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0

雅万高铁通车:张超的印尼情缘与中国标准的全球崛起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143
发表于 2025-1-11 05: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超将雅万高铁的开通比喻为一个孩子的诞生,把当前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转移比喻为一个正在迈步的孩子。 “等运营稳定下来,孩子们就会去上学前班。”

“现在,当印度尼西亚人问,‘这符合欧洲标准吗?’我们可以回答,‘中国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今后当雅万高铁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倾听召唤,无论是回到这里,还是远道而来为其出谋划策。”

文章| 《望》新闻周刊记者曹凯

尽管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离开雅加达,但接到印尼中国高铁有限公司(KCIC)财务与风险执行董事张超的电话时,他还是有些不舍。组织将他调回北京工作。

2015年10月,KCIC成立。今年,38岁的张超作为中铁首批两位经理之一赶赴印尼,为雅万高铁项目的推广做准备。 2024年将是张超任职雅万高铁的第十个年头,他也是目前唯一在任的创始董事。

十年来,张超见证了全长142.3公里的雅万高铁从蓝图到现实。

2023年10月17日,雅加达至万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雅万高铁累计运营列车19426列,累计运送旅客719万人次,安全运营超过311万公里。通车一年多以来,雅万高铁已成为印尼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作为中国第一条海外高铁、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缩短了印尼第一大城市雅加达至万隆的出行时间第三大城市,距离第三大城市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 46分钟。印尼也成为中国以外唯一一个高铁商业运营速度达到每小时350公里的国家。

“个人的劳动可以服务国家工程,努力的成果可以留下历史价值。在雅万高铁上工作很开心。”张超说道。

张超检查印尼雅万高铁一号隧道施工情况(资料图) 徐勤/本报 摄

千计之首“敢打”

张超是黑龙江人,他的朋友说他“有闯关东的干劲”。他的微信签名“大家都是从东方出来的”,寓意在混沌中探索。

“刚到这里的时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就像种子被风吹进沙漠一样,必须找到水源,尽力发芽。规划和蓝图是长远的愿景,但现实的困难必须立即面对并解决。”

张超回忆,从小角度看,当时吃住都是问题,员工经常晚上11点以后睡不着就去找他聊天。从大的角度看,从合资企业的设立到管理框架的设计和工作流程的确定,再到投融资比例的确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有工作都是交叉的。摸着石头过河。一些沟通协调事项一开始就必须面对面反复确认和修改,他不得不开始中国和印尼之间的“长途通勤”。

“很多人讨厌混乱,但混乱也是一种秩序。我们要在不确定性中追求确定性,在追求确定性的过程中把握不确定性。”张超表示,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就会进行总结。体验一下,验证未来是否可复制;如果失败,尽快形成反馈,调整相关行动,重新形成经验。 “这个循环过程才是真正的学习和进步。”

当被问到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张超说:“没有最大的挑战,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困难和挑战。”

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变数,包括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由于高铁建设线路长、面广,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前线已经很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了,根本睡不好觉。”张超说,“就像《亮剑》里的李云龙一样,结婚的时候就得派流动岗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

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琐事,比如处理与当地人员的关系、供应链相关事宜、工作签证问题、工作中不配合等等,都需要张超灵活应对。

在COVID-19疫情期间,印尼员工最初不愿意戴口罩,后来只戴迷你卡通布口罩。随后,张超专门给印尼董事长写了一封信,表示办公室不通风的情况必须改变,要求员工佩戴医用双层口罩。与项目进度相关的受控项目不得停止,非受控项目可以延期。施工与防疫并重,保障疫情期间雅万高铁建设进度。张超因此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授予“沿路抗击疫情先进个人”和党组“沿路抗击疫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超将雅万高铁的开通比作一个孩子的诞生,将当前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转让比作一个迈步的孩子。 “等运营稳定了,孩子们就会去上学前班了。”他笑着说道。

高铁开通后,他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运营,二是人员培训和技术转让,三是资金。

“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首先要牢记使命,擦亮中印尼高质量合作‘金字招牌’。其次要敢为人先”三要不断学习积累,加强知识储备,做好面对挑战、抓住机遇的准备。”张超说。

把怀疑者变成支持者

雅万高铁项目启动之初,印尼方面因不了解高铁和中国的基础设施能力而闹得沸沸扬扬。

2015年,印尼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钦佩中国的勇气。张超闻言,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有印尼官员半开玩笑地说:“如果项目失败,中国一定会把它恢复原状。”

参与雅万高铁规划设计的中铁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是雅万高铁规划设计单位之一国内最具实力的铁路设计单位。由于不理解,印尼官员甚至质问:“为什么不派出中国最好的设计团队?为什么派出第三支而不是第一支?”

