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海南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店:免税巨头强强联手,行业走向何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670
发表于 2024-10-4 14: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南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店。摄影:杨丽云

近日,免税巨头中国免税品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免税品”)以12.28亿元投资另一家免税央企中国海外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海外”),收购其49%股权。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两家央企强强联手有何亮点?免税行业将走向何方?

我们先来划重点:

1、中免通过中国出口服务获得“中国进城免税”牌照,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全免税牌照的超级巨头,供应链控制力和议价能力更加强大。

2、本次交易是该市免税新政策实施的先导,也为中免竞标韩国仁川机场免税经营权添油加醋。

3、国产服务器将获得中国的支持和豁免,但两家公司的协同程度仍需观察。

4、深圳免运费、朱免运费过得不错,而海旅、海控、王府井将面临持久战。

5、国家开放后,免税重点将从海南转向港口和城市,面临新的挑战。

为什么该市免税牌照对中免很重要?

此次投资的最大亮点是为中国公民进城提供免税许可。此前,中免和出境游都拥有“城市免税”牌照,但并不是同一个东西。

中国免税品公司拥有出境前所在城市的免税店,仅对出境的外国人开放;中国出境服务局拥有入境后在本市的免税店,对16岁以上中国公民开放,入境后180天内营业。免税商品可在有限的天数内购买,并可在现场提货。

中国人民城市免税之所以长期备受关注,在于其独特政策背后的巨大市场规模。东吴证券研报指出,长期来看,全市免税市场合理预期区间为1010亿元至1524亿元。这个规模相当于另一个“海南离岛免税店”。

此前,中免集团已拥有离岛免税、离境前城市免税、口岸免税等多种牌照。其“证照难题”中,仅缺少一张“中国公民进城免税”证。

此次投资后,中免将彻底完成“港口+离岛+城市”布局,一次性收购上海、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共计12家免税店。

国人同城免税将极大补充中免在城市消费场景。虽然中免的免税店基本覆盖全国,但​​大部分集中在口岸。他们解决的是出境游“行前”和“行中”的消费需求,却始终无法进入“行后”市场。这也是全球趋势。旅游零售公司面临的共同现状。

机场口岸免税店想要赚钱,需要依靠机场巨大的客流量,但又要向机场支付租金和积分。 2019年,全国各大机场贡献了中免54%的收入,但利润却少得可怜。

对于在城市免税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关注的是“旅行后”市场。这类免税店一般位于市中心。具有免费购物时间、现场提货的优点。这里曾经是商圈的“交通池”。 2016年,如中吹福在上海曹家渡悦达889开设免税店后,一年内该商务中心的客流量增长了50%。

因此,各大城市和商业主体对于向中国民众介绍城市免税政策有着强烈的意愿和兴趣。中国的外包服务获得了许多地方政府和商圈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和支持(包括租金、装修、税费减免)。等待) 。

从品类来看,与口岸免税店严重依赖美妆、烟酒品类不同,市内免税店自由的购物时间和优越的购物场景更有利于大额时尚产品的销售例如服装、箱包、珠宝、手表等。销售。据笔者了解,顾客在口岸免税店的平均购物停留时间约为20分钟,而城市免税店的这一指标可达1-1.5小时。

借助香港免税的优势,中免有望扩大珠宝、手表、箱包等时尚奢侈品的市场份额。这是它所看重的发展方向。自2020年新的离岛免税政策实施以来,中免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活动,旨在增加这些大件时尚品类的销量。

国人本土免税牌照的获得,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免税供应链建设。一方面,依托中国国内和港口渠道可以进一步扩大采购规模,提高品牌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对时尚奢侈品市场的拓展也将有很大帮助。对于LVMH、骊锋等领先奢侈品集团来说,时尚奢侈品一直是重点品类。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渠道规则,中免很有可能在巨大的市场规模的诱惑下吸引更多的顶级奢侈品牌;而对于一些目前影响力不大但个性独特的新品牌来说,中免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推广渠道。



除市内免税外,中免还将获得华夏运通近年来在口岸免税渠道取得的成果,包括重庆江北国际等15个口岸的免税店经营权机场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这意味着它已经收购了除深圳、珠海地区以外的几乎所有港口通道。

