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及其代表作品详解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176
发表于 2024-12-24 19: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黄、米彩:指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氏的代表作有《天上乌云》、《洞庭春色》、《中山歌苗》、《寒食诗》、《醉翁亭》等。黄氏的代表作有《松风亭》、《苏氏》等。石氏寒食诗》、《跋》、《花旗诗》、《诸尚祖帖》等;糜氏的代表作有《多经楼诗》、《苕溪诗》、《树素诗》等;蔡氏的著名作品有《万安桥》、《颜真卿自传》等《隋书·沉跋》。 “四大家族”中的蔡邑,相传就是蔡京。

在书法史上,说到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中,前三位是指苏轼(东坡)、黄庭坚(傅翁)、米朴(襄阳蛮师)。从书法风格来看,苏武丰润纯真;黄庭坚纵横,意气风发,深藏不露;米芾英俊、豪放、冷静、欢乐。他们都善于向古人学习,富有创新精神。他们的书法风格独特,受到当时人们的高度评价。他们毫无异议地被列入了四所学校之中。四大家族中只有排在最后的“蔡”指的是谁,但一直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所谓蔡,就是指蔡象(君莫)。其书法以晋唐为基础,注重古义古法。其楷书端庄沉稳,行书清纯飘逸,草书采用飞白法,称“散草”。它自成一体,非常精致。洪仁宗尤其喜爱他的书法。他曾“为叔父陇西王元碑题字,命书其上”,并“将书热成其岳父碑”( 《宋史:蔡襄传》)。蔡襄的书法艺术也受到当时文人的重视。黄庭坚曾说:“苏子美、蔡君谟都是书法英雄。” (《谷集》)欧阳修说:“君莫独于天下,而谦卑不肯结盟。” (《欧阳文忠集》)苏武在《东坡碑跋》中指出:“杜才君莫,才华极高,学识渊博,心手一致,曲折无穷,故为这个王朝中最好的。”既然他是“本朝第一”,既然他的书法已经是不错的“主盟”,那么,跻身四人之列,也是当之无愧的。但明清以来,又有一种说法:从四家的顺序和时代书风的特点来看,“蔡”本指蔡京,但后人不喜他为“蔡京”。人,所以他们用蔡襄代替了他。他。明代书画鉴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宋书上称苏、黄、米、蔡者,亦在魏经。后人所恨其。”行为,所以他们去了皇宫,去了君莫书儿。君莫排在苏、黄之前,不应该列在元章之后,毫无疑问,他的笔法是不能比的。的君莫。”曰:“宋四大家中的蔡京,今易君墨,则前人颠倒……”(《书画跋》)安世丰的《墨林欢乐故事》接着掩盖了蔡京书名冤曰;蔡卞优于蔡京,蔡京又优于蔡襄。 “如今知有禁,却不知另有蔡,此谓幸与不幸。”清朝杭世钧所著的《贪污丛书续集》中,还引用了“苏黄蜜、蔡妃、蔡香”作为“人性腐败”的例子。可见,“蔡京说”在明清时期影响很大。

平心而论,“蔡京论”的提出确实有一定道理。蔡京的书法艺术具有雍容、豪放、喜庆、从容的特点。与保留更多“古法”的蔡襄相比,蔡京的书法似乎更具创新性,更能体现宋代的“尚意”书法。审美情趣。因此,他在当时就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朝野中很多人都研究他的书法。元陶嘉义的《书诗会要》曾引用当时一位评论家的话说:“其文严谨而不拘谨,易而不拘谨,拘谨之文,如君子戴冠剑。” ,在殿中议论;行书如贵公子,气宇轩昂,光彩夺目,大字冠当今最杰出,少有夫妻。”体现了蔡京在当时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其次,蔡襄的书法在北宋初期被视为“本朝第一”。然而,自从北宋中期宋代书法新体形成后,人们逐渐对蔡襄的书法提出批评。苏东坡在《东坡碑跋》中多次提到“近年议君墨书者,众说纷歧”、“吾以君墨为天下第一,而议论者,或许”。不可以这样。”虽然苏轼始终坚持蔡襄为第一,但至少在北宋中后期,人们对蔡襄的评价已经不再那么一致了。第三,从排行顺序来看,苏、黄、米三大家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年龄顺序。蔡襄是仁宗时期的人,年纪最大。其名次仅次于哲宗、徽宗时期的米芾。确实存在一些疑问。

对此,坚持“蔡襄说”者反驳,认为宋文献中虽至今未见“宋四家”之说,但南宋遗人、元代人,曾明确提出“四家”学说。他在《蔡襄桃河石刻跋》中的墨迹中说,蔡襄的书法“笔疏,自成一体,为当时四大书法家之一”。简单回顾一下,东坡清朗流畅的表情最为强烈。 ”夫翁瘦而壮,有变心本事。向阳纵横变化,倒不如放下笔来。若淡然,以绳执尺,仍会。虽自由,但观三家,不依中正。”可见,王存不仅指出当时有四家,而且指出这四家毫无疑问就是苏、黄、糜、蔡。此外,在书法史上,蔡襄以其书法的综合成就而闻名。他在楷书、行书、草书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他还抛弃了书法,为书法风格的振兴做出了贡献。因此,总体来说,他的成就明显超过了蔡京。 。至于排列顺序,近代学者张伯驹曾在《宋嘉疏》一文中指出:“顺序应为蔡、苏、糜、黄,通读为苏、黄、糜、蔡,阴阳上升到太阳,就成为一种习惯。”由此可见,这种排列只是由发音流畅而形成的,与四大家族的辈分无关。



看来,“蔡京之说”并不是无稽之谈,“蔡襄之说”也是合情合理、有理有据的。由于蔡京是“六贼”之一,人们在情感上很难接受他,所以人们往往倾向于蔡襄的理论。不过,这个问题的最终结论似乎还有待宋朝文献的证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7:21 , Processed in 0.1719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