起初,印尼民众不了解高铁,对“中国制造”心存疑虑。 2018年,张超开通海外社交媒体账户,发布雅万高铁建设动态。 “我希望印尼人看到我的最新动态,了解更多有关雅加达-万隆高铁的信息。一开始,还有质疑声。后来随着项目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印尼人在评论区给我们点赞。 ,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求职。”

2018年6月,雅加达至万隆高铁全面开工,由中国建设财团与印尼方共同承建。 1号隧道位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正在建设轻轨、高速公路和建筑密集区,并穿过两座清真寺。该隧道施工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3.23米,为东南亚最大。

“2019年,印尼人民看到一号隧道时非常兴奋,说中国的技术真好。”张超自豪地回忆道。

雅万高铁所在的爪哇岛地震、火山多发,山峦沟壑纵横,岩层地质复杂,沿线降雨量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变。建设者根据当地气候、地质条件,对雅万高铁进行了多项适应性改进和技术创新,使其技术先进、安全智能、环境适应性强、地方特色鲜明:标准防腐设计,适应爪哇岛常年湿热的气候条件;为了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设计部门为雅万高铁实施了简支箱梁的创新设计,与常用的单孔箱梁相比,减轻了约100吨的重量在中国,减重幅度约为12%;雅万高铁配备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全车设置2500多个检测点,可对各关键系统进行实时检测、预警和诊断;利用更强的牵引力来适应又长又陡的斜坡;多项自主研发成果填补地方空白。

2021年,印尼交通部修订了相关交通部令,将雅加达-万隆高铁纳入部分政府优先事项。雅万高铁运营后也依据该部令申请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2022年,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了中国主导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标准和《高速铁路设计电源》标准。这两个标准都是各自领域的首个国际铁路标准。张超说:“现在,当印尼人问‘这符合欧洲标准吗?’时,我们可以回答,‘中国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张超记得,当他受邀参观印尼国家铁路茂物维修基地时,印尼工作人员告诉他,正在维修的列车是来自日本的二手列车。虽然购买价格低,但维护价格却很高。印尼方面负责人表示,以前并不知道中国的铁路如此先进。雅万高铁的建设让他认识到了中国铁路的实力。

“雅万高铁的建设过程是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的集中展示,改变了外界对中国和中国产品的看法。”张超告诉记者,2024年初,印尼决定采购中国制造的旅客列车。列车,还将购买中国货运列车纳入计划。 “要逐渐赢得对方的尊重,最重要的还是基于技术实力。”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后,印尼前总统佐科多次乘坐该高铁,对其安全、平稳、舒适的乘坐体验给予高度评价。

“雅万高铁给印尼人民带来了美好的体验,现在他们是最想修建支线的人。”张超说:“现在噪音已经大部分消失了,很多当年的反对者如今都变成了支持者。”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借助雅万高铁,印尼全球竞争力迅速提升,从2018年的第45位攀升至第45位。 2024年排名第27位,经济增速位居东盟国家首位。

最好的礼物

雅万高铁采用中印尼企业“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合作方式。业主是KCIC。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铁路国际总公司牵头的中方发起人财团持有40%的股份。印尼国家铁路公司领导一个由印尼赞助商组成的财团,持有60%的股份。

“雅万高铁不是中国交付的铁路,而是双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印尼、印尼共同投资建设的铁路。”张超说。文化交融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