就整个旅游零售市场而言,中免可以打通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整个环节。

两种信号,一种内部信号,一种外部信号

对于中免与中国外包的合作,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该市华人免税新政策即将实施的信号。

多年来,中免、中海向有关部门多次就本市免税店改革提出报告和建议。核心内容包括增加免税购物额度、扩大免税商品种类、增加全市免税店数量等。新增的相关城市标准以及免税企业参与新增的方式等。中国服务还申请恢复主要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免税店。鼎盛时期,中国服务在全国城市拥有近70家免税店。

202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多次在政策文件中提出支持本市免税店发展,促进国人消费,其中包括“完善本市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免税店”。中国特色城市免税店建设”和“免税店配套”。企业在市内增设免税店”等。

中免投资发布后,两大央企的目标更加统一。笔者认为,本市免税店的调整政策很快就会实施。

另一方面,中免集团有意向国际市场发出积极信号。 2023年2月底,在备受全球零售业关注的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免税经营权招标中,中免也提交了投标申请。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免对中国服务器的投资早在2022年就已经启动,此时正式宣布可能在时间上还有额外的意义。

仁川机场的免税业务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疫情前的2019年,其免税销售额为24.3亿美元,位居全球机场之首。此次招标针对的是仁川国际机场 1 号和 2 号航站楼的免税特许经营权。据媒体报道,中免集团正在竞标至少两处特许经营权,一处为化妆品、香水、酒类和烟草,另一处为时尚和奢侈品精品店。

这一目标的竞争非常激烈,参与者包括韩国本土免税公司乐天、新罗和新世界。他们不仅是仁川国际机场免税店的前经营者,也是全球领先的免税巨头之一。多年来,韩国免税行业一直被韩国本土企业垄断。如果中免成功中标仁川国际机场,无疑将在海外市场迈出一大步。

中国免服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中国玩家?

中免的入驻或许会给中国服务器带来新的希望。

中外包是该行业除中免外唯一一家国有企业,但多年来的发展却令人失望。疫情前,全国免税市场已突破500亿大关,中国出口仅占1%。

作为国药集团的三级子公司,在央企“聚焦主业”的经营要求下,国药多年来一直在集团内部默默隐身。海南离岛免税项目启动前,获得的资金和资源非常有限。

这座城市的免税店牌照看似金饭碗,其实就像榴莲——很香,但也很痛。购物限额过低、政策过于复杂、各地执行标准不统一是阻碍中国外包服务发展的三大障碍。以上海和北京的商店为例,上海商店的购物限额仅为2000元,而北京则为5000元。此外,还有售价1000元以上的所谓“红点”产品,根据香水、服装、工艺品等不同品类有不同的限购政策。

品牌商也对进入该市免税市场感到担忧。他们认为,城市的免税市场和完税市场都是城市市场。这是否会直接影响完税市场?品牌市场价格体系是否会被扰乱?因此,中国外包服务招商多年来一直没有重大突破。

未来,中免集团对中国出境服务的支持将首先体现在供应链上。作为全球免税行业销售冠军,中免的供应链能力处于全球领先梯队。业内普遍认为,中免将以“供给”的形式支持中国出口服务。据了解,优先启动的是各城市门店的纳税和网上“会员购”项目。

其次,中海服务可能会接管中国免税港店的客流,迅速扩大市场规模。中免海运入股后,依托其口岸免税店资源,形成“港城”门店互动,可以应对中免海量的客户群。第三,如果中免集团参与运营,其管理理念和运营能力可以帮助中免集团提升。

不过,两方能合作融合到什么程度,目前还不得而知。

与收购日商和海南免税不同的是,本次投资完成后,中免将不会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国药国际仍将是第一大股东。如果中物未来参与运营,两种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利益冲突可能会影响企业决策和管理团队的稳定性。

接下来是执行级别。以渠道联动为例,理想的状态是:



但实际情况是,机场店的柜台小姐可能只是赚取会员购物的佣金,并无意在市区推广该店;市内门店负责人担心顾客在海南买够了就不再光顾。海南店的“拼命”“三郎”疯狂抢夺资源……互相厮杀。很多合作,无论高层策划得多么周全,都无法克服各个层面的利益冲突。

