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6|回复: 0

少林寺首届无遮大会:全球高手嵩山对决,揭秘玄奘大师曲女城辩论传奇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131
发表于 2025-1-10 13: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按:近日,少林寺举办首届“揭秘大会”。世界各地身怀绝技的高手齐聚嵩山,展开一场被誉为“世界武术大会”的对决。这次事件让“秘密会议”这个不常见的词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或许很多人都想知道“暴露”是什么意思?在此前的中国佛教语境中,谈起“无观大会”,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玄奘法师印度学成归来前“一战成名”的群女城辩经大会。

玄奘

玄奘,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学者、翻译家、旅行家,是《西游记》中“唐僧寻踪”故事的原型。历史上,玄奘并没有西行天竺取经然后返回中国。而是在那烂陀寺等地孜孜不倦地学习佛法十几年。他甚至在曲努城待了两年才返回中国(641年或642年)。在附近举行的辩论会上,他与英雄们并肩作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获得了“大乘天”和“解脱天”的最高称号,后来满载而归。可以说,玄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异国成功求学,却放弃当地礼遇和待遇毅然回国的“海归”留学生,最终在祖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玄奘曾留学那烂陀寺,那烂陀寺在当时被视为“世界顶尖学府”。他选择的主要导师是“世界著名学者”、那烂陀寺的住持(住持)。老师是护法神。著名的《成味经论》就是以护法师的讲解为标准,并入其他十部注释而编撰而成的)。

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八、九年时,一位名叫般若禅多的南印度婆罗门写了一篇长文,题为《大乘毁坏论》,共七百偈,宣讲普贤佛法的教义。受到许多上座部佛教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不久,一位小乘论师将此论献给当时印度最大的统治者戒沙王,并请国王命大乘佛教与他辩论。崇尚文学与学术的戒律王,曾上书那烂陀寺,请住持戒律派的大师去挑战和辩解。解仙先后询问海慧、智光、狮子光、玄奘。不过,海慧等三位高手却有些犹豫,因为他们担心,如果败了,那烂陀寺的名誉就会受到玷污。玄奘回应国王的命令,理由是“如果他有责任,他是中国的僧侣,与此事无关”。



玄奘并没有直接对般若淳铎“开战”,而是先前往乌差国获取般若淳铎所著的《破大乘》文本。读完后,他有几个疑问。玄奘也不羞于提问,向被他打败、成为奴隶的婆罗门请教。他找出了《大乘伤坏论》的关键错误,写出了一千六百偈的《反邪见论》来代替。

戒杀王对《制邪论》大加赞赏,特意在曲奴城为玄奘举办辩经会,宣扬大乘佛教的理义,特别是护法解仙传承瑜伽行派的唯识论,同时打破上座部佛教与外道之间的各种分歧。辩论胜利后,戒沙王邀请玄奘观摩在距曲奴城不远的巴拉嘎大殿举行的第六次“无审查会议”,会议持续了七十五天。赠送活动。

这个故事出自《唐代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慈恩传》)。一般来说,研究玄奘大师生平及西游记的文献资料主要有:(1)玄奘、辩机所著的《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 》),历时64年6年完成; (2)明祥着有《唐代大藏经玄奘大师行记》(简称《行记》),完成于664年; (3)元惠理、颜泰编《慈恩传》,于688年左右完成; (4)景迈(约600—700)着有《古今译经图记》(简称《图记》); (5)道玄(596—667)着有《高僧续传·玄奘传》(简称《玄奘传》); (六)刘克所著的《唐代三藏法师塔铭》(简称《塔铭》),完成于837年,为《法庭传》集。其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文献无疑是玄奘口授的《西域记》;至于大师回国前的辩经,名满印度,前述《慈恩传》的记述最为详细生动,也为后人所传诵。这种分析甚至是一种浪漫。

《西域记》中关于玄奘在印度大辩论中获胜的记载是相当模糊的。只在描写应嘉日王之邀于群女城法会时提到:“食已食,诸外门都齐集议。真窃窃私语,镇压‘阳支离’。”“食”指的是法会中的僧人和居士接受戒日王的食物和施舍,饭后,不同观点的学者聚集在一起讨论“微言”和“微言最合理”。措辞如此谦虚,以至于看不出玄奘击败印度解说员的关键情节。同卷的《西域记》还记载,戒日王有每五年召开“无盖会议”,每年召开“辩会”的规定:“每五年召开无盖会议,耗尽库库,惠世群是,只剩下兵器,没有檀香屋。 初一,各国僧人齐聚,作四供,装饰宝座,布置筵席,命相破坏,评其功绩,褒贬仕女杝,废郅有名。”

