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1969 年 7.28 汕头牛田洋大台风:惠来县客鸟尾的沉痛历史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5153
发表于 2024-10-5 05: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28号台风登陆惠来县科鸟尾

728号台风登陆惠来县科鸟尾

历史之痛! 7.28汕头台风“牛天洋”

1969/07/28

牛田洋位于汕头市西郊。它曾经是一个海滩。涨潮时被淹没,退潮时干涸。占地10000亩。这就是牛天阳。 1960年代初,人民解放军响应毛泽东主席号召,进军牛田洋垦荒。 40多年来,这片热土历经沧桑,不仅创造了当年开荒、当年播种的奇迹,亩产粮食1190公斤;还发生了强台风袭击时,553名年轻士兵和学生死在堤坝上的悲惨事件。

汕头牛天洋7.28台风视频数据

1969年7月28日,是汕头人难忘的一天。被汕头人称为最可怕的7.28台风。有人听说过吗?有人经历过这个吗?谁能计算出可怕的死亡人数吗?

榕江、汉江是上帝赐予粤东的瑰宝。独特的冲积平原使潮汕成为沃土,两河入海口的汕头更是一块风水宝地。但这位荣华富贵的天女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由于她的大门面向大海,地势低洼,她必须时刻警惕来自海洋的潜在威胁。 1922年8月上旬,太平洋台风直冲巴士海峡,一夜之间潮水汹涌;数百个村庄被夷为平地,饥饿无处不在,十所房屋空无一人;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给潮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然而,这一切在汕头台风30周年之际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今年9月,原本是榕江口滩涂的牛田洋,在四个月内奇迹般变成了1.3万亩的良田填海区。 ,并于1965年创造了亩产1200公斤的奇迹,成为20世纪60年代征服自然的光辉典范。大海交出了良田,但1968年的6814号台风也带来了帮助。那年冬天,上山下乡的热潮带来了2183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和219师一万多名官兵一起,把这里当作了家。 1969年夏天的到来,早稻的丰收和热情让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汕头牛田洋上山下山的大学生

7月25日下午,“维奥娜”进入中央气象台48小时警戒线,增强为4级台风。 NMC终于意识到西太平洋蓄谋已久的暴力袭击迫在眉睫,立即给她下了每秒75米的预警评估。但文革是一部特殊的历史,它可以像魔鬼一样扭曲人们的思想,歪曲一切,掩盖一切;台风这个海洋上最强大的天气系统,在病态的狂热中显得微不足道,尽管此时的“维护保养”“奥娜”已经不再是那个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武侠阿蒙,虽然她完全有资格继承了三十七年前她光荣的衣钵。

我们不能责怪中央气象台,它尽力及时发布台风新闻和台风警报。 1969年,当时生活物质十分匮乏,即使在相对富裕的广东潮汕地区,电视仍然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拥有半导体收音机的人并不在乎自己经历过无数台风,更何况当时的天气预报有多么低下的地位。开船返回港口,快速收割庄稼。这些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的防台风“经验”,成为面对前所未有的强台风的唯一措施。

除了气象站的人之外,还有谁保持清醒的头脑吗?有一个。

他就是周恩来。当天晚些时候,当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消息时,总理感觉情况不对,亲自挂断了汕头区政府委员会办公室的电话。有这么多事情要做的总理可能没有考虑到他不到一分钟的讲话引起的轩然大波,但汕头地区已经进入紧急状态。从市到县,从县到公社,从公社到大队,人们毫不掩饰自己的远大志向:让台风在我们团结的意志面前屈服!

牛田宏

但有一个地方却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那就是最危险的填海区,牛田洋。 7月26日下午,当朝阳县委的电话将迟到的通知传达到生产基地值班室时,数千名战士和学生仍在忙着种植晚稻。是的,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不怕苦、不怕死的爱国精神。幼儿园撤了,机构撤了,家人撤了,但他们留了下来。虽然这是命令,但他们坚信,有全国人民的团结,有毛主席伟大精神的感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台风再强,也阻挡不了他们的生产建设,阻挡不了他们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

就在当天上午,“维奥娜”增强为130KT超强台风,展现出强大实力,仍抓住最后时刻进入海峡,继续增强。当时间进入7月27日凌晨时,“维奥娜”闯入国家气象局24小时警戒线,联合台风预警中心此时也测得“维奥娜一生”最低气压;这很可能是建国以来从华南进入24小时警戒线的最强台风。尽管经历了一些曲折,西太平洋的雄伟面貌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的最后一年显露出来。清晨的《维奥娜》舞台布满了天空,7月27日下半月的天空完全属于滚滚厚厚的云层。夜幕降临,汕头闷热难耐,台风不祥登陆前的恐怖宁静伴随着人们进入梦乡。