两家央企整合将考验其他免税企业心态

目前,除央企外,全国各地还有地方免税企业,分别是深圳免税、珠海免税、海旅免税、海空免税、王府井免税。

“深圳自由”、“珠自由”已在深圳、珠海盘踞多年。她们就像两个远离球场的“美女”。他们在自己的“封地”耕种、收获粮食,有吃有喝。早在2018年,深圳免税和筑都免税就实现了销售额超过20亿,净利润也相当可观。

近年来,中免先后收购了日出上海、日出北京、中免,现已成为中免第二股东。中免和中免将拭目以待。其实,只要“封地”还在,他们就永远心安。过着平静的生活。但“贝勒”们或许也在想:有一天他们也会接受自己吗?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长期来看,海旅、海空两个离岛免税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供应链压力,还来自中免、中海对海南岛免税的营销推广。随着中免总公司和中免海南运营中心的两次增资到位,两家央企的大规模营销动作或将开始。海上旅和海控将在持久战中面对资金充足、装备精良的对手。

最让人困惑的大概就是王府井免税店了。在2020年获得免税牌照并取得短暂辉煌后,直到2023年1月,其首个“免税+含税”综合项目王府井国际免税港在海南万宁启动。不过,万宁并不是海南离岛免税店的主战场。其业务规模非常有限,远不如三亚甚至海口。海南的实力相当薄弱。

从行业整体来看,我国免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中免在市场份额上将更加成为“垄断者的垄断者”。但如果从国有资产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垄断”,还是有合理解释的。

中国的免税行业本来就是特许经营行业。每个国内免税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其收入和利润最终都是国有资产。

2023年以来,国资委多次会议强调,央企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下,中免集团增资中海服务无疑是两大央企对国资委政策的落实。目的是充分发挥我国免税政策的作用,刺激国民消费,扩大消费规模,同时推动我国免税产业做大做强。

恢复出入境、免税行业的危机与机遇

截至3月15日,已有60个国家恢复中国出境团体游试点。旅游业预计,今年夏季将迎来出境旅游高峰。免税业务需要重新审查。

这几年出境旅游暂停,消费需求留在国内,尤其是免税流向旅游资源丰富的海南离岛。这使得像中免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在过去三年里表现得非常好。然而,这样的特殊时期是短暂的。一方面,免税企业不可能继续打价格战。加大离岛免税商品折扣力度,确保企业利润。另一方面,随着国家重新开放,免税客户恢复跨境和境外旅行,重点必须转向口岸免税和城市免税。

港口免税店过去曾赚取巨额利润,但现在要想重回辉煌,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消费者客户群不再像以前那样“时髦”。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勒紧裤腰带是很多人的选择。另一方面,很多人不在口岸免税购物,但他们仍然有渠道以低价买到好货。近三年来,免税会员购买、电商直播等各种网络销售渠道蓬勃发展,且大多走低价路线。

海外免税店也将再次争夺中国消费者。 2023年以来,乐天免税店不仅加大了招聘精通中文的员工力度,还不断加大免税店中文网站和线下门店的活动力度;新罗免税店为中国游客推出了新的移动结算系统,并计划为中国留学生开设会员俱乐部。除了持续不断的活动之外,泰国 Free还在中国推出了“泰国购物”直播。总之,世界各地的免税公司都在竭尽全力希望中国消费者继续花钱。

在口岸免税的顾客下一步将前往市区继续免税消费。这也是疫情后免税行业的一大亮点。从目前情况看,该市华人免税政策即将实施。有券商预测,2025年全市门店规模将突破300亿。虽然业内普遍认为这一预测过于乐观,但全市免税政策落地后,相关企业实现倍数增长的可能性很大。收入。

此外,以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为代表的保健品也有望被纳入免税商品清单。

中国海运所属的国药集团是中国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中楚福已与有关部门就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纳入免税商品目录进行沟通。未来,中海服务或将借力中免,共同推动该项目的实施。如果实现,该品类将成为免税行业新的增长点。

后疫情时代,中国乃至全球的免税企业都将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将中国最有实力的顾客群体留在自己的地盘上。

(作者李迅素润是免税行业资深人士,拥有多年龙头企业工作经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李寻寻、杨丽云,36氪经授权发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4:41 , Processed in 0.1884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