合作之初,印尼员工并不了解中国文化。为了让双方更加了解,张超决定自费带印尼员工一起庆祝中国节日。

“2017年春节期间,我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把红包分成10万印尼盾(约合人民币50元)、5万印尼盾、2万印尼盾,以抽奖的形式给大家发红包。让印尼员工与我们一起感受春节的欢乐气氛。后来,随着公司员工的增多,我也发生了变化。这样我就开始给大家送巧克力了。我会在巧克力上写一句话——感谢你们为印尼第一条高铁(日本万隆高铁)做出的贡献。到了2018年中秋节,印尼同事已经开始为我们准备月饼了。 “当谈到中国文化逐渐赢得印尼同事的认可和尊重时,张超非常激动。

2019年,张超从淘宝定制了一枚由中国和印尼国旗组成的徽章,每天佩戴并送给印尼伙伴。 “一方面提醒自己,另一方面提醒对方,这是我们的合作项目,需要我们双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也需要互相支持。”

他回忆说,有一位中国同事,工作很认真,担心午休回宿舍睡过头,所以选择坐在办公室里,用脖子眯一会儿。提出。这一幕恰好被印尼领导人拍到。他觉得这位同事不负责任,有损公司形象。张超解释说,同事本来可以回去睡觉,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就睡在办公室里。新办公楼竣工不久,印尼方在一楼大厅一角预留了一个有窗帘的区域,地板上铺着地毯。综合部的同事告诉张超,这是为中国员工午休预留的区域。 “虽然我们不会在那里午休,但这一贴心举动体现了印尼同事对我们生活习惯的理解和关心。”张超很感动。

总务部的印尼同事还主动提出在哈利姆站一楼为中国员工建一个食堂。 “他们宁愿放弃出租车站商铺的收入,这说明我们之间的民间联系进一步巩固了。”张超说道。

张超办公室的显眼位置挂着一幅印尼同事手绘的漫画。屏幕上,中印尼人员乘坐中国制造的高速动车组,气氛融洽。张超表示:“这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体现了印尼对中国队的充分认可,以及中印尼队的跨文化融合。”

张超办公室里挂着印尼同事画的漫画,左一张是张超受访者提供的照片

迎接下一个挑战

2023年10月17日,雅加达至万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张超曾接受国内多家媒体采访。结果发现,他看上去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兴。有记者在站台拍摄时提醒他:“赵总,请开心一点!”

“我确实很高兴,但没有那么高兴。这几年,每一个关键节点我都是这样的心情。”张超坦言。

从项目启动、EPC合同签订、融资协议签订,到正式开工、架设第一梁、开挖第一条隧道、第一座桥通、第一条隧道通车、铺轨、全轨通车、再到衔接,联试达到时速385公里(10%安全裕度)、高铁通车时,张超是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正式投入运营。他知道,完成一个过程后,他必须面对下一个挑战。

张超拥有金融背景、管理学博士学位。负责雅万高铁财务会计、预算管理与监控、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物流与采购管理等工作。他同时也是中国队的内外部事务协调员。他的想法是长远的。

“雅万高铁是中国和印尼两国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的高速铁路,后续的共同投资管理和运营管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式开通运营只是一个过程。” '逗号'。”张超说:“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读博士,你会因为毕业时不再有考试和论文而感到高兴吗?不会,因为你知道后面会有各种学习测试。” ”

“印尼地方政府之间的对接,如入境通道等设施的优化、铁路安全立法建议的落实、印尼学员向中国学习技术的效率以及中印尼团队共同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等等,都是我们未来需要落实和改进的。”张超坦言。

如今,离开印尼的日子越来越近,张超也越来越忙碌,不仅要安排好手头未完成的事情,还要为新的岗位和生活做准备。

“我告诉同事们,不能总想着明天离开,否则今天过不好,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看事情。但我们也要做好明天离开的准备。” ,这样就不会后悔今天的事情了,完成该做的事情。”张超说道。

十年来,张超见证了雅万高铁从0到1的过程,倾注了全部心血。 2020年10月,他开通了微信视频号,96个视频记录了他与雅万高铁的每一刻。

卸任时,他满怀希望:“通过充分的技术转移,通过中印尼双方团队降本增效的共同努力,以及识别和解决内外部问题的有效机制和框架的形成,雅万高铁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今后当雅万高铁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倾听召唤,无论是回到这里,还是远道而来为其出谋划策。”张超说道。 (实习生胡平、乔宇杰对本文也有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6:21 , Processed in 0.1661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