鸣曲的结构。它常常表现出原始的才华和乐观。还常常表现生活的胜利、风俗与斗争、节日狂欢的场面等。



它是整首歌的结尾,具有肯定性。因此,交响乐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善、创作手法最全面、难度最大的大型器乐体裁。它表现了重大社会事件、历史英雄、瞬息万变的自然、哲学思想和人物。一个人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是有其特殊之处的。总是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与之相关。虽然交响曲在16、17世纪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基本格局,但维也纳古典音乐学派对18至19世纪交响曲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使欧洲器乐创作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舞台并成为维也纳古典音乐流派的先驱。海顿建立了四乐章交响曲的标准化形式,采用了理想的管弦乐作曲方法,并展示了多种主题发展方法,使小步舞曲充满了民间气息。他一生创作了104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乐之父”。莫扎特的交响曲清晰、流畅、结构良好。他们吸收了德国、奥地利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民间素材,采用了带有复调元素的主调风格和旋律发展手法,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他一生共创作了四十九部交响曲。由于他的创作早熟,人们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贝多芬的交响曲充满了法国大革命的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他用宽广而发达的动机和动态的和声来拓展展开部分的内容,给结论以充分表达的空间,把奏鸣曲形式变成了戏剧形式。他用谐谑曲取代了小步舞曲乐章,使终曲成为整首曲子的积极结局。他甚至在最后乐章中引入了合唱,这使他成为浪漫主义音乐流派的先驱。贝多芬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一位巨人。他的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最好”。 19世纪以来,交响乐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和晚期浪漫主义流派大师的手中经历了新的发展。

如果我们知道一首音乐由多少个乐章组成,并且了解每个乐章的“风格”,我们就会知道乐曲何时结束以及何时鼓掌!并非所有协奏曲和交响曲都具有相同的结构。例如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不分乐章,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三、第四乐章之间没有间隔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04:28 , Processed in 0.1428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