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中美决策调整,美国借新冠冲击实现经济政策转身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766
发表于 2024-10-5 04: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这种确定性,中美双方都在调整自己的决定;

对于美国来说,从今天来看,其做出的选择也是非常理性的。所谓MMT,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对于它来说,这个过程中的选择也是被迫的。

因为美国手里已经没有牌了。唯一剩下的就是它仍然拥有全球治理权力。治理权的核心是货币的铸造权和美元的信用标准。如果它不牺牲这个核武器,就会像中国一样。如果它打起来,它可能只会看着中国轻松超越它。

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在去年新冠病毒冲击之后,并不是彻底的失败者,因为至少它利用了新冠病毒的影响,实现了经济政策实践的巨大转变,放弃了美国建国过去200年。圣人汉密尔顿确立的财政平衡原则。

简单来说,它心里也知道,它的财政赤字,巨大的财政赤字缺口,是无法用现有的税收和财政手段来弥补的,它必然会诉诸终极核武器,因为治理权还在。它的手。里面正在印钱。

美国在没有遇到太多政治障碍的情况下利用了COVID-19疫情。将现代货币理论从书本上的理论讨论转变为政策实践;

在没有付出太多政治代价的情况下,美国财政赤字目前已达到20%。如果进一步上升,这么大的差距就不再是我们之前讨论的财政赤字是否应该超过3%的概念了。这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美国来说,从2019年3.8万亿美元的低点开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很快就因为疫情扩大到了7万亿美元以上,扩大了3.2万亿美元,现在是7.5万亿美元。

美国去年M2总共增加了3.6万亿美元,其中3.2亿美元是美联储印钞的结果。

美国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应该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展望今年,你看,拜登上任后任命的第一位内阁成员就是白发老太太耶伦。全球资本都明白这一点。这就是美国在全球的货币和金融的趋同。因此,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前景很可能指向10万亿+。

拜登首先宣布的是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我看了另一轮救助计划。美国还没有开始正事。 1.9万亿元主要用于救灾。美国家庭的积蓄很少。如果他们不花钱,特朗普去年推出的3.2万亿元救助计划就毫无用处。已经见底了,美国很多家庭都流离失所,所以这1.9万亿都是买粮食的钱。

我们可以期待美国的拜登政府。既然他在施政议程中提到了罗斯福新政,美国需要基础设施和未来产业趋势的投资;

所以你可以想象,几个月后就会推出更大规模的刺激计划,距离并不遥远。

中国所有政策都是为了抗通胀

对于中国,对于世界,我们中国人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美元信用本位体系下,印美元后,我国将要消化大部分通胀影响,因为它使用的是美元,而我们的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这就是铸币权的好处,是成为全球老大的好处。

在此形势下,中国已做好准备。如果你看中国的宏观政策选择,我们的宏观政策选择一定是反通胀,因为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通胀预期压力。

对于中国来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所有的政策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抗通胀。我们先后针对恒大、蚂蚁、永美进行违约。这些方向都是象征性的。

它们分别对应了中国通胀的几个来源,一是房地产,二是互联网,三是刚性兑付且已被庞氏化的地方债务。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这是明显趋同的开始。从近期公布的一系列金融数据来看,抗通胀政策已初见成效;

债务增速从去年峰值13.8%回落到13.1%,我们的M2从去年峰值11.1%回落到10.1%。

今年我们的债务增速可能会下降到11%,甚至低于11%,M2可能会从目前的10.1%回到9%。这是肯定的。

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货币政策和货币金融的目标是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

目前房地产融资状况存在三道红线。这是前所未有的信贷紧缩局面,包括各方面的窗口指导。

为此,央行要落实不急转直下的要求,让调控尽可能顺畅、艺术化。

央行的货币政策、严格的监管、从紧的信贷措施落实后,恐怕央行的基础货币之轮仍会有所平滑,并会提供一定的流动性,以维持金融状况的收敛。整个市场秩序井然。这大概就是宏观经济的现状。

中国股市已进入长期牛市

家庭储蓄构成变革的最大边际力量

我还谈到了市场认知。什么是市场认知?