农学院学生热火朝天

农历六月十五的清晨到了。没有突然袭击或毫无准备的情况。 “紫欧娜”正气凛然地向粤东地区发起正面冲击。全副武装的汕头正满怀信心地等待着这场严峻的考验。人与热带气旋的战斗已经打响,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榕江口的牛天洋。并不是因为《维欧娜》青睐这片昔日的荒滩——她巨大的发行量对整个潮汕地区一视同仁。当黎明在风雨中降临,勇敢、无畏和悲剧注定成为牛田阳7月28日不变的旋律。

黎明时分,台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距离陆地不到100公里的海洋,但牛田洋此刻的风雨并不疯狂。六点钟,随着熟悉的号角响起,人们一如既往地开始了晨练和插秧工作。这在防风计划越来越完善的今天是难以置信的,但他们确实不觉得自己的决定有很大的风险。然而,该来的就该来;不久之后,随着“维奥娜”彻底撕下最后一张面具,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汕头牛场风光

台风肆无忌惮的轰鸣声越来越大,牛田阳的每家每户都在重压下瑟瑟发抖。为了经济,部队的营房都是用茅草搭建的,茅草在12级以上的飓风“维奥娜”中显得十分脆弱。屋顶被一一撕掉,然后飞走了,无影无踪;墙壁破损,用木板堵住,用柜子支撑。士兵们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的军营,但12级飓风却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范围。可以抵抗。树木倒塌、房屋倒塌、电线杆折断。狂风所到之处,一切都被摧毁,碎片遍地。更糟糕的是,天文潮汐此时就发挥了作用。随着正午涨潮的临近,榕江和汉江的潮水迅速上涨,一波又一波凶猛地朝着简陋的海堤冲去。来。银行倒塌、决口、堤坝垮塌,一切难以想象的后果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残酷现实。该怎么办?台风的疯狂能否停止?

有能力的!不惜一切代价堵住缺口、保护堤防,这是牛田洋人的选择,这是军人的选择!人们留在大堤上,这是流传了几十年的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这句口号意味着难以想象的勇气,也意味着不可避免的不必要的牺牲,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毕竟是不可抗拒的。虽然这是一道命令,但那是火热的1969年。在热情高涨的部队里,当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被他们视为神圣的毛主席的感召时,任何人,无论是参军的士兵,还是刚入伍的学生。跳进去,没有人怀疑这个命令是否合理;不仅因为他们有不假思索地服从命令的天职,还因为人定胜天的潜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毛主席是神。在神的带领下,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热情的大学生

或许,他们并非完全不知道台风的威力。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对年复一年的台风习以为常。但那个时候,他们确实没有感到害怕。他们坚信,凭借自己无所畏惧的精神,一定能抵挡住热潮的冲击,拯救牛田宏的财产。有的人被飓风卷起,重重摔倒,有的人被倒塌的房屋压死,有的人被飞来的异物打死,但他们在根本站不起来的情况下,仍然以惊人的毅力爬到了地上。 。一条岌岌可危的堤坝。前方狂涛汹涌,潮水从缺口处滚滚而来。他们手拉手跳进齐腰深的水中,希望能用人墙和沙袋来挡住铺天盖地的潮水!一家银行倒塌得到解决,另一家银行被封锁,但越来越猛烈的台风风暴潮随后冲走了更多的银行。此时,堤坝内外已经是一片汪洋,维奥娜实在是不想再留这里鸡狗了。

在无数次尝试勉强架起无线电后,前线收到的却是后方指挥中心的“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撤退”的命令。这条最经典的命令,永远成为后人沉思的对象。正是这样的命令,延迟了撤离,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本可以减少的人员伤亡。失败,一个谁都不愿意承认的现实,冷酷地摆在人们面前。是的,无论他们是军人还是学生,无论他们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命令、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现在,他们要为保命而战,要在无边无际的洪水中生存。这可以做到吗?