一般认为,“无码会议”对应的梵文词是pañca-vārṣika(-maha),音译为“盘扎(阇)yuse”,意译为“五岁宴”,字面意思是:每五年举行一次聚会。据《大智慧》记载,佛灭度一百年后,阿育王(约公元前304年—公元前232年)首创“五岁宴”式。后来的皇帝或王子也纷纷效仿,每五年一次,给僧俗民众设宴供养。因为它不分贤、圣、俗、贵贱,平等地给予,不受限制,不受约束,故名“无盖”。该会期长达三个月,曾流行于印度、西域等地。公元529年10月,梁武帝在同台寺召开四部畅通会议,召集僧俗五万。公元597年11月,日本推古天皇召开畅通会议,庆祝宝光寺落成。

卢禅先生在1964年发表的《玄奘与印度佛教》一文中指出:根据《西域记》卷五记载,这次会议(女曲城法会)是一年一度专门讨论佛教的聚会。在为期五年的未经审查会议期间,这两个会议合并举行。因此,唐人称之为“九十日(九十日,十日为十日)大施”,也称第一阶段为“十八日”。 《无阳光的会议》。也就是说,为了积累功德,戒日王每五年举行一次这种传统的“无遮盖大会”,向各教派的僧侣、居士以及寡妇、鳏夫布施;甚至为了促进学术研究的目的,他甚至宣扬或贬低某个教派的教义。 “辩论”每年举行一次。这里的“十八日”与《西域记》中的“二十一日(三十七日)”相差三天。不知道这三天主要是“吃”还是“辩”。



那么,后人对玄奘在曲努城“揭秘大会”上与英雄们的口水战以及他在印度的名气的印象从何而来呢?这可能是由于大弟子季氏(632-682)的写作技巧。与《西域记》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济世在《程维士论》中强调,“(十八次)无审会议”是戒沙王为玄奘与般若的专门“辩论”。其中许多是向印度各派代表开放的。大师的另一部代表作《隐名正联书》也有详细的描述:“大师周游西域,学成归来。当时,戒王与五印人设十八日无碍会,令师于诸天立义,诸贤齐聚,遣小乘弟子相争。与高手争论,但没有人敢挑战他。”从此,“无审会议”成为玄奘在全印度无与伦比的胜利的著名历史。事件。

日本僧人藏君(1104-1180)最先对创始人所描述的“十八日无删会议”产生怀疑。他曾在《隐名大书》中指出,这一说法与《慈恩传》等有出入。值得一提的是,《行庄》和《玄奘传》中的叙述与《慈恩传》中的叙述非常相似。他们都认为戒日王先在曲奴城为玄奘举行辩经,获胜后邀请玄奘到波洛耶观迦国大寺的“揭秘大会”。

《图吉》提供了另一个稍有不同的版本:戒沙王并没有专门为玄奘召开辩论会,而是利用每五年举行一次的“无审查会议”,召集圣贤们,让玄奘根据他的著作《论控制》 《邪见论》和《徽宗论》,十八天无人能破。 《会中论》其中一篇《会中论》已不存。据《慈恩传》记载,“先生(玄奘)为徽宗二宗(中观、瑜伽行派)之人,其言不相抵,着有《徽宗论》三千偈,呈献给解贤及大众,赞颂一切善行,并宣扬之。”玄奘关于他合并中观派和瑜伽派的说法相当耐人寻味,让人想起八世纪那烂陀学者寂护大师及其弟子莲花生大师在西藏流传的“瑜伽中观派”。

虽然以“吃”为主的“揭秘大会”和以“论道”为主的“辩大会”是两个不同的聚会,但在玄奘参加的那一年,两次大会都在曲奴城附近举行,而且会议日期相似或部分重合。不管戒沙王“无审会议”的“辩论会”是否是专门为这位来自唐朝的留学生而设立的,玄奘显然不仅没有辜负当时那烂陀寺的威望,而且在佛教界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未来。他在中国、日本等国外地区享有盛誉。

这篇文章初稿是在2013年秋天,当时我向中国社科院同事高珊珊老师请教,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谨表达我的谢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5:45 , Processed in 0.2236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