我一直说,2019年以来,中国股市进入牛市,而且是长期牛市。

经过这一轮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伟大改革,我们面临的市场在基础制度、法律体系等方面不断得到巩固,为市场风险偏好的高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今天看到的市场和过去28年,也就是2019年之前看到的市场是完全不同的市场。

从数量上看,2019年至今这两年市场进入增量市场,很不容易。

过去28年,我们经历的股市主要以交易为主。

因为当时的股票市场在中国整个金融结构中微不足道,中国是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债务扩张型金融结构。

但是经过这两年资本市场的基本改革,我们的市场已经变成了一片海洋。

尤其是注册制和一系列注册制退市制度也是改革的推进。这个市场展现出了巨大的容纳实体经济效率的能力。

家庭储蓄已经开始形成最大的边际变革力量。这是我们和过去28年最大的区别。

如果看基金行业,近10年左右股票基金发行最高也不过3万亿元。这是2015年全国股市泡沫的牛市期间,后来股市崩盘后一度缩水到不足2.5万亿元,但去年却达到了不足2.5万亿元的水平。 6万亿。

按照今年的势头,今年1月份以后已经发行了4500亿资金。一日多只资金释放,说明家庭储蓄发生变化,正在带动市场。其背后是巨大的增量市场。这是从数量的角度来看的。

市场核心圈个股走出持续牛市

核心股票指数和交易股票指数之间的划分

从价格角度看,市场已经从过去的交易市场转变为投资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核心圈,就是我们所说的宏观时钟、行业趋势、政治正确、行业龙头。凝聚这四个维度确定性的目标,形成一个核心圈。

近两年来,这些股票走上了意气风发、持续的牛市。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实证研究。最近我们也在EFT这方面与中国进行了合作。

我们已经形成了约180家公司的核心资产指数。我们形成的指数在2019年1月2日今天已经达到了405。

这180只股票大概代表了整个A股市值的30%,包括整个港股通市值。过去两年,某个市场 30% 的资产几乎增加了两倍。这绝对是一个牛市。

这个市场是分裂的。那些交易的股票是过去28年来大量个人投资者希望看到的牛市。沪深1000这个交易股指,就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牛市。

但近两年,尤其是去年,核心指数与部分交易股指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分化。

中证1000近两年复合收益率仅为20%。而体现这四个维度确定性的所谓核心目标,其复合收益率均超过90%;

这是市场的巨大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意识。市场认知实际上正在经历一场革命。

代表国家方向的目标进入了昂扬向上的进程

那些落在建筑物之外的目标正在不断失血。

第三个是国民意识。该国去年举行了三场最重要的会议。

第一个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个是政治局,还有一个经济工作会议,勾勒出一个非常清晰的轮廓,一个推动中国成为伟大国家进程的超级思想架构。未来30年的国家。

它的发动机是什么?数字化、清洁能源。

未来中国经济已经从砖头经济转向超级经济生态。我们的目标是描绘数字经济和清洁能源时代的到来。

那么在中国转型的超级思维结构中,投资是如何对应结构的呢?你可以非常高效地获得中国经济转型的巨大红利。

如果形成认知偏差,偏离这个结构,确实可能会给一些投资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困扰。

因为你去年的经历,你发现,如果你不能准确把握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你确实会经历非常非常大的心理折磨。

可见,代表国家方向的确实进入了一个意气风发、蓬勃发展的进程。那些落在结构之外的标的确实在不断失血,市场正在出现分裂。

我这里就从这三个角度来总结一下,然后听听大家的意见。谢谢。

资产主要购买产品

我也会选择一些ETF

主持人: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您如何分配家庭资产?主要配置位于哪些区域?你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刘宇辉:是的。我也买过一些业内好朋友经营的产品。我的大部分钱来自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

随着专业市场进入深度和广度都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确实需要有一个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和专业方法来管理如此复杂的市场。

当然,我自己也操作一部分,因为目前市场上的ETF基金结构非常丰富。

当你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认识,比如宏观时钟,这可能是一场持久战,克服通胀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您认识到中国未来转型的产业趋势,一是数字化,二是清洁能源。

你知道这代表了国家的意志。比如科技要自力更生,要解决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问题、瓶颈的问题、补短板的问题。

比如对于各个行业的头部,你会从这些维度去选择一些符合要求的ETF。

这些ETF交易的流动性也很好,避免了在中观和微观层面过度把握公司。它形成一个投资组合。对我来说,这样的组合去年的回报还不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

我个人主要使用这两种方法。

其一是行业内的大人物。以后我会考虑他们的产品,交给专业、优秀的资产管理人来管理。

还有一点,如果你想自己做的话,尽量从上到下做,因为要照顾的公司肯定太多了。

大概就是这样。

扫描二维码领取开户福利!

新浪声明:此消息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发表此文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7:39 , Processed in 0.2745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