炽热的激情让一切都充满希望

1969年7月28日11时,第6903号台风“维奥娜”在惠来沿海登陆。台风中心登陆时中心气压低至53M/S,南澳、澄海、朝阳、汕头、惠来等沿海县市风速在12级以上,海丰有风、陆丰、饶平、揭阳、普宁、揭西等地邓县风力10~11级,最大阵风52.1M/S。汕头的这一最高记录直到22年后才被9107号台风打破;此次台风也恰逢农历6月15日天文高潮期。 、汕头、马屿、海门、东溪、赤湾等站均超过历史最高潮位,马屿最大涨水3.14米。狂风、暴雨、愤怒的潮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坚不可摧的恐怖力量,让汕头感觉仿佛回到了洪荒时代的世界末日。事后,没有人能够解释他所看到的那一幕是多么壮观。除了风声和潮水声,他听不到任何声音。除了天地浩瀚,十米外他什么都看不到。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堤坝,如今已成为他们茫茫大海中的救命稻草。他们这里的一切,包括农田、军营、学习、训练,现在都被洪水淹没了。面对台风,他们失败了。

他们还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在小小的牛天洋里拼死拼搏的时候,巨大的风暴“维奥娜”却让水位升高,让整个汕头市与陆地和海洋都无法区分。市区平均水侵入量为2-3米,郊区甚至更是如此。 4米多。惠来、朝阳、揭阳之间隔着浩瀚的海洋。重达数十吨的摩托艇、帆船被潮水推向内陆十几公里。有的地方潮汐入侵甚至超过30-40公里。风帮助水流动。仅汕头地区就有14.1万多间房屋倒塌,3500多家仓库和工厂倒塌,数百公里堤坝垮塌,超过140万亩农田被淹,数千人死亡。事实上,汕头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维奥娜”的恐怖程度完全超出了潮汕人的预期。与台风相比,它们显得太渺小,而付出的代价却太大了。

多名官兵和大学生在台风中丧生

三米半高的牛田堤堤被狂暴的潮水切断了两米,只剩下残缺不全的废墟,整个堤坝都变成了泽国。一连几天,水面上到处漂浮着木头、竹子、稻草和尸体,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中,第55卫戍部队470名指战员牺牲,83名正在接受劳动训练的大学生牺牲;然而,他们的生命没能换来牛田宏的安全,“维欧娜”仍然做了她该做的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勇敢的人在漂泊许久之后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土地,生活从来没有像这雨天晴天那样美好;他们终于活着看到了,7月29日黎明,久违的温暖阳光照耀着大地。

登陆后,“维奥纳”继续西行,直到7月31日终于在云南消散。西北太平洋的蓄意打击对汕头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致命。马屿验潮站记录的潮位比1922年台风时高出22厘米,汕头市很多地方还保留着1969年大潮的痕迹。多年后,UTOR恰逢又一次天文大潮,为六站创下了新的高潮,但汕头却再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痛苦的回忆。 6903,一个潮汕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数字,“维奥娜”,一个中国不应该忘记的名字。她是最新登陆我国的台湾人之一,也是最悲惨的人之一。

牛田阳烈士纪念碑

对于牛田宏来说,噩梦般的记忆升华了他们和谐的感情。他们亲切地称自己为“牛朋友”。如今,年近六十的他们都知道,确实是“不怕苦、不怕死”,毁掉了500多名战友的生活;但他们仍然始终把三十多年前那难忘的一天视为自己的。这座纪念碑是我心中永远的纪念碑,也得到了国家和汕头市政府的认可。从“北有珍宝岛,南有牛天洋”,到后来汕头海岸那座巍峨的纪念碑,历史没有忘记他们与自然灾害的不屈斗争。每年的7月28日,很多人,无论是否亲身经历过,都会来到烈士的灵魂前默默献花。

牛天阳风景依旧,人却已逝去

一首缅甸诗:

风雨牛天阳

(古风广韵)

牛田宏在哪里?三江流入海西。泪水朦胧的眼眸里,往事渐渐模糊。

猛烈的海浪堆积起来,山峦被毁。大浪吞没了长长的堤坝,情况就像一堆鸡蛋。

千千万万弱小的躯体筑起了血肉堤坝。哭声震天,响彻天际。

怎能让大地过去,绝不后退一寸。报效国家没什么好怕的,死了也没什么好说的!

洪魔张开巨口,黑色的水中漂浮着白色的尸体。日月一时暗,杜宇绕树而哭。

七月霜雪,天地悲凉。五百位先人的牺牲换来了后人的一座丰碑。

物已逝,人已逝,死者无踪。青山鸟鸣,坟墓芳草茂盛。

人在堤岸上的时候总是在那里吗?后人疑虑颇多。庄严的吊唁处,只能听到叹息之声。

现在农田改善了,螃蟹、虾子都跳进清澈的池塘里了。喜见金汤固实,人尽其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24 03:45 , Processed in 0